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西侧,自然资源丰富,其中卡休他他铁金矿是一個铁金共生矿,拥有独特的潜在价值。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该矿矿化特征及其成因,观察其地质环境,为后人开矿找矿留下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阿拉善右旗 铁矿 地址环境 观察
[中图分类号] O614.1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83-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察团已经对该区进行了初步的侦探,随着后人不断勘探,矿区面貌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上世纪90年代,甘肃队伍深部揭露矿带,评价该矿床为中型铁矿,小型金矿,其经济价值并不如其他矿区,但却有着非常独特的成矿类型,研究人员及投资人士认为经过深入探查,或许能开发出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1地质背景
该矿区地处华北板块的阿拉善地块,北接巴丹吉林沙漠盆地,南邻一新生的断陷盆地。其地层从下元古界到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直至第四系,由老及新。
震旦纪之后,长期隆起的板块遭到剥蚀,地台活化,断裂及断陷盆地近EW向形成,并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喷发,构造非常复杂,并发育褶皱与断裂。
加里东期以及海西中晚期主要形成的是侵入岩,海西中期下元古界和二叠系多出石英闪长岩,近EW向断延,呈现不规则的条带状,次生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侵入震旦系,多为小岩株并成NWW向分布。而海西晚期多成岩基或岩株状的二长花岗岩。海西常生火山岩,中期成于石炭纪,晚期成于二叠纪,和同期的侵入岩是同源的产物。
2地质特征
卡休他他地处EW和NE向断裂交汇处。其中,EW向的断裂活动时间长规模大,60到75度S倾角。此断裂带多侵入辉长岩、石英闪长岩及同向脉岩,矽卡岩以及铁金矿就在这岩体和围岩接触带的构造裂隙中形成。NE向的断裂是成矿后断裂,切穿矽卡岩及其矿体。
该矿矿床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南侧,矿区面积三分之二为第四系的风成砂,厚达2米到40米不等。造成矿区成矿的是震旦系,这层地层多为条带状或透镜状的残留地,主要岩性为黑云石英片岩或千枚岩,夹带少量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以及少量的石英岩。千枚岩色泽呈暗灰或灰黑色,其鳞片变晶,接触侵入岩变质成角岩化,呈千枚状,主成分为绢云母,石英长石次之。
矿区发育有海西中期的石英闪长岩和辉长岩,也有辉绿岩、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多生于南部矿带,岩株或岩脉状发育。辉长岩则多处北部,岩株岩脉状,呈近EW向。岩株最大可长于3.5千米,宽度50米到100米不等,最小长约十几米,宽只有一两米,和石英闪长岩分布明显。
侵入岩与地层的接触地带多发育黑云母角岩、矽卡岩和长英质角岩等接触变质岩,发育在矿脉的两侧,成带状。其中,矿床的赋矿围岩就是由矽卡岩构成。矽卡岩分布在辉长岩和千枚岩接触带上,成EW向。这条接触带分南北两条,相距300余米,南带长一千二百米,宽为30米到100米,北带则长1600米,宽约80到130米。矽卡岩根据矿物组合可大致分成透辉石和透闪石两类,上部多为透辉石,形成了外矽卡岩带,并有角岩或千枚岩残留;下部多为透闪石或阳起石,留有辉长岩的残块,成内矽卡岩带。内外之间有过度相岩石。铁金矿大多赋存在外矽卡岩中下部,向东延伸至14线后进入内矽卡岩带。
通过地面磁法能测量矿区的物理化学特征,其中,矿区基线以北(0~-500)负磁异常,呈EW向展布,且面积较大,由北向南负磁异常逐步升高,反映出盖层厚度由北向南减薄。基线北(+100~-100)大致为断裂通过部位,基线及基线南正磁高异常部位面积较大,由底部高磁铁引发。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面岩屑(1:5000)测量,测出异常处都受到矽卡岩的控制。
