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国农村原有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已逐渐不能满足现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而本文基于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医疗卫生保
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再建设的新途径。
一、根据不同地区的现状建立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
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合理与有效表达是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重构有效保障体系的基本前提。对于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而言,一方面由于中国地区广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卫生医疗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此模型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广大农村地区。价格计点模型的有效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该地区人口数量有限或数量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考虑到信息收集的统计成本与保证需求表达的准确性,以村或是乡级单位进行逐步推广更为具有操作性;另一方面,价格计点模型的投票选择机制是建立在广大农民能够充分自由的表达意愿的基础上,这必然要求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执行部门能够公正有效的搜集与听取群众的意见。因此,完善农村的基层政府的代议制度势在必行。
二、完善基层公共治理机制
需求表达机制的构建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层公共治理机制基础上。首先,应当完善民主选举、民主代议等制度。在中国农村,对公共服务的积极的社会参与仍然处于萌芽阶段,而民众的积极参与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规划、执行和运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我国,需要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建立公共服务提供中的政府与公众的磋商机制,当存在对医疗服务的参与需求时,可以将它作为改善服务提供的动力加以利用,包括将群体的行动正规化。
其次,还应改进相关技术,在农村,对政策和公共服务提供项目的系统评估,包括对过程、影响和成本效益的全面评估。因此,应积极建立中国农村公共卫生系统的垂直管理和问责制度,辅助需求表达机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
此外,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时,除了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外,还应与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以及基层相关事业单位改革等结合起来。国际经验表明,地方政府自有收入和它们支出责任之间巨大的财政缺口会造成低效率。不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引发资源的不当分配,从而影响有恰当激励的高质量服务的提供 。在中国,转移支付的均等效果有限,地方财政缺口大,特别是县乡财政状况,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尤为困难。要完善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就必须得完善农村基层政府的公共治理机制,从基层预算改革出发,积极推进县乡体制改革,明确划分财权与事权,使农村基层政府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加大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使之将政府支出职责的重点回归到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去。
三、改变政府卫生经费城乡分配不合理现状
第一,采取政府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大大落后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卫生经费分配严重失调,农村卫生经费极其不足造成的。要彻底扭转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提高整个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绩效,采取政府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从2003年到2010年,中央及省、市(地)、县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并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
第二,政府由补贴医疗机构逐渐向补贴患者转变。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主要集中在服务的供给方,而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方补贴较少。这种补贴机制是适应传统时期农村普遍缺医少药的现实情况而建立起来的。而目前,困扰农民最主要的是没钱看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因此,应转变原有的补贴模式,除对少数医疗机构缺乏的偏远地区,政府加大对医疗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外,政府转而补贴服务需求方,支持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农民购买医疗服务和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农村财政研究会.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编著.改善农村公共服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陈锡文,韩俊,赵阳副.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再建设的新途径。
一、根据不同地区的现状建立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
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合理与有效表达是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重构有效保障体系的基本前提。对于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而言,一方面由于中国地区广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卫生医疗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此模型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广大农村地区。价格计点模型的有效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该地区人口数量有限或数量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考虑到信息收集的统计成本与保证需求表达的准确性,以村或是乡级单位进行逐步推广更为具有操作性;另一方面,价格计点模型的投票选择机制是建立在广大农民能够充分自由的表达意愿的基础上,这必然要求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执行部门能够公正有效的搜集与听取群众的意见。因此,完善农村的基层政府的代议制度势在必行。
二、完善基层公共治理机制
需求表达机制的构建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层公共治理机制基础上。首先,应当完善民主选举、民主代议等制度。在中国农村,对公共服务的积极的社会参与仍然处于萌芽阶段,而民众的积极参与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规划、执行和运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我国,需要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建立公共服务提供中的政府与公众的磋商机制,当存在对医疗服务的参与需求时,可以将它作为改善服务提供的动力加以利用,包括将群体的行动正规化。
其次,还应改进相关技术,在农村,对政策和公共服务提供项目的系统评估,包括对过程、影响和成本效益的全面评估。因此,应积极建立中国农村公共卫生系统的垂直管理和问责制度,辅助需求表达机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
此外,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时,除了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外,还应与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以及基层相关事业单位改革等结合起来。国际经验表明,地方政府自有收入和它们支出责任之间巨大的财政缺口会造成低效率。不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引发资源的不当分配,从而影响有恰当激励的高质量服务的提供 。在中国,转移支付的均等效果有限,地方财政缺口大,特别是县乡财政状况,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尤为困难。要完善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就必须得完善农村基层政府的公共治理机制,从基层预算改革出发,积极推进县乡体制改革,明确划分财权与事权,使农村基层政府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加大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使之将政府支出职责的重点回归到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去。
三、改变政府卫生经费城乡分配不合理现状
第一,采取政府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大大落后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卫生经费分配严重失调,农村卫生经费极其不足造成的。要彻底扭转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提高整个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绩效,采取政府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从2003年到2010年,中央及省、市(地)、县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并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
第二,政府由补贴医疗机构逐渐向补贴患者转变。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主要集中在服务的供给方,而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方补贴较少。这种补贴机制是适应传统时期农村普遍缺医少药的现实情况而建立起来的。而目前,困扰农民最主要的是没钱看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因此,应转变原有的补贴模式,除对少数医疗机构缺乏的偏远地区,政府加大对医疗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外,政府转而补贴服务需求方,支持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农民购买医疗服务和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农村财政研究会.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编著.改善农村公共服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陈锡文,韩俊,赵阳副.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