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苗木生产、造林整地以及苗木的保护等要方面阐述了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同类地区的人工造林提供借鉴。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 造林 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305 -01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我县造林面积逐年增大,造林成活率成了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这里结合我们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和体会,就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出以下措施。
1 抓好苗木生产,规范造林用苗
苗木是造林成活率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其质量的好坏是成活的根本。近年来,苗木生产已成为制约造林绿化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必须下决心搞好苗木生产,重点从苗木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方面下工夫,培育大苗、壮苗。
一是坚持用大苗、壮苗,苗龄为2年生或3年生换床苗。采用大苗栽植,一方面能提高造林质量,另一方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坚持阳坡育苗阳坡栽,阴坡育苗阴坡栽,就地育苗就地栽,提高苗木的抗旱性和适应性。三是要大力推广容器育苗,实施多季造林。容器苗木不仅能满足多季造林,更重要的是容器育苗可以保证苗木根系完整,对抗旱保活非常有利,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2 抓好造林整地,提高造林成活率
2. 1 造林整地的作用
造林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翻土、松土来改变土壤原有的理化性质,从而改善林木成活的生长条件。实践证明,半干旱地区整地是解决“干旱”和“抗旱”造林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造林前整地好坏往往成为造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的土石山区,细致整地则有着重大作用,其作用是:(1)拦截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土壤含水率。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土石山区,一般整地的方法都具有简易的水土保持工程性质,可以大部或全部地拦截径流,同时,经过整地翻松了土壤,使其空隙度增加,容重变小,透水性增强,能够更多地接纳天然降水。经过整地的土壤,含水量一般比荒坡提高20% ~80%。(2)改变光照强度,调节土壤湿度。整地可以改变局部小地形,使坡地变平地,阳坡变阴坡(如反坡梯田,鱼鳞坑)。从而改变了日照角度,有利于幼苗的发芽生根,提高了成活率。(3)改变了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整。地改变了土壤水分、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为幼树的生长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消灭杂草。整地清除杂草,减免了杂草对水分养分的争夺,同时也消灭了病虫害,保证幼树正常生长。
2. 2 造林整地的方法
不同造林地的条件有差异,不同造林树种的习性不同,因此必须对不同的树种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
(1)坑穴整地。常用于平地或缓坡造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投工较少。(2) 鱼鳞坑整地。在荒山荒坡上,按等高线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排列成品字形,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坑的大小和距離随小地形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坑长0. 3~1. 0m,宽0. 3~0. 6m,深0. 4m左右。要做到熟土回坑,生土做埂。(3)水平沟整地。多在25°以上的坡面采用,整地方法是沿等高线挖成长方形的蓄水沟,这种方法可以拦蓄大量径流,保水效果好,但比较费工。(4)水平阶整地。沿等高线将坡面整成一条狭窄的台阶,台面成水平,宽1m左右,外沿培土埂。(5)反坡梯田。反坡梯田的方法基本与水平阶相似,只是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坡度,保水效果良好。
2. 3 造林整地的季节和深度
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的季节是决定成活率大小的关键。因适时整地可以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据多年实践经验,造林前一年雨季或秋季整地,比春季随整随栽的幼树成活率提高30% ~60%。整地深度是保证成活的重要指标之一,深度以40~60cm较为适宜,使造林后的苗木根系能很快地扎入疏松且水分稳定的土层内。
3 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植苗造林要坚持随起随栽,尽量缩短时间,防止苗根失水。要求做到:①起苗时选在苗行一侧开沟,沟比苗根稍深,然后在另一侧用镢或锹起苗。②随苗起出的土坨不要打碎,直接运往造林地。③把带土坨的苗木直接放入水中,浸软泡散,使苗根全部离土,再把苗木轻轻分开,保全毛根,有利成活。④苗木栽前要用适宜浓度的泥浆蘸根,同时按一定比例在泥浆中配根宝、生根粉,以促使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
4 栽植
栽植时要做好以下几点:①苗根舒展,严防窝根;②栽植点要选在穴中心偏里侧;③栽植应略深些,要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④栽后要在四周围用草皮或湿片覆盖。
5 幼林抚育管护
