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山区面积1041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2%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七个郊区区县内。山区地处北京市的上风向和水源上游,是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屏障及重要的水源涵养和供给地。山区可持续发展对首都北京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山区退化 综合治理 北京山区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03-2
1北京山区生态退化防治的综合管理措施
1.1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水源保护
在北京山区生态退化综合防治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水源保护。加强对21座大中型水库上游的保水、拦沙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为密云、怀柔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二级饮用水源标准服务。2003年完成高岭库滨带1000亩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建设,减少了面源污染,保护了水源。密云县、怀柔区在水库上游支流建设透水型谷坊坝100多座、透水型拦沙坝25座,既缓洪拦沙,又保证清水入库。白河沿线6398亩退稻工程完成后,年可节水320万立方米,减少化肥施用243吨,有效减少了水源保护区的面源污染。同时,坚持把人工治理与生态自然恢复紧密结合,发挥水利水保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封育保护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建立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对山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912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区近4万农民每人每月补助400元,年补助2亿元,支持该地区农民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1.2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与示范研究
1986年以来,北京市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支持下,进行了怀柔庄户沟、延庆汉家川、门头沟上苇甸等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在石灰岩地区开展了“北京市西南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研究”;在土石山区开展了“门头沟区东西马涧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在浅山丘陵区开展了“密云县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研究”等。为促进山区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选择怀柔区的三渡河、密云县的石匣、房山区的蒲洼三条小流域,开展了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及可持续发展示范研究。
1.3完善水土保持法规,加强执法建设
从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地区先后制定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罚款处罚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北京市水土保持行政许可流程》、《关于实施山区流域综合治理的意见》、《北京市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与水土流失防治费的收费标准和实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北京地区已建立一支有100多人组成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具体执行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三权”( 监督权、收费权、审批权),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1.4实施有利于生态退化防治的产业扶持政策
1998年以来,针对旱涝之年山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因地制宜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形成流域水资源网络化,优化配置水资源。开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和小水渠等小型集蓄工程建设。通过落实土地延包政策,将水土保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特色果品和蔬菜基地建设、经济作物和畜禽养殖发展相结合,充分调动山区农民参加生态退化防治的积极性。怀柔区采取山上保水,路边和沟道集雨,调控坡面和沟道径流,加大雨洪利用力度。并与水源保护、涵养、节水等紧密结合,修建集雨水池、水窖数十座,同时推广管道灌溉和小管出流等节水工程。延庆县二道河小流域的上辛庄、东红山等村在小流域治理中,通过发展菊花产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附近几百户农民增收致富;怀柔区三渡河村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發展观光采摘、民俗旅游、土特产销售,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1.5突出生态退化防治项目的监督管理
北京的七个山区县均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具体实施监督检查和行政许可,而且均通过水利部水保监督管理规范化达标验收。对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把关,规范要求。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的“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督”制度,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防治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对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和生态环境重点治理项目,要求一律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而且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促进了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的规范化。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基本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水土保持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
1.6开展生态退化监测网络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完成水土保持小流域数字化划分工作,建立了以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为基础的山区水土流失数据库,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督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在全市七个山区县(区)不同类型区布设了11个坡地径流场、121个径流监测小区、14条沟道自动化监测控制站定位监测,初步建立起全市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连年发布水土流失监测公告。
北京市利用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的设备配置,已建立了水土保持局域网,开发了“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数据的共享及各类文档和报表的自动传输。目前,正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开展北京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开发建设项目的跟踪监测工作。
2典型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实例
