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dj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卵巢上皮癌,11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卵巢上皮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良性肿瘤(P=0.021)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增高;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371);VEGF的表达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07)。结论:VEGF在卵巢上皮癌中呈高表达,且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明VEGF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卵巢肿瘤 VEGF
  
  资料与方法
  
  一般材料:选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及陕西省纺织医院2000~2005年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标本63例。病理组织学诊断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4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1例,正常卵巢7例。患者年龄32~74岁,平均52.3岁。标本经10%甲醛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 μm。所有标本均常规HE染色复检。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按WHO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组织学分型: G1级10例,G2级21例,G3级14例。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 1985年统一制定的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Ⅰ期12例,Ⅱ期8例,Ⅲ期18例,Ⅳ期7例。
  实验方法:所有标本经10%甲醛常规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为美国产品。免疫组化SP试剂盒及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组织切片常规二甲苯脱蜡,乙醇梯度水化,过氧化动物血清封闭组织内非特异抗原,室温孵育10分钟;加入一抗,4℃冰箱过夜;加入二抗,37℃恒温箱中孵育30分钟;加入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溶液,37℃恒温箱中孵育30分钟;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质量控制:每个染色流程均设对照作为质量控制标准,阳性对照采用已知的阳性组织切片,阴性对照采用PBS代替一抗。
  判定标准: VEGF蛋白阳性产物定位于细胞浆。将阳性细胞按其染色数量和显色程度分为四级。在高倍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分别计数100个肿瘤细胞,将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数:≤5%、5%~35%、36%~65%、≥65%分别评为0、1、2、3分;根据细胞内出现黄色的深浅将无显色、浅黄色、桔黄色、棕黄色分别计为0、1、2、3分。两项相加除以2,作为该切片的最终评分,将0、1、1.5~2、2.5~3分别评为-、+、++、+++[1]。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用 X2 检验,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rs表示相关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VEGF特异地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中,表现为棕黄色阳性颗粒。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见表1,恶性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21)和对照组。
  P值被估计: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VEGF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VEGF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见表2。VEGF在45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s=0.396),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7);VEGF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371);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及病理学分级间无相关性(P>0.05)。
  


  
  讨 论
  
  本研究表明,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表达率为77.8%,与盆腔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提示在肿瘤生长过程中,VEGF表达增加,导致血管形成加快,出现大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肿瘤血管,形成转移,这与Erik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研究发现交界性卵巢肿瘤出现镜下微浸润时,VEGF浓度是该组中位数的10倍,并且出现不良结局。在研究VEGF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时,Shen等发现, 在卵巢肿瘤的各期中均有VEGF 表达, 但表达的程度有显著差异。Brustmann 等也有类似的报道, 同时, 其阳性表达率还与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活性呈正相关。故可将VEGF 作为一个反映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本实验VEGF在中、低分化及Ⅲ、Ⅵ期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在高分化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但无统计学差异,这或许与各期病例较少有关。VEGF表达与病理类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
  总之,VEGF及其受体是卵巢肿瘤生长和转移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但不是唯一的,所以其与其他相关因子之间的作用及其与VEGF系统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311
其他文献
2004年4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大剂量雷米封中毒,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2004年4月20日患者与其丈夫发生口角后偷服雷米封100片(0.1g/片,共10g)1小时后发现患者神志不清,帮急送本院抢救。  入院查体:T36°C,98次/分,R23次/分,BP130/90mmHg,呈嗜睡状、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8次/分律齐,入院后立即给予清水反复洗胃,并静注维生素B65g,约40分钟后出现全身强直性
期刊
患者,男,19岁,农民。饮酒、饱餐约2小时后,休息中自觉双下肢无力,伴口干、多汗和肌肉疼痛,症状渐重,约半天发展至完全不能活动。无肢体麻木及二便障碍。既往健康。有“甲亢”及“肌无力”家族史。查体:T36.8℃,P78次/分, R18次/分,BP120/83mmHg。发育正常。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侧眼球稍突出,耳、鼻、口无异常。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闻及血
期刊
糜烂性胃炎是指组织学上胃黏膜缺损而未累及黏膜肌层。当缺损一直延伸到黏膜下层时,则为胃溃疡。我院1999年~2003年2月在160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发现了糜烂性胃炎16例,经胃镜和病理证实,具有典型的X线征象。特作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    16例糜烂性胃炎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1~68岁,上腹隐痛和不适14例,无规律性疼痛1例。其中隐血试验阳性者8例。2例合并胃溃疡,4例合并十二指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其健康情况。方法:血液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目测判断;身长、体重评价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参考标准。结果:乙型肝炎患病率明显下降,扁桃体增生患病率明显增加。结论: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做好儿童卫生保健系统管理,做好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关键词 0~6岁儿童 体格检查 系统管理    资料与方法    我院对全县新入园44
期刊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而其中宫颈妊娠是异位妊娠中发病率很低但很危险的妊娠类型。由于宫颈壁仅含15%肌肉组织,其余为无收缩功能的纤维结缔组织,当发生自然流产或行刮宫时,因子宫颈收缩力弱,不能迅速排出妊娠产物,开放的血管不闭锁,发生大出血[1]。因此,如何采用保守方法处理宫颈妊娠出血,保留患者的子宫及生育功能,乃是目前妇产科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我院2003~2005年收治宫颈妊娠3例,试用双腔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对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50例经病理证实的化疗后肿瘤病人,口服补益中药1个月形成用前和用后病人组,设健康对照50例,分别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直向花环率、花环促进率、花环抑制率,观察上述指标服药前后变化情况。 结果:肿瘤病人红细胞SOD酶活力及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低于健康人,用药后病人组高于用药前病人组,C3b花环促进率,用后组高
期刊
病毒唑为人工合成的强力单磷酸次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对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常规认为病毒唑在应用中只会出现一些腹泻、药疹、白细胞减少、盆血等及不良反应,病毒唑所致的急性过敏反应少见。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人使用病毒唑致急性过敏,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60岁,因鼻塞、流涕、轻咳3天,于2006年8月在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精神欠佳,P84次/分,R
期刊
延髓是脊髓上端延续而膨大的部分,血供丰富,发生梗死的机会明显少于桥脑、中脑。我院1999年5月~ 2006年6月共收治121例经头MRI证实的脑干梗死患者,其中延髓梗死19例,占10.5%,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61~76岁,平均68岁。发病前有一过性脑缺血(TIA)病史4例,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心房纤颤2例,平素健康2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应用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序列判断TIA或者脑血栓形成。方法:对44例在发病6小时以内的患者(注:73例患者中有29例愿意做超早期溶栓治疗),观察弥散成像阳性的与弥散成像阴性的患者在相同治疗状况下的病程与病情。结果:弥散成像阳性的患者比阴性者的脑血栓多,差异有显著性,弥散成像阴性的患者多为TIA,一般在24小时以内症状得以改善。结论:弥散成像可以应用在TIA和脑血栓早期分辨。
期刊
患者,男,40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l年于2007年1月11日10时入院。缘于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放射至背部,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黄疸及解白陶土色大便等,自服“消炎利胆片”后好转,此后常于夜间反复发作,性质同前,未给予任何特殊处理,门诊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收入院。入院查:一般情况可,精神可,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