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现如今已经将社会保障制度纳为基本制度之一,并逐渐加大力度来建设和完善这一事关民生的制度。我国现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距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同时我国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社保制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社保制度;分析;建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社保制度的改革,我国于1998年开始将社会保障制度提上政府议程,并将其定位于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不断加大投入。这一项事关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现今取得了一些成就。社保制度是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前提。
一、 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1. 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安定。我国正致力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切合这一主题。安定的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安定的保障,因为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从而将社会风险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保障公民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降低社会犯罪率。在社会中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年龄增长、疾病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不尽人意。而社保制度就是使用经济和制度手段来保障每一个公民都能获得基本的生存权利和资源,提高公民的生存安全感,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2.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人才的雇佣是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就会造成部分劳动者因为自身会或其他原因而被劳动岗位淘汰,但这又会引起这部分人的家庭因其失业而陷入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十分重要,社保制度通过向这部分公民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使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得以满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调节社会公平。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社会公平,我国实行的特设社会主义发展方针是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现在我国还未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贫富差距却在逐渐拉大。社会公平致力于缩短贫富差距,保持社会成员财富的动态平衡。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需要社保制度来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再分配,向低收入者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措施,将高收入者的部分财富转移给低收入者,从而缩短两者的贫富差距,以弥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缺陷,缓和社会矛盾。
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1.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于1995年建立并实施,并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完善,开展城镇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到2010年底,参保人数达到25673万,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规范整顿后也正逐渐恢复和扩大覆盖面积。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将近50,%切实落实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险政策对我国的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通过个人缴纳一部分和政府补贴一部分来筹备资金,再结合其他配套保障制度来实现保障公民的基本养老生活。目前各省正加大省级的统筹力度。
2.医疗保险努力实现全覆盖。我国于1998年开始推行城镇医疗保险,保障城镇所有用人单位的员工,并于2007年开始开展试点城市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2010年底,参保人数达到4068万,其中88个试点城市参保人数2583万。 而农村医保方面,我国于2002年开展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并于2007年开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到该年底,全国共有7.3亿农村人口参保,覆盖2451个县(区、市)。
3.低保制度和社会救济体系日趋完善。2006年开始,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救助资金直接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划拨。到次年底,全国共有525.7万名农村五保老人获得了生活补助。同时针对五保户的医疗救助力度也在加大,为其提供大病治疗费用补助或资助其参加医疗保险。到2007年底,有 406.6万人次的城市低收入者,603.4万人次的农村低保人口得到医疗救助的救助。 2007年,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我国开始建立住房救助制度。该年,全国投入94亿元资金建设廉租住房,新增68万户保障户。
三、 我国社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积不够广且分布不均。我国社会保障覆盖人群来讲,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偏窄,以覆盖面积最大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其仅覆盖了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以及城市集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职工,大批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劳动者的还未能享受到保障。另外,不同区域的居民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利益有很大的差距。严格地讲,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整,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覆盖全民的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2]。
2.缺乏完善的社保制度的法律监督。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由于立法层次偏低,而影响力有限,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过程存在很多困难。如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使得效果不太好,而社保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也频频发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不相称。
3.人口结构加速老年化。我国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已超过10%,依据国际通行的社会标准,我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比,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规模也更大,造成的负担也更重。而我国还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经济不够发达,却面临如此难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持续的。
四、对完善我国社保制度的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社保资金的筹集渠道。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保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政府应当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社保支出纳入政府预算,进一步提高社保支出占GDP的比重。另一方面应当动员参保人员积极缴纳社保费,同时鼓励公民对社保资金进行捐赠,拓展社保资金的来源。对于社保资金的使用应当进行科学规划,提高政府运作效率,有计划的扩大保障对象范围,致力于实现“应保尽保”。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其与民生和社会安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国必须出台有高效力的法律来进行规范和监督,使社会保障逐步上升为法律行为,使得社会保障管理、运行有法可依,推进其走向法制化。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和统筹层次,加强立法和制度完善。我国应加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从而对违法违规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促进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3.实现统一管理。政府应当将保险资金纳入财政统一管理,明确划分企业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对于关键行为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筹资过程,避免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同时财政加大对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社保资金的投入,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员社会保障福利的提高。另外规范参保人员社保的异地转移程序,使得公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
五、 结语
我国已经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上找到了大方向,相信在党中央领导和各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定会更加完善,我国也会建设成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范水平,李小义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民生之基 学习月刊. 2011(6)
[2] 罗志先 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实事求是 2013(1)