3铁矿化特征
卡休他他矿磁铁与金矿共生,并有钴、镓等伴生。矿床对应矽卡岩分布,分为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只有8个,而北矿带有16个,故此该矿床以北为主。
在北矿带中,三号矿体为主要矿体。3号矿体长度有1300米,厚度12.9米,层状,近EW向展布,成46度到81度角斜深280米,自上东至下西逐渐变缓,厚度逐渐变薄。埋深中部大,两端浅,呈凹型,最深达108米。矿体富矿多在东中段和西上段,其余矿贫。南矿带多为22号矿体,长达770米,厚约15.4米,300米至345米的斜深。走向中薄边厚,倾向中厚侧薄。
矿区中,主要富产磁铁矿,另有少量的赤铁矿、钛铁矿、镍质辉钴矿、礠黄铁矿、黄铜矿、紫硫镍矿、斜方砷钴矿等矿产,以及微量白铁矿、自然泌、闪锌矿、毒砂、蓝辉铜矿、方铅矿、斑铜矿等。这里的矿石有呈微粒状,有呈木纹状,有呈浸染状、致密块状、脉状或角砾状等,构造多样。
4岩矿形成因素
该矿区控矿因素有多种,特定的矽卡岩岩性促成了磁铁矿,并控制铁矿和金矿的形成范围;岩浆岩含有的铁离子析出磁铁矿,石英闪长岩或辉长岩中较高的金丰度可能提供成矿的物质来源,此外,侵入过程中岩体形成的含矿热液能够活化其中的金元素,使其迁移富集;近EW向的接触带构造也同样是重要的控矿因素之一。
卡休他他矿区中的铁矿属于钙矽卡岩型,根据矿床多成因细分为层控矽卡岩型,受地层与矽卡岩化叠加作用控制;按照矿化,又属于伴随矿化型,矿化多富集在矽卡岩局部。
通过长期的野外观察并根据显微镜的鉴定,可将矿床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矽卡岩期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硫化物期分为两个硫化物阶段;表生氧化期形成了多种表生氧化物组合。
参考文献
[1]陈其平 陈建英 安国堡.内蒙古阿右旗卡休他他夕卡岩型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09,24(4).
[2]王俊峰.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吊井子金矿地质特征[J]. 甘肃科技,2010,14.
[3]阿拉善右旗概况[J]. 西部大开发,2010,03.
[关键词]阿拉善右旗 铁矿 地址环境 观察
[中图分类号] O614.1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83-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察团已经对该区进行了初步的侦探,随着后人不断勘探,矿区面貌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上世纪90年代,甘肃队伍深部揭露矿带,评价该矿床为中型铁矿,小型金矿,其经济价值并不如其他矿区,但却有着非常独特的成矿类型,研究人员及投资人士认为经过深入探查,或许能开发出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1地质背景
该矿区地处华北板块的阿拉善地块,北接巴丹吉林沙漠盆地,南邻一新生的断陷盆地。其地层从下元古界到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直至第四系,由老及新。
震旦纪之后,长期隆起的板块遭到剥蚀,地台活化,断裂及断陷盆地近EW向形成,并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喷发,构造非常复杂,并发育褶皱与断裂。
加里东期以及海西中晚期主要形成的是侵入岩,海西中期下元古界和二叠系多出石英闪长岩,近EW向断延,呈现不规则的条带状,次生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侵入震旦系,多为小岩株并成NWW向分布。而海西晚期多成岩基或岩株状的二长花岗岩。海西常生火山岩,中期成于石炭纪,晚期成于二叠纪,和同期的侵入岩是同源的产物。
2地质特征
卡休他他地处EW和NE向断裂交汇处。其中,EW向的断裂活动时间长规模大,60到75度S倾角。此断裂带多侵入辉长岩、石英闪长岩及同向脉岩,矽卡岩以及铁金矿就在这岩体和围岩接触带的构造裂隙中形成。NE向的断裂是成矿后断裂,切穿矽卡岩及其矿体。