密云县石匣小流域地处密云水库东北部,按水系划分属潮河流域下游,流域总面积34平方公里。流域属燕山山脉,为土石浅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50~390米。流域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流域降雨量集中在6~9 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61.8毫米,无霜期为176 天,年蒸发量为1840 毫米。流域北部植被以杂草灌木丛为主,丘陵地带的植被多为人工刺槐林、油松林及经济林。 由于长期以来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原始植被已很难见到。流域内涉及高岭镇域的8个行政村,总人口数为9987 人,其中劳动力4790人。 石匣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面蚀和沟蚀。在治理前,每年汛期,暴雨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入库,平均每年输沙581万吨。为防治生态退化,保护首都饮用水源,1992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立项,在密云水库上游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选择石匣小流域作为华北浅山丘陵区典型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将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在进行流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首都饮用水源和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为目的。在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模式、治理应用技术、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流域治理管理、治理效益分析等研究的同时,建立了一个集科研、示范、培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退化防治示范区。将首都饮用水源保护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着重研究解决水库周边地区饮用水源保护、水土资源的改良与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问题。探索饮用水源保护区流域综合治理的配套技术体系、生态产业开发实用技术等,为同类型区的生态退化防治提供样板。
石匣小流域实施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建立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控制水土流失的“坡面三道防线”:坡上部及远山高山区,以封山育林为主,结合营造水源涵养林,形成坡面第一道防线;坡中部及浅山丘陵区,由于植被稀少、土层薄且坡面较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建立坡面第二道防线;坡下部及近山缓坡区,土层较厚,以发展山地经济林为主,开挖水平条田,栽植干鲜果树等,形成坡面第三道防线。对于窄支沟道,修建谷坊坝等防护工程拦蓄泥沙,削减洪峰。主沟道的两侧多为耕地、居民区及公路,以修护村、护地、护路坝、排洪沟等为主,疏导洪水下泄,保护农田和村庄安全。
在流域中心示范区内种植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紫花苜蓿等多种水土保持草种,推广试验地埂生物化。同时,还进行了多种节水灌溉方式的示范与推广,包括管道输水、小管出流、滴灌、微喷等,其中管道输水灌溉适用于地形较破碎、果树树体较大的果园,而小管出流、微喷及滴灌适用于较小的中幼树。示范区建设促进了流域生态退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在本流域内利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水土流失调查及规划,建立了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径流、泥沙及污染物流失量的定量监测。石匣小流域建立22个径流观测小区,分别监测不同坡度、坡向、不同工程整地措施、不同植物措施下产生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泥沙情况。通过监测数据得知水土保持措施均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梯田可提高保水能力20%,提高保土能力60%,水平条田可提高保水能力40%、保土能力70%,为各级部门制定水土保持工作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多年来,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1991年的32.12平方公里下降到5.23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1991年的2500 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415吨/平方公里?年,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植被覆盖已经由1991年的55%提高到2009年的82.6%,每年减少土壤侵蚀8370吨,蓄水保水能力增加了3.74万立方米。同时,治理后的石匣小流域已经成为了高岭镇内新的经济增长点,流域内确立了以林果业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4个,新增山区果园7500多亩,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670元增加至2009年底的3380元。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及实用配套技术已在北庄、太师屯、不老屯、高岭、古北口等乡镇推广,推广面积达307.4平方公里,新增产值达381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规模效益。
3北京山区生态退化防治的效果
建国初期,北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为6640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64%。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库泥沙淤积,地力衰退,生态环境恶化,山洪、泥石流时有发生,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土流失缺制约了北京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80年代以来,北京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得以推进,相继实施了国家“八片”重点治理工程、亚行贷款北京饮用水源保护及泥石流防治工程、密云水庫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国家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以水源保护区为重点,开展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针对土壤所受侵蚀程度的不同,有关部门已将水土流失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包括大兴县、通州区、顺义区等山区县的平原区、密云、怀柔、官厅、海子4大水库及蓄水线周边等;重点监督区为市区和大兴县、通州区、平谷县、十三陵、八达岭、灵山、十渡、百花山等风景旅游区;重点治理区为密云县、延庆县、房山区、门头沟区等。北京山区水土保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强化监督管理,调整、规范、约束生产建设活动,实行保护性开发,在山区构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2009年北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3147平方公里,比1950年减少了52.6%。目前,全市七个山区县全部被财政部、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有21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不仅为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服务,而且对控制面源污染,保护首都水资源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为7亿多立方米,但水库水质仍然保持在二类水平,这反映了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的功效。从1997年以来,通过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得北京山区土壤侵蚀量减少1181.5万吨,泥沙淤积量减少403.5万吨,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同时保障了当地水利工程效益的顺利发挥,减少土地损失的价值达到6.4亿元。通过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不仅使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点面源污染,有效保护水土资源,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部等,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郭廷辅,水土保持的发展与展望,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3]王礼先,流域管理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4]王冬梅等,山区脱贫致富的管理体系初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5]董雨亭. 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研究,1998.(4):1-5.2002.1(4):32-37.
