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氛围;自主学习;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2(B)—0060—01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来完成的,而课堂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学习氛围是否民主、平等、和谐。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才能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那么,如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气亲切委婉,同时还要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心与心、情与情的交流,把学生当成自己亲密的学习伙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尤其对差生要更加多一些耐心和爱心。
二、注重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着力启发、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猜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验证;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才能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1.精心安排讲授时间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比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必须精心安排讲授时间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比例,适当减少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尝试,独立思考,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例如,学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可让学生尝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又如,在学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可让学生尝试归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便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进行导入,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问:“制作直径为1米的呼啦圈,需要多少米的材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争着回答:“需要4米。” “不对!假如是正方形就要4米,呼啦圈是圆的,周长肯定不到4米。” “可能是3米多一些。”……“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算出它的长度呢?”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最终得到了结论:S=2?仔r。
3.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集体讨论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学完“有余数的除法”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不同数量的糖果作奖励,但每个小组得到的糖果都不能平均分配给每个组的组员。那么,如果你是小组长,你会怎么分配这些糖果?是否可以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鼓励赏识学生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激发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评价时,可以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可以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以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的发展。不论评价什么,都要重激励,少责罚。比如,学生书写认真,解法新颖独特,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都要适时给予表扬。当然,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坏习惯、回答问题不全面、出现错误时,教师还需用委婉、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总之,教师要注重赏识教育,要用心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教育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2(B)—0060—01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来完成的,而课堂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学习氛围是否民主、平等、和谐。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才能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那么,如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气亲切委婉,同时还要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心与心、情与情的交流,把学生当成自己亲密的学习伙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尤其对差生要更加多一些耐心和爱心。
二、注重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着力启发、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猜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验证;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才能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1.精心安排讲授时间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比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必须精心安排讲授时间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比例,适当减少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尝试,独立思考,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例如,学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可让学生尝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又如,在学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可让学生尝试归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便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进行导入,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问:“制作直径为1米的呼啦圈,需要多少米的材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争着回答:“需要4米。” “不对!假如是正方形就要4米,呼啦圈是圆的,周长肯定不到4米。” “可能是3米多一些。”……“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算出它的长度呢?”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最终得到了结论:S=2?仔r。
3.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集体讨论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学完“有余数的除法”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不同数量的糖果作奖励,但每个小组得到的糖果都不能平均分配给每个组的组员。那么,如果你是小组长,你会怎么分配这些糖果?是否可以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鼓励赏识学生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激发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评价时,可以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可以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以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的发展。不论评价什么,都要重激励,少责罚。比如,学生书写认真,解法新颖独特,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都要适时给予表扬。当然,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坏习惯、回答问题不全面、出现错误时,教师还需用委婉、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总之,教师要注重赏识教育,要用心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教育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