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130例病人中,男92例,女38例;年龄4~70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9例,坠落伤32例,击落伤9例。外伤至入院时间25分钟~3小时。其中5例在现场,3例在运送途中因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急救后均安全,运送我院继续抢救治疗。
急救护理
现场急救与护理急救与护理:救护车要配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定时检查,每班交接后及时补充。接到求救电话后须用简练和谒的语言在最短时间内问清病员的详细地址、伤员人数、外伤的原因及联系电话。迅速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在3分钟内出诊。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伤情作出初步诊断并采取果断有效的抢救措施。对颅脑损伤后出现窒息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平卧、松开衣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尘土、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保证足够的氧气吸入。大脑是身体中耗氧量最大,对缺氧最敏感的器管,一旦缺氧易引起脑水肿或加重脑水肿。如脑缺氧超过3~4分钟,则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对现场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边抢救、边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面色、表情肢体活动情况及病情变化,注意休克的早期表现,有无骨折、胸腹部内出血的表现。为危重患者的继续治疗打好基础。
保持有效体位:药费在伤情允许条件下将头部抬高15°~300°。减少出血量降低颅内压。休克病人应予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假牙者取出活动性假牙,防止假牙脱落而致误咽误吸危及生命;有耳漏、鼻漏者将头转向患侧,用棉垫置于耳郭、鼻孔外,让其自流,保持局部清洁。
止血包扎:颅脑损伤多并发开放出血,应根据病情给予局部包扎,对裂伤或挫伤的伤口盖消毒敷料,做加压包扎止血。如有活动性动脉出血,应立即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有脑膨出者应防止膨出物破裂和污染,对较大的膨出物需用无菌碗、碟覆盖保护包扎。伴有骨折者用夹板固定,防止移位,以免骨折损伤大血管所致出血、休克而加重颅脑损伤。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患者应两路输液用22号留置针穿刺,一路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查明休克原因。注意脉搏、血压的恢复。一旦休克纠正后应控制液体入量,以防脑水肿、肺水肿及心衰的发生与加重。另一路快速滴注脱水剂减轻颅内压。同时给予保暖、镇静等处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 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对颅脑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人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往往是颅内压升高和早期脑疝的先兆。血压下降注意其他脏器有出血情况。若为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则提示病情危重。②意识的观察:意识状态是颅脑损伤特殊的反应。昏迷快而深,提示有脑出血。用大声呼唤、定时呼叫、针刺、手挫等方法,根据患者的反应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和等级。如果患者对疼痛刺激的反映渐趋迟钝,则提示意识进行性加重,伤情可能趋向恶化。③瞳孔的观察:瞳孔常随颅内伤情变化而变化,通过密切观察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射灵敏度对颅脑外伤在伤情判断中有重要作用。双侧瞳孔不等大多为颅内压增高表现,有随时发生脑疝的可能。如伤后早期出血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伴有大脑强直发作或全身肌张力减低,则多为脑干损伤或0临终前的表现。
心理护理:对突发意外创伤的患者,在院前急救时,根据病情轻重、个体差异,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心理支持。从伤者眼神、表情、呻吟都能反映出来。医护人员应有良好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既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又要沉着冷静稳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同时快速实施抢救,避免慌乱给病人造成不良刺激,对极度恐慌病人给予适当的安抚及语言安慰,以缓解其紧张状态。克服设备、场地及各种不利于抢救的困难,使病人尽快到达院内实施急救。
做好急救记录:及时准确记录治疗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用药效果,所采用的急救,护理措施,病情变化及发展过程。完整的护理记录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可能的信息。
伤员转送:现场危重病人经抢救后病情稳定或需进一步检查者,要及时与院内有关科室联系,提前做好准备。争取时间和条件。对生命体征稳定的一般病人,经过对症处理后方可转送。搬动时头颈部不可扭曲,对怀疑脊柱损伤者尤其是颈椎损伤者要特别小心,搬动不当会造成突然死亡。在护送过程中要轻、稳、快、保证安全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做好交班记录。
讨 论
通过130例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笔者认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是降低脑外伤致残率与死亡率的关键。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护理能缓解某些立即致命的威胁,为下一步治疗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颅脑损伤病人应以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为重点。熟悉掌握急救和护理技术,紧张而有序的心理状态,最快而有效的抢救时间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资料与方法