[关键词]山区退化 综合治理 北京山区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03-2
1北京山区生态退化防治的综合管理措施
1.1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水源保护
在北京山区生态退化综合防治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水源保护。加强对21座大中型水库上游的保水、拦沙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为密云、怀柔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二级饮用水源标准服务。2003年完成高岭库滨带1000亩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建设,减少了面源污染,保护了水源。密云县、怀柔区在水库上游支流建设透水型谷坊坝100多座、透水型拦沙坝25座,既缓洪拦沙,又保证清水入库。白河沿线6398亩退稻工程完成后,年可节水320万立方米,减少化肥施用243吨,有效减少了水源保护区的面源污染。同时,坚持把人工治理与生态自然恢复紧密结合,发挥水利水保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封育保护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建立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对山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912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区近4万农民每人每月补助400元,年补助2亿元,支持该地区农民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1.2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与示范研究
1986年以来,北京市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支持下,进行了怀柔庄户沟、延庆汉家川、门头沟上苇甸等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在石灰岩地区开展了“北京市西南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研究”;在土石山区开展了“门头沟区东西马涧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在浅山丘陵区开展了“密云县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研究”等。为促进山区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选择怀柔区的三渡河、密云县的石匣、房山区的蒲洼三条小流域,开展了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及可持续发展示范研究。
1.3完善水土保持法规,加强执法建设
从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地区先后制定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罚款处罚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北京市水土保持行政许可流程》、《关于实施山区流域综合治理的意见》、《北京市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与水土流失防治费的收费标准和实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北京地区已建立一支有100多人组成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具体执行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三权”( 监督权、收费权、审批权),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1.4实施有利于生态退化防治的产业扶持政策
1998年以来,针对旱涝之年山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因地制宜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形成流域水资源网络化,优化配置水资源。开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和小水渠等小型集蓄工程建设。通过落实土地延包政策,将水土保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特色果品和蔬菜基地建设、经济作物和畜禽养殖发展相结合,充分调动山区农民参加生态退化防治的积极性。怀柔区采取山上保水,路边和沟道集雨,调控坡面和沟道径流,加大雨洪利用力度。并与水源保护、涵养、节水等紧密结合,修建集雨水池、水窖数十座,同时推广管道灌溉和小管出流等节水工程。延庆县二道河小流域的上辛庄、东红山等村在小流域治理中,通过发展菊花产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附近几百户农民增收致富;怀柔区三渡河村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發展观光采摘、民俗旅游、土特产销售,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1.5突出生态退化防治项目的监督管理
北京的七个山区县均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具体实施监督检查和行政许可,而且均通过水利部水保监督管理规范化达标验收。对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把关,规范要求。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的“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督”制度,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防治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对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和生态环境重点治理项目,要求一律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而且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促进了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的规范化。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基本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水土保持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
1.6开展生态退化监测网络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完成水土保持小流域数字化划分工作,建立了以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为基础的山区水土流失数据库,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督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在全市七个山区县(区)不同类型区布设了11个坡地径流场、121个径流监测小区、14条沟道自动化监测控制站定位监测,初步建立起全市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连年发布水土流失监测公告。
北京市利用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的设备配置,已建立了水土保持局域网,开发了“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数据的共享及各类文档和报表的自动传输。目前,正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开展北京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开发建设项目的跟踪监测工作。
2典型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实例
