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受设备、财力、地域等多方制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改革。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情景学习理论、虚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EDA软件的仿真技术,探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农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解决农村中职实验室严重配备不足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农村中职 多媒体 EDA软件 现代教育技术 应 用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力扶持,高等职业教育和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村职业教育受地域、财力影响,特别是前沿类的电子专业,越来越难办,越来越难教学。农村中职要想办好电子专业,除了在经费投入、创新教育模式、开设课程、办学方法、师资建设上动脑筋外,重点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大力改革与探索。
一、农村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比较难教,学生难学,尤其是“模电”。其抽象的知识,复杂的理论推导以及繁琐的电路图使许多学生通常在学习二极管整滤波电路之后就开始感觉到难学、难懂。当教师看到学生反应迟钝、一脸茫然的表情时,激情昂扬的老师也象泄气的皮球,有时候也对教好该课程丧失了信心。另外,教学实验、实训更是难以开展,陈旧过时、数量少得可怜的实验设备,元器件的消耗殆尽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就连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基本的器件也得不到及时更新;农村学生就别谈学生自己购买器件和工具了。面对农村中职电子专业,老师也只能在课堂上多讲理论知识了,长期以往,形成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农村中职教育的要求了。下面对传统教育观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教学快乐感,增加教师的负担,教师身心疲惫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挂图,或者是在课堂上画图,一节课下来要板书黑板两三版。面对教学实验、实训更难,实验设备的陈旧与不足,实验、实训教学不得不分组进行,实验、实训课上,教师都在忙于调试设备,有的设备只能让学生看看,也动不了手。教学效果极差。教师也累,学生也没有学到东西。教师没有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快乐。
2.教与学不能相长,形成恶性循环
在传统教学模式方法下,学生的表现使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深感疲倦,教师无法从教学工作中找到成功的快乐,容易导致教师对工作失去信心。就容易形成一个这样的恶性循环:教师教育行为的失败→学生学习失败(知识得不到增长和积累,,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进一步加重) →教师的心理承受教学失败的打击→产生厌教情绪→学生厌学……,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教师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破罐破摔的心理使得学生的学习也只是为了换取“毕业证”,或者是换来学生大量的流失。真正能顺利读完三年高中的学生所剩无几了。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为改革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继行为主义“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按照情境学习理论,只有当学生在他们自己的意义框架(他们自己内在世界的记忆、经验和反应)中,赋予新的信息和知识以意义,才能称之为学习。这种对学习和教学理解意味着,大脑会自然地搜索情境脉络的意义,与个人现实的环境建立联系,它通过搜索使学习有意义和有用的联结关系,完成联系。
三、《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探究
如何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接受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堂上同样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成为电子类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农村中职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创造了条件。因此,可以思考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电子专业教学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加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1.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和挂图等向学生传达信息,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存在许多不足,如不生动、不直观、不形象。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具有可以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一个生动、形象、交互性强的教学系统的特点。不但可以将抽象的語言、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神秘莫测的宏观世界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发生变化。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理论知识强,概念多,有些抽象的、复杂的事物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难以表述,学生难以理解。 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些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量的电路图、图片展示出来,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质量较高的教学课件,能够把隐含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想象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其教学课件中的好图片、好动画可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使用。节约了教育成本。 2.将EDA软件引入课程的教学中
EDA强大的功能使得我们将目光聚集其上,进而将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中,以顺应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EDA技术是在电子 CAD 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以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设计。EDA不受实验器材品种、规格、数量和经费不足的限制。
EDA工具层出不穷,Multisim是其中知名的EDA软件之一。Multisim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与实物毫无两样的虚拟元器件和虚拟仪器仪表,逼真的运行环境,易学易用。
面对农村职业高中电子专业,将Multisim引入课堂教学中,大大的提升教学质量,Multisim解决了实验室很多不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将现代的EDA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教学和实验中,我们要从教学模式、实验环节方面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1)改革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紧相联
我们将 Multisim 电子虚拟技术引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对某一个问题分析之后,当即运用Multisim演示其结果,让抽象的理论即时得到检验,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很好过渡。如小信号放大电路,若增加信号强度会出现的失真,通过Multisim现场演示验证;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先不讲解,通过Multisim虚拟测试,学生自己总结。从一种虚拟感性到理性。《电子技术基础》所有的分析都可以用Multisim演示出来。不用老师费尽心思讲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掌握的内容。
(2) 充分利用虚拟资源,改革实验方式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目前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基本上是在实验台、实验箱上完成的。在农村中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也只能是满足基本的实验。要想扩大实验内容,而又不必投入大量的资金,虚拟技术就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在实验安排上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从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现有的实验资源出发,对基本的、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采用传统实验方法完成,其余实验可以利用 Multisim软件完成。这样不仅在相同的时间里可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而且又不必担心元器件和仪器的损坏与不足。这种实验方法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缓解了实验室的压力,节省了硬件资源,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先进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新时期下的农村中职教师期待更多的高质量的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出台,新时期下的农村中职期待着电子专业教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它运用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相信农村中职电子专业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电子专业教学领域又会迎来一個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曾令琴.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J].办公自动化.2004年第11期