本组130例病人中,男92例,女38例;年龄4~70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9例,坠落伤32例,击落伤9例。外伤至入院时间25分钟~3小时。其中5例在现场,3例在运送途中因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急救后均安全,运送我院继续抢救治疗。
急救护理
现场急救与护理急救与护理:救护车要配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定时检查,每班交接后及时补充。接到求救电话后须用简练和谒的语言在最短时间内问清病员的详细地址、伤员人数、外伤的原因及联系电话。迅速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在3分钟内出诊。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伤情作出初步诊断并采取果断有效的抢救措施。对颅脑损伤后出现窒息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平卧、松开衣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尘土、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保证足够的氧气吸入。大脑是身体中耗氧量最大,对缺氧最敏感的器管,一旦缺氧易引起脑水肿或加重脑水肿。如脑缺氧超过3~4分钟,则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对现场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边抢救、边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面色、表情肢体活动情况及病情变化,注意休克的早期表现,有无骨折、胸腹部内出血的表现。为危重患者的继续治疗打好基础。
保持有效体位:药费在伤情允许条件下将头部抬高15°~300°。减少出血量降低颅内压。休克病人应予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假牙者取出活动性假牙,防止假牙脱落而致误咽误吸危及生命;有耳漏、鼻漏者将头转向患侧,用棉垫置于耳郭、鼻孔外,让其自流,保持局部清洁。
止血包扎:颅脑损伤多并发开放出血,应根据病情给予局部包扎,对裂伤或挫伤的伤口盖消毒敷料,做加压包扎止血。如有活动性动脉出血,应立即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有脑膨出者应防止膨出物破裂和污染,对较大的膨出物需用无菌碗、碟覆盖保护包扎。伴有骨折者用夹板固定,防止移位,以免骨折损伤大血管所致出血、休克而加重颅脑损伤。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患者应两路输液用22号留置针穿刺,一路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查明休克原因。注意脉搏、血压的恢复。一旦休克纠正后应控制液体入量,以防脑水肿、肺水肿及心衰的发生与加重。另一路快速滴注脱水剂减轻颅内压。同时给予保暖、镇静等处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 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对颅脑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人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往往是颅内压升高和早期脑疝的先兆。血压下降注意其他脏器有出血情况。若为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则提示病情危重。②意识的观察:意识状态是颅脑损伤特殊的反应。昏迷快而深,提示有脑出血。用大声呼唤、定时呼叫、针刺、手挫等方法,根据患者的反应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和等级。如果患者对疼痛刺激的反映渐趋迟钝,则提示意识进行性加重,伤情可能趋向恶化。③瞳孔的观察:瞳孔常随颅内伤情变化而变化,通过密切观察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射灵敏度对颅脑外伤在伤情判断中有重要作用。双侧瞳孔不等大多为颅内压增高表现,有随时发生脑疝的可能。如伤后早期出血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伴有大脑强直发作或全身肌张力减低,则多为脑干损伤或0临终前的表现。
心理护理:对突发意外创伤的患者,在院前急救时,根据病情轻重、个体差异,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心理支持。从伤者眼神、表情、呻吟都能反映出来。医护人员应有良好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既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又要沉着冷静稳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同时快速实施抢救,避免慌乱给病人造成不良刺激,对极度恐慌病人给予适当的安抚及语言安慰,以缓解其紧张状态。克服设备、场地及各种不利于抢救的困难,使病人尽快到达院内实施急救。
做好急救记录:及时准确记录治疗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用药效果,所采用的急救,护理措施,病情变化及发展过程。完整的护理记录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可能的信息。
伤员转送:现场危重病人经抢救后病情稳定或需进一步检查者,要及时与院内有关科室联系,提前做好准备。争取时间和条件。对生命体征稳定的一般病人,经过对症处理后方可转送。搬动时头颈部不可扭曲,对怀疑脊柱损伤者尤其是颈椎损伤者要特别小心,搬动不当会造成突然死亡。在护送过程中要轻、稳、快、保证安全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做好交班记录。
讨 论
通过130例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笔者认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是降低脑外伤致残率与死亡率的关键。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护理能缓解某些立即致命的威胁,为下一步治疗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颅脑损伤病人应以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为重点。熟悉掌握急救和护理技术,紧张而有序的心理状态,最快而有效的抢救时间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