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200例慢阻肺合并II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R、R、收缩压、舒张压、PC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分析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029-01
慢阻肺合并II性呼吸衰竭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导致死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1],目前已经发展出无创通气治疗方式,该方式主要经鼻面罩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简称NIPPV,其非使用气管插管等辅助呼吸方式,从而有效减少患者创伤或感染出现,根据相关调查发现,NIPPV广泛应用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并体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200例慢阻肺合并II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200例慢阻肺合并II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2012年版)中的诊断标准,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痰量增多、咳痰力下降。经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患者PaO2<60mmHg,PaCO2>50mmHg,均达到II型呼吸衰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脏病、休克、昏迷、气胸等症状。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79例,女21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56.2±12.5)岁;对照组男77例,女23例;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58.9±10.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抗感染治疗、解痉平喘、雾化吸入治疗,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选用美国Bipap vi-sion型,通过口鼻面罩将其与患者链接,设置模式为S/T,吸氧浓度初始设置为50%左右,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吸氧浓度。呼吸频率设置为12次/min,吸气末气道正压初始设置8cmH2O,EPAP(呼气末正压)初始设置为4cmH2O,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地调整好参数,并延长停机时间,直至到安全脱机为止。在使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定期检测患者呼吸、心率、酸碱度、血氧分压等情况,观察患者治疗耐受情况,血气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通气机械治疗阶段,采用多参数监测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两组患者动脉血气pH值等方面变化,临床上主要观察患者精神、活动能力等基本症状,护理人员利用表征观察以及机械指征并记录诊断结果。
1.4 疗效标准
疗效主要分成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全部消失、生命体征以及动脉氧分压正常。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生命体征正常。无效: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病情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7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R、R、舒张压、收缩压、SaO2、PaO2、PCO2等方面具有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
3 讨论
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为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等方面的特点,根据临床研究证实,该疾病生理变化主要因为慢性炎症导致患者小气道结构发生改变,肺实质受到严重破坏,肺部弹性明显降低,呼吸功耗增加,导致呼吸肌疲劳明显,诱发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2]。故治疗上应以通气,纠正患者低氧血症等状态为主,人工气道同期虽然能有效缓解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但由于人工气道对患者创伤性较大,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症状,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人工气道容易导致气管软化,脱机困难等后果,不利于患者康复[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有创伤性小的特点,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正常的吞咽、咳嗽等活动,自主性较强,治疗较为人性化,此外亦对患者气道内环境产生影响较小,有效减少肺炎发生几率,因此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并广泛实用到慢阻肺合并II呼吸衰竭治疗当中。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一方面能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有效排除二氧化碳,与人工气道治疗有共同功效;另一方面,在实施治疗同时,能是患者肺泡压力提高,增加气血交换面积,避免肺泡萎陷,从而患者增高PaO2,降低PaCO2,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本研究显示,经过治疗后,患者的PaO2从治疗前的(52.7±6.2)mmHg上升到(88.7±6.9)mmHg,PaCO2则由治疗前的(63.7±4.4)mmHg下降到治疗后的(40.9±18.7)mmHg,且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严格观察患者情况,尽早给予治疗,遇到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应该做好思想工作,获得患者信任;呼吸机链接应先将面罩连接好,再实施开机治疗,禁止先开呼吸机再固定面罩,避免漏气补偿功能导致气流过大影响患者治疗。呼吸机设定合适的参数,避免高气道压影响治疗。在实施治疗时,必须加强各项监督,不定期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并改变气流参数,如发现患者意识恶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情况,则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一系列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70%,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35例临床分[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40-1041.
[2]黄绍兴.呼吸机治疗与监护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07.
[3]劳可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06):713-715.
作者简介:汤惠高;男;籍贯:湖南株洲;学历:本科;出生:1978年5月;单位:株洲市人民医院;科室:呼吸内科;邮编:412008;研究方向:呼吸内科方面;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分析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029-01
慢阻肺合并II性呼吸衰竭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导致死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1],目前已经发展出无创通气治疗方式,该方式主要经鼻面罩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简称NIPPV,其非使用气管插管等辅助呼吸方式,从而有效减少患者创伤或感染出现,根据相关调查发现,NIPPV广泛应用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并体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200例慢阻肺合并II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200例慢阻肺合并II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2012年版)中的诊断标准,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痰量增多、咳痰力下降。经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患者PaO2<60mmHg,PaCO2>50mmHg,均达到II型呼吸衰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脏病、休克、昏迷、气胸等症状。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79例,女21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56.2±12.5)岁;对照组男77例,女23例;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58.9±10.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抗感染治疗、解痉平喘、雾化吸入治疗,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选用美国Bipap vi-sion型,通过口鼻面罩将其与患者链接,设置模式为S/T,吸氧浓度初始设置为50%左右,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吸氧浓度。呼吸频率设置为12次/min,吸气末气道正压初始设置8cmH2O,EPAP(呼气末正压)初始设置为4cmH2O,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地调整好参数,并延长停机时间,直至到安全脱机为止。在使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定期检测患者呼吸、心率、酸碱度、血氧分压等情况,观察患者治疗耐受情况,血气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通气机械治疗阶段,采用多参数监测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两组患者动脉血气pH值等方面变化,临床上主要观察患者精神、活动能力等基本症状,护理人员利用表征观察以及机械指征并记录诊断结果。
1.4 疗效标准
疗效主要分成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全部消失、生命体征以及动脉氧分压正常。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生命体征正常。无效: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病情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7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R、R、舒张压、收缩压、SaO2、PaO2、PCO2等方面具有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
3 讨论
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为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等方面的特点,根据临床研究证实,该疾病生理变化主要因为慢性炎症导致患者小气道结构发生改变,肺实质受到严重破坏,肺部弹性明显降低,呼吸功耗增加,导致呼吸肌疲劳明显,诱发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2]。故治疗上应以通气,纠正患者低氧血症等状态为主,人工气道同期虽然能有效缓解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但由于人工气道对患者创伤性较大,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症状,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人工气道容易导致气管软化,脱机困难等后果,不利于患者康复[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有创伤性小的特点,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正常的吞咽、咳嗽等活动,自主性较强,治疗较为人性化,此外亦对患者气道内环境产生影响较小,有效减少肺炎发生几率,因此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并广泛实用到慢阻肺合并II呼吸衰竭治疗当中。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一方面能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有效排除二氧化碳,与人工气道治疗有共同功效;另一方面,在实施治疗同时,能是患者肺泡压力提高,增加气血交换面积,避免肺泡萎陷,从而患者增高PaO2,降低PaCO2,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本研究显示,经过治疗后,患者的PaO2从治疗前的(52.7±6.2)mmHg上升到(88.7±6.9)mmHg,PaCO2则由治疗前的(63.7±4.4)mmHg下降到治疗后的(40.9±18.7)mmHg,且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严格观察患者情况,尽早给予治疗,遇到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应该做好思想工作,获得患者信任;呼吸机链接应先将面罩连接好,再实施开机治疗,禁止先开呼吸机再固定面罩,避免漏气补偿功能导致气流过大影响患者治疗。呼吸机设定合适的参数,避免高气道压影响治疗。在实施治疗时,必须加强各项监督,不定期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并改变气流参数,如发现患者意识恶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情况,则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一系列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70%,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35例临床分[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40-1041.
[2]黄绍兴.呼吸机治疗与监护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07.
[3]劳可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06):713-715.
作者简介:汤惠高;男;籍贯:湖南株洲;学历:本科;出生:1978年5月;单位:株洲市人民医院;科室:呼吸内科;邮编:412008;研究方向:呼吸内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