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学语言的内涵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广义地说,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大范畴。狭义上的教学语言是指课堂教学语言,这是教学语言的主体和核心,因为教学语言主要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呈现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教学口语,它是教学书面语的活化,所以抓住了教学口语就能带动教学书面语和教学态势语。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就是狭义上的教学语言。
应用于语文教育的教学语言,可称之为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它对于传授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品德,造就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口语除了一般教学语言所应具备的科学性、教育性、思想性、可接受性以外,还要善于引导,巧于启发。教学语言是进行语文教育的工具和手段,正确的教学语言是从事语文教育的起码条件,高超的语言艺术是提高教育水平、优化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学语言在受到教学规律制约的同时还受到学科性质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语言除了具有一般语言的共性如科学性、艺术性等之外,还有独特的个性。语文教学语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语言,它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鲜活的示范,是学生耳濡目染模仿的标尺。语文教学就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就是教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让学生掌握母语这个交际工具。
1 音美以感耳,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标准语言。中华民族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复杂,如果没有全社会共同使用的语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超方言的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标准话,它音质优美,悦耳动听,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语文教师以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为己任,当然应该教祖国的标准语。
2 意美以感心,营造优美意境是教学语言的重要任务。教学口语的核心就是创造意境。教学口语作为载体,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知识信息、教育信息等集中形成的意境必须是美的,只有“意美”才能动心,才能把教学信息顺利地传达到学生的心灵。“意美”要求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
准确美,就是教书育人的教学信息每句话必须对学生负责,负责的标尺就是准确。它传授知识准确无误,启发思维明确无误,指导训练精确无误。简洁美,就是教学中的问题,如果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就绝不用两句话。只有运用简洁的教学口语才能使学生把握事物的主要之点,才能得要领,抓住问题的实质。理趣美,教学口语要兼哲理和风趣而有之,要兼睿智和兴味而有之,让学生听后俯而思,仰而叹,在笑声或欢愉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3 形美以感目,教学口语本来是无形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但是通过对语言的修饰,化无形为有形,把语言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触觉形象、视觉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触动他们张开联想、想像的翅膀,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在讲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语言进行修饰,或描述,或渲染,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展现了深秋极具特征的景物和意象,汇聚成萧瑟凄凉的天涯黄昏景象,烘托和刻画出沦落天涯、心境悲苦寂寞的游子形象,描绘一幅绝妙的秋景图,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出“秋思”的强烈共鸣。
教学口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对象,选择运用不同形态美的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富于变化,讲到快乐、活泼的地方用明快、轻柔的语速,讲到哀怜悲伤的地方用凝缓低沉的节奏,讲到热情豪迈的地方用高昂的节奏,讲到压抑愤懑的地方用急骤的节奏。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应放慢语速,加重语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维时,则可多利用停顿,使学生有回旋思考的余地,以达到能引起学生产生共鸣的效果。
4 情美以感人,就是要用真挚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引导、感化学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奠先乎情。”教学口语要想感人,必须储满感情,教师要以自己的感情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师生在一起为探求知识的真谛而燃烧。
教学口语如果缺少感情,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就会缺乏激动人心的力量。面对那冷冰冰的知识,死板板的脸孔,学生是无法接受教育的。教学绝不能没有情感。而从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来看,它对学生具有吸引、感染、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还能强化教学信息。强烈感情的记忆是终生难忘的,感情是强化信息的特殊信号。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趣性,把高尚健康的感情传递到学生心中,让学生沿着感情发展的历程,感受—共鸣—领悟—个性倾向,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成为一个对世界充满爱的人,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只要这样,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广义地说,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大范畴。狭义上的教学语言是指课堂教学语言,这是教学语言的主体和核心,因为教学语言主要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呈现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教学口语,它是教学书面语的活化,所以抓住了教学口语就能带动教学书面语和教学态势语。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就是狭义上的教学语言。
应用于语文教育的教学语言,可称之为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它对于传授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品德,造就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口语除了一般教学语言所应具备的科学性、教育性、思想性、可接受性以外,还要善于引导,巧于启发。教学语言是进行语文教育的工具和手段,正确的教学语言是从事语文教育的起码条件,高超的语言艺术是提高教育水平、优化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学语言在受到教学规律制约的同时还受到学科性质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语言除了具有一般语言的共性如科学性、艺术性等之外,还有独特的个性。语文教学语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语言,它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鲜活的示范,是学生耳濡目染模仿的标尺。语文教学就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就是教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让学生掌握母语这个交际工具。
1 音美以感耳,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标准语言。中华民族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复杂,如果没有全社会共同使用的语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超方言的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标准话,它音质优美,悦耳动听,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语文教师以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为己任,当然应该教祖国的标准语。
2 意美以感心,营造优美意境是教学语言的重要任务。教学口语的核心就是创造意境。教学口语作为载体,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知识信息、教育信息等集中形成的意境必须是美的,只有“意美”才能动心,才能把教学信息顺利地传达到学生的心灵。“意美”要求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
准确美,就是教书育人的教学信息每句话必须对学生负责,负责的标尺就是准确。它传授知识准确无误,启发思维明确无误,指导训练精确无误。简洁美,就是教学中的问题,如果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就绝不用两句话。只有运用简洁的教学口语才能使学生把握事物的主要之点,才能得要领,抓住问题的实质。理趣美,教学口语要兼哲理和风趣而有之,要兼睿智和兴味而有之,让学生听后俯而思,仰而叹,在笑声或欢愉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3 形美以感目,教学口语本来是无形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但是通过对语言的修饰,化无形为有形,把语言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触觉形象、视觉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触动他们张开联想、想像的翅膀,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在讲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语言进行修饰,或描述,或渲染,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展现了深秋极具特征的景物和意象,汇聚成萧瑟凄凉的天涯黄昏景象,烘托和刻画出沦落天涯、心境悲苦寂寞的游子形象,描绘一幅绝妙的秋景图,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出“秋思”的强烈共鸣。
教学口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对象,选择运用不同形态美的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富于变化,讲到快乐、活泼的地方用明快、轻柔的语速,讲到哀怜悲伤的地方用凝缓低沉的节奏,讲到热情豪迈的地方用高昂的节奏,讲到压抑愤懑的地方用急骤的节奏。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应放慢语速,加重语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维时,则可多利用停顿,使学生有回旋思考的余地,以达到能引起学生产生共鸣的效果。
4 情美以感人,就是要用真挚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引导、感化学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奠先乎情。”教学口语要想感人,必须储满感情,教师要以自己的感情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师生在一起为探求知识的真谛而燃烧。
教学口语如果缺少感情,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就会缺乏激动人心的力量。面对那冷冰冰的知识,死板板的脸孔,学生是无法接受教育的。教学绝不能没有情感。而从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来看,它对学生具有吸引、感染、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还能强化教学信息。强烈感情的记忆是终生难忘的,感情是强化信息的特殊信号。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趣性,把高尚健康的感情传递到学生心中,让学生沿着感情发展的历程,感受—共鸣—领悟—个性倾向,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成为一个对世界充满爱的人,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只要这样,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