该矿矿床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南侧,矿区面积三分之二为第四系的风成砂,厚达2米到40米不等。造成矿区成矿的是震旦系,这层地层多为条带状或透镜状的残留地,主要岩性为黑云石英片岩或千枚岩,夹带少量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以及少量的石英岩。千枚岩色泽呈暗灰或灰黑色,其鳞片变晶,接触侵入岩变质成角岩化,呈千枚状,主成分为绢云母,石英长石次之。
矿区发育有海西中期的石英闪长岩和辉长岩,也有辉绿岩、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多生于南部矿带,岩株或岩脉状发育。辉长岩则多处北部,岩株岩脉状,呈近EW向。岩株最大可长于3.5千米,宽度50米到100米不等,最小长约十几米,宽只有一两米,和石英闪长岩分布明显。
侵入岩与地层的接触地带多发育黑云母角岩、矽卡岩和长英质角岩等接触变质岩,发育在矿脉的两侧,成带状。其中,矿床的赋矿围岩就是由矽卡岩构成。矽卡岩分布在辉长岩和千枚岩接触带上,成EW向。这条接触带分南北两条,相距300余米,南带长一千二百米,宽为30米到100米,北带则长1600米,宽约80到130米。矽卡岩根据矿物组合可大致分成透辉石和透闪石两类,上部多为透辉石,形成了外矽卡岩带,并有角岩或千枚岩残留;下部多为透闪石或阳起石,留有辉长岩的残块,成内矽卡岩带。内外之间有过度相岩石。铁金矿大多赋存在外矽卡岩中下部,向东延伸至14线后进入内矽卡岩带。
通过地面磁法能测量矿区的物理化学特征,其中,矿区基线以北(0~-500)负磁异常,呈EW向展布,且面积较大,由北向南负磁异常逐步升高,反映出盖层厚度由北向南减薄。基线北(+100~-100)大致为断裂通过部位,基线及基线南正磁高异常部位面积较大,由底部高磁铁引发。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面岩屑(1:5000)测量,测出异常处都受到矽卡岩的控制。
3铁矿化特征
卡休他他矿磁铁与金矿共生,并有钴、镓等伴生。矿床对应矽卡岩分布,分为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只有8个,而北矿带有16个,故此该矿床以北为主。
在北矿带中,三号矿体为主要矿体。3号矿体长度有1300米,厚度12.9米,层状,近EW向展布,成46度到81度角斜深280米,自上东至下西逐渐变缓,厚度逐渐变薄。埋深中部大,两端浅,呈凹型,最深达108米。矿体富矿多在东中段和西上段,其余矿贫。南矿带多为22号矿体,长达770米,厚约15.4米,300米至345米的斜深。走向中薄边厚,倾向中厚侧薄。
矿区中,主要富产磁铁矿,另有少量的赤铁矿、钛铁矿、镍质辉钴矿、礠黄铁矿、黄铜矿、紫硫镍矿、斜方砷钴矿等矿产,以及微量白铁矿、自然泌、闪锌矿、毒砂、蓝辉铜矿、方铅矿、斑铜矿等。这里的矿石有呈微粒状,有呈木纹状,有呈浸染状、致密块状、脉状或角砾状等,构造多样。
4岩矿形成因素
该矿区控矿因素有多种,特定的矽卡岩岩性促成了磁铁矿,并控制铁矿和金矿的形成范围;岩浆岩含有的铁离子析出磁铁矿,石英闪长岩或辉长岩中较高的金丰度可能提供成矿的物质来源,此外,侵入过程中岩体形成的含矿热液能够活化其中的金元素,使其迁移富集;近EW向的接触带构造也同样是重要的控矿因素之一。
卡休他他矿区中的铁矿属于钙矽卡岩型,根据矿床多成因细分为层控矽卡岩型,受地层与矽卡岩化叠加作用控制;按照矿化,又属于伴随矿化型,矿化多富集在矽卡岩局部。
通过长期的野外观察并根据显微镜的鉴定,可将矿床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矽卡岩期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硫化物期分为两个硫化物阶段;表生氧化期形成了多种表生氧化物组合。
参考文献
[1]陈其平 陈建英 安国堡.内蒙古阿右旗卡休他他夕卡岩型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09,24(4).
[2]王俊峰.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吊井子金矿地质特征[J]. 甘肃科技,2010,14.
[3]阿拉善右旗概况[J]. 西部大开发,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