[2].陈梅香.连榕.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3].黄卓顺. 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研究.2006.8
关键词:农村中职 多媒体 EDA软件 现代教育技术 应 用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力扶持,高等职业教育和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村职业教育受地域、财力影响,特别是前沿类的电子专业,越来越难办,越来越难教学。农村中职要想办好电子专业,除了在经费投入、创新教育模式、开设课程、办学方法、师资建设上动脑筋外,重点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大力改革与探索。
一、农村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比较难教,学生难学,尤其是“模电”。其抽象的知识,复杂的理论推导以及繁琐的电路图使许多学生通常在学习二极管整滤波电路之后就开始感觉到难学、难懂。当教师看到学生反应迟钝、一脸茫然的表情时,激情昂扬的老师也象泄气的皮球,有时候也对教好该课程丧失了信心。另外,教学实验、实训更是难以开展,陈旧过时、数量少得可怜的实验设备,元器件的消耗殆尽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就连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基本的器件也得不到及时更新;农村学生就别谈学生自己购买器件和工具了。面对农村中职电子专业,老师也只能在课堂上多讲理论知识了,长期以往,形成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农村中职教育的要求了。下面对传统教育观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教学快乐感,增加教师的负担,教师身心疲惫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挂图,或者是在课堂上画图,一节课下来要板书黑板两三版。面对教学实验、实训更难,实验设备的陈旧与不足,实验、实训教学不得不分组进行,实验、实训课上,教师都在忙于调试设备,有的设备只能让学生看看,也动不了手。教学效果极差。教师也累,学生也没有学到东西。教师没有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快乐。
2.教与学不能相长,形成恶性循环
在传统教学模式方法下,学生的表现使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深感疲倦,教师无法从教学工作中找到成功的快乐,容易导致教师对工作失去信心。就容易形成一个这样的恶性循环:教师教育行为的失败→学生学习失败(知识得不到增长和积累,,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进一步加重) →教师的心理承受教学失败的打击→产生厌教情绪→学生厌学……,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教师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破罐破摔的心理使得学生的学习也只是为了换取“毕业证”,或者是换来学生大量的流失。真正能顺利读完三年高中的学生所剩无几了。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为改革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继行为主义“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按照情境学习理论,只有当学生在他们自己的意义框架(他们自己内在世界的记忆、经验和反应)中,赋予新的信息和知识以意义,才能称之为学习。这种对学习和教学理解意味着,大脑会自然地搜索情境脉络的意义,与个人现实的环境建立联系,它通过搜索使学习有意义和有用的联结关系,完成联系。
三、《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探究
如何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接受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堂上同样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成为电子类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农村中职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创造了条件。因此,可以思考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电子专业教学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加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1.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和挂图等向学生传达信息,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存在许多不足,如不生动、不直观、不形象。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具有可以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一个生动、形象、交互性强的教学系统的特点。不但可以将抽象的語言、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神秘莫测的宏观世界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发生变化。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理论知识强,概念多,有些抽象的、复杂的事物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难以表述,学生难以理解。 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些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量的电路图、图片展示出来,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质量较高的教学课件,能够把隐含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想象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其教学课件中的好图片、好动画可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使用。节约了教育成本。 2.将EDA软件引入课程的教学中
EDA强大的功能使得我们将目光聚集其上,进而将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中,以顺应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EDA技术是在电子 CAD 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以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设计。EDA不受实验器材品种、规格、数量和经费不足的限制。
EDA工具层出不穷,Multisim是其中知名的EDA软件之一。Multisim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与实物毫无两样的虚拟元器件和虚拟仪器仪表,逼真的运行环境,易学易用。
面对农村职业高中电子专业,将Multisim引入课堂教学中,大大的提升教学质量,Multisim解决了实验室很多不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将现代的EDA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教学和实验中,我们要从教学模式、实验环节方面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1)改革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紧相联
我们将 Multisim 电子虚拟技术引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对某一个问题分析之后,当即运用Multisim演示其结果,让抽象的理论即时得到检验,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很好过渡。如小信号放大电路,若增加信号强度会出现的失真,通过Multisim现场演示验证;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先不讲解,通过Multisim虚拟测试,学生自己总结。从一种虚拟感性到理性。《电子技术基础》所有的分析都可以用Multisim演示出来。不用老师费尽心思讲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掌握的内容。
(2) 充分利用虚拟资源,改革实验方式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目前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基本上是在实验台、实验箱上完成的。在农村中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也只能是满足基本的实验。要想扩大实验内容,而又不必投入大量的资金,虚拟技术就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在实验安排上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从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现有的实验资源出发,对基本的、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采用传统实验方法完成,其余实验可以利用 Multisim软件完成。这样不仅在相同的时间里可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而且又不必担心元器件和仪器的损坏与不足。这种实验方法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缓解了实验室的压力,节省了硬件资源,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先进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新时期下的农村中职教师期待更多的高质量的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出台,新时期下的农村中职期待着电子专业教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它运用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相信农村中职电子专业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电子专业教学领域又会迎来一個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曾令琴.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J].办公自动化.2004年第11期
[2].陈梅香.连榕.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3].黄卓顺. 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