[3] 肖丝雨 论我国新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12
[4] 王德胜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2
关键词:中国;社保制度;分析;建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社保制度的改革,我国于1998年开始将社会保障制度提上政府议程,并将其定位于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不断加大投入。这一项事关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现今取得了一些成就。社保制度是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前提。
一、 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1. 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安定。我国正致力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切合这一主题。安定的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安定的保障,因为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从而将社会风险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保障公民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降低社会犯罪率。在社会中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年龄增长、疾病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不尽人意。而社保制度就是使用经济和制度手段来保障每一个公民都能获得基本的生存权利和资源,提高公民的生存安全感,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2.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人才的雇佣是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就会造成部分劳动者因为自身会或其他原因而被劳动岗位淘汰,但这又会引起这部分人的家庭因其失业而陷入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十分重要,社保制度通过向这部分公民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使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得以满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调节社会公平。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社会公平,我国实行的特设社会主义发展方针是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现在我国还未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贫富差距却在逐渐拉大。社会公平致力于缩短贫富差距,保持社会成员财富的动态平衡。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需要社保制度来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再分配,向低收入者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措施,将高收入者的部分财富转移给低收入者,从而缩短两者的贫富差距,以弥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缺陷,缓和社会矛盾。
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1.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于1995年建立并实施,并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完善,开展城镇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到2010年底,参保人数达到25673万,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规范整顿后也正逐渐恢复和扩大覆盖面积。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将近50,%切实落实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险政策对我国的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通过个人缴纳一部分和政府补贴一部分来筹备资金,再结合其他配套保障制度来实现保障公民的基本养老生活。目前各省正加大省级的统筹力度。
2.医疗保险努力实现全覆盖。我国于1998年开始推行城镇医疗保险,保障城镇所有用人单位的员工,并于2007年开始开展试点城市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2010年底,参保人数达到4068万,其中88个试点城市参保人数2583万。 而农村医保方面,我国于2002年开展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并于2007年开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到该年底,全国共有7.3亿农村人口参保,覆盖2451个县(区、市)。
3.低保制度和社会救济体系日趋完善。2006年开始,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救助资金直接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划拨。到次年底,全国共有525.7万名农村五保老人获得了生活补助。同时针对五保户的医疗救助力度也在加大,为其提供大病治疗费用补助或资助其参加医疗保险。到2007年底,有 406.6万人次的城市低收入者,603.4万人次的农村低保人口得到医疗救助的救助。 2007年,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我国开始建立住房救助制度。该年,全国投入94亿元资金建设廉租住房,新增68万户保障户。
三、 我国社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积不够广且分布不均。我国社会保障覆盖人群来讲,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偏窄,以覆盖面积最大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其仅覆盖了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以及城市集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职工,大批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劳动者的还未能享受到保障。另外,不同区域的居民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利益有很大的差距。严格地讲,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整,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覆盖全民的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2]。
2.缺乏完善的社保制度的法律监督。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由于立法层次偏低,而影响力有限,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过程存在很多困难。如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使得效果不太好,而社保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也频频发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不相称。
3.人口结构加速老年化。我国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已超过10%,依据国际通行的社会标准,我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比,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规模也更大,造成的负担也更重。而我国还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经济不够发达,却面临如此难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持续的。
四、对完善我国社保制度的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社保资金的筹集渠道。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保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政府应当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社保支出纳入政府预算,进一步提高社保支出占GDP的比重。另一方面应当动员参保人员积极缴纳社保费,同时鼓励公民对社保资金进行捐赠,拓展社保资金的来源。对于社保资金的使用应当进行科学规划,提高政府运作效率,有计划的扩大保障对象范围,致力于实现“应保尽保”。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其与民生和社会安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国必须出台有高效力的法律来进行规范和监督,使社会保障逐步上升为法律行为,使得社会保障管理、运行有法可依,推进其走向法制化。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和统筹层次,加强立法和制度完善。我国应加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从而对违法违规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促进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3.实现统一管理。政府应当将保险资金纳入财政统一管理,明确划分企业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对于关键行为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筹资过程,避免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同时财政加大对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社保资金的投入,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员社会保障福利的提高。另外规范参保人员社保的异地转移程序,使得公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
五、 结语
我国已经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上找到了大方向,相信在党中央领导和各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定会更加完善,我国也会建设成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范水平,李小义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民生之基 学习月刊. 2011(6)
[2] 罗志先 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实事求是 2013(1)
[3] 肖丝雨 论我国新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12
[4] 王德胜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