幼林抚育的目的在于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热、光的要求,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措施。要彻底改变重造轻管的做法,坚持造管并举。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头年造林成活率很高,由于不抚育管理,第二年杂草丛生,土壤板结,幼树死亡。因此幼林抚育要以松土除草为主,同时要进一步修整穴面。作业后要用草或石片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提高造林成活率。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 造林 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305 -01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我县造林面积逐年增大,造林成活率成了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这里结合我们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和体会,就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出以下措施。
1 抓好苗木生产,规范造林用苗
苗木是造林成活率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其质量的好坏是成活的根本。近年来,苗木生产已成为制约造林绿化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必须下决心搞好苗木生产,重点从苗木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方面下工夫,培育大苗、壮苗。
一是坚持用大苗、壮苗,苗龄为2年生或3年生换床苗。采用大苗栽植,一方面能提高造林质量,另一方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坚持阳坡育苗阳坡栽,阴坡育苗阴坡栽,就地育苗就地栽,提高苗木的抗旱性和适应性。三是要大力推广容器育苗,实施多季造林。容器苗木不仅能满足多季造林,更重要的是容器育苗可以保证苗木根系完整,对抗旱保活非常有利,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2 抓好造林整地,提高造林成活率
2. 1 造林整地的作用
造林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翻土、松土来改变土壤原有的理化性质,从而改善林木成活的生长条件。实践证明,半干旱地区整地是解决“干旱”和“抗旱”造林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造林前整地好坏往往成为造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的土石山区,细致整地则有着重大作用,其作用是:(1)拦截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土壤含水率。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土石山区,一般整地的方法都具有简易的水土保持工程性质,可以大部或全部地拦截径流,同时,经过整地翻松了土壤,使其空隙度增加,容重变小,透水性增强,能够更多地接纳天然降水。经过整地的土壤,含水量一般比荒坡提高20% ~80%。(2)改变光照强度,调节土壤湿度。整地可以改变局部小地形,使坡地变平地,阳坡变阴坡(如反坡梯田,鱼鳞坑)。从而改变了日照角度,有利于幼苗的发芽生根,提高了成活率。(3)改变了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整。地改变了土壤水分、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为幼树的生长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消灭杂草。整地清除杂草,减免了杂草对水分养分的争夺,同时也消灭了病虫害,保证幼树正常生长。
2. 2 造林整地的方法
不同造林地的条件有差异,不同造林树种的习性不同,因此必须对不同的树种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
(1)坑穴整地。常用于平地或缓坡造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投工较少。(2) 鱼鳞坑整地。在荒山荒坡上,按等高线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排列成品字形,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坑的大小和距離随小地形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坑长0. 3~1. 0m,宽0. 3~0. 6m,深0. 4m左右。要做到熟土回坑,生土做埂。(3)水平沟整地。多在25°以上的坡面采用,整地方法是沿等高线挖成长方形的蓄水沟,这种方法可以拦蓄大量径流,保水效果好,但比较费工。(4)水平阶整地。沿等高线将坡面整成一条狭窄的台阶,台面成水平,宽1m左右,外沿培土埂。(5)反坡梯田。反坡梯田的方法基本与水平阶相似,只是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坡度,保水效果良好。
2. 3 造林整地的季节和深度
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的季节是决定成活率大小的关键。因适时整地可以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据多年实践经验,造林前一年雨季或秋季整地,比春季随整随栽的幼树成活率提高30% ~60%。整地深度是保证成活的重要指标之一,深度以40~60cm较为适宜,使造林后的苗木根系能很快地扎入疏松且水分稳定的土层内。
3 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植苗造林要坚持随起随栽,尽量缩短时间,防止苗根失水。要求做到:①起苗时选在苗行一侧开沟,沟比苗根稍深,然后在另一侧用镢或锹起苗。②随苗起出的土坨不要打碎,直接运往造林地。③把带土坨的苗木直接放入水中,浸软泡散,使苗根全部离土,再把苗木轻轻分开,保全毛根,有利成活。④苗木栽前要用适宜浓度的泥浆蘸根,同时按一定比例在泥浆中配根宝、生根粉,以促使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
4 栽植
栽植时要做好以下几点:①苗根舒展,严防窝根;②栽植点要选在穴中心偏里侧;③栽植应略深些,要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④栽后要在四周围用草皮或湿片覆盖。
5 幼林抚育管护
幼林抚育的目的在于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热、光的要求,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措施。要彻底改变重造轻管的做法,坚持造管并举。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头年造林成活率很高,由于不抚育管理,第二年杂草丛生,土壤板结,幼树死亡。因此幼林抚育要以松土除草为主,同时要进一步修整穴面。作业后要用草或石片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提高造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