密云县石匣小流域地处密云水库东北部,按水系划分属潮河流域下游,流域总面积34平方公里。流域属燕山山脉,为土石浅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50~390米。流域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流域降雨量集中在6~9 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61.8毫米,无霜期为176 天,年蒸发量为1840 毫米。流域北部植被以杂草灌木丛为主,丘陵地带的植被多为人工刺槐林、油松林及经济林。 由于长期以来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原始植被已很难见到。流域内涉及高岭镇域的8个行政村,总人口数为9987 人,其中劳动力4790人。 石匣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面蚀和沟蚀。在治理前,每年汛期,暴雨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入库,平均每年输沙581万吨。为防治生态退化,保护首都饮用水源,1992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立项,在密云水库上游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选择石匣小流域作为华北浅山丘陵区典型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将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在进行流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首都饮用水源和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为目的。在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模式、治理应用技术、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流域治理管理、治理效益分析等研究的同时,建立了一个集科研、示范、培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退化防治示范区。将首都饮用水源保护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着重研究解决水库周边地区饮用水源保护、水土资源的改良与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问题。探索饮用水源保护区流域综合治理的配套技术体系、生态产业开发实用技术等,为同类型区的生态退化防治提供样板。
石匣小流域实施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建立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控制水土流失的“坡面三道防线”:坡上部及远山高山区,以封山育林为主,结合营造水源涵养林,形成坡面第一道防线;坡中部及浅山丘陵区,由于植被稀少、土层薄且坡面较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建立坡面第二道防线;坡下部及近山缓坡区,土层较厚,以发展山地经济林为主,开挖水平条田,栽植干鲜果树等,形成坡面第三道防线。对于窄支沟道,修建谷坊坝等防护工程拦蓄泥沙,削减洪峰。主沟道的两侧多为耕地、居民区及公路,以修护村、护地、护路坝、排洪沟等为主,疏导洪水下泄,保护农田和村庄安全。
在流域中心示范区内种植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紫花苜蓿等多种水土保持草种,推广试验地埂生物化。同时,还进行了多种节水灌溉方式的示范与推广,包括管道输水、小管出流、滴灌、微喷等,其中管道输水灌溉适用于地形较破碎、果树树体较大的果园,而小管出流、微喷及滴灌适用于较小的中幼树。示范区建设促进了流域生态退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在本流域内利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水土流失调查及规划,建立了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径流、泥沙及污染物流失量的定量监测。石匣小流域建立22个径流观测小区,分别监测不同坡度、坡向、不同工程整地措施、不同植物措施下产生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泥沙情况。通过监测数据得知水土保持措施均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梯田可提高保水能力20%,提高保土能力60%,水平条田可提高保水能力40%、保土能力70%,为各级部门制定水土保持工作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多年来,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1991年的32.12平方公里下降到5.23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1991年的2500 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415吨/平方公里?年,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植被覆盖已经由1991年的55%提高到2009年的82.6%,每年减少土壤侵蚀8370吨,蓄水保水能力增加了3.74万立方米。同时,治理后的石匣小流域已经成为了高岭镇内新的经济增长点,流域内确立了以林果业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4个,新增山区果园7500多亩,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670元增加至2009年底的3380元。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及实用配套技术已在北庄、太师屯、不老屯、高岭、古北口等乡镇推广,推广面积达307.4平方公里,新增产值达381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规模效益。
3北京山区生态退化防治的效果
建国初期,北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为6640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64%。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库泥沙淤积,地力衰退,生态环境恶化,山洪、泥石流时有发生,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土流失缺制约了北京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80年代以来,北京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得以推进,相继实施了国家“八片”重点治理工程、亚行贷款北京饮用水源保护及泥石流防治工程、密云水庫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国家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以水源保护区为重点,开展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针对土壤所受侵蚀程度的不同,有关部门已将水土流失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包括大兴县、通州区、顺义区等山区县的平原区、密云、怀柔、官厅、海子4大水库及蓄水线周边等;重点监督区为市区和大兴县、通州区、平谷县、十三陵、八达岭、灵山、十渡、百花山等风景旅游区;重点治理区为密云县、延庆县、房山区、门头沟区等。北京山区水土保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强化监督管理,调整、规范、约束生产建设活动,实行保护性开发,在山区构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2009年北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3147平方公里,比1950年减少了52.6%。目前,全市七个山区县全部被财政部、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有21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不仅为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服务,而且对控制面源污染,保护首都水资源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为7亿多立方米,但水库水质仍然保持在二类水平,这反映了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的功效。从1997年以来,通过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得北京山区土壤侵蚀量减少1181.5万吨,泥沙淤积量减少403.5万吨,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同时保障了当地水利工程效益的顺利发挥,减少土地损失的价值达到6.4亿元。通过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不仅使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点面源污染,有效保护水土资源,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部等,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郭廷辅,水土保持的发展与展望,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3]王礼先,流域管理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4]王冬梅等,山区脱贫致富的管理体系初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5]董雨亭. 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研究,1998.(4):1-5.2002.1(4):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