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民办教育研究会主办,三之三国际教育机构承办的“首届0-3岁儿童保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于2008年12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召开。来自荷兰、新西兰、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内地及台湾地区的儿童保教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及幼儿园一线工作者共计30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交流与分享各国的0-3岁保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共同搭建中西方0-3岁儿童保教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交流、分享和对话的平台。
参会者通过主会场的主题演讲、专题发言;分会场报告、示范教学观摩、评课与分组研讨等形式对0-3岁儿童保教理论和实践研究展开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在主会场上,共有7位0-3岁儿童保教专家学者作了视野广阔、内涵丰富的主题演讲;共有5位0-3岁儿童保教专家学者作了激情洋溢、观点独特的专题发言。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朱家雄教授,在大会上作了主题为“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他从人类经历的三次资源开发谈起,指出第三次人类资源开发的焦点是人脑的开发,其关键是0-3岁婴幼儿潜能的开发,0-3岁儿童脑的发展最快,从而由对人脑的认识的新进展让人们认识到对0-3岁婴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重要性。朱家雄教授认为,0-3岁婴幼儿保教存在着机遇,同时也存在挑战,是祸是福主要取决于保教专家学者如何去认识0-3岁婴幼儿保教的问题,同时指出为了更好地抓住和迎接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机遇和挑战,在0-3岁婴幼儿保教过程中要建立起儿童与成人(特别是父母)之间亲密的互动关系,增加儿童与他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通过身体接触、眼神交汇、语言交流和思维训练等途径,对婴幼儿实施有效的保育和教育。
日本教育大学院大学校长藤永葆教授在“0-3亲子关系中的婴儿发展”的主题演讲中,从家庭这个微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说明家庭直接影响着0-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行为表现,尤其是家庭内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和谐协调的,养育者应致力于为0-3岁婴儿的发展提供充满温暖与和谐的心理环境。藤永葆教授认为要促进0-3岁亲子关系中的婴儿发展,养育者对0-3岁儿童应始终寄予热忱和期望,能尊重0-3岁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愿望。如何来构建有利于0-3岁婴儿发展的亲子关系?藤永葆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养育者体谅和宽容的心态—体谅和宽容0-3岁儿童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满足儿童各种合理需要;养育者民主和平等的心态—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允许0-3岁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以权威式的命令要求儿童;养育者的支持性行为—给予0-3岁儿童支持、认可、赞同和接纳会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积极的气氛;养育者的平等地位—给0-3岁儿童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养育者提供的机会—婴儿期是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养育者要善于发现和认识0-3岁儿童的创造性表现,为儿童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华爱华副教授,在对0-3岁婴幼儿的育儿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正在逐步地清晰起来的基础上,作了关于“协商性早教指导的思考”的主题演讲。华爱华引导着与会人员一起思考:弄清楚是“早教”还是“早教指导”?前者是在家庭或全日制托幼机构中,直接面对婴幼儿开展的早期教养活动;后者是在非全日制早教机构中,面向家庭以亲子互动为媒介而开展的科学育儿指导活动;理解“早教指导”与“早教服务”的关系?国际上,早教指导是早教服务的内容之一;在我国,早教指导却是早教服务的主要内容,华爱华老师提出早教指导必须确立一种服务意识,建构一种具有服务意识的早教指导。华爱华老师还认为,教师、儿童和家长三方应该共同关注早教指导活动的主体儿童,教师不能指示家长如何教养他们的孩子;教师和家长也不能强迫婴幼儿接受特定的训练,早教指导的协商性则体现为教师、儿童和家长三方之间的互动。
上述三位国内外的保教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0-3岁儿童保教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Dr.Jef J.van Kui jk 咨询中心主任Jef J.van Kui jk,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育学院的Lynda Boyd,和美国加州儿童发展政策咨询员Amy Lin Tan,则分别从各自所在的国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讨了0-3岁儿童保育和教育。
Jef J.van Kui jk在“荷兰0-3岁儿童保教理论与实践探寻”的主题演讲中,指出荷兰一直在0-3岁儿童的保教征程上积极努力地探索着,荷兰有大量从事保教的正式机构和非正式形式,例如日托中心、半托游戏中心、父母或祖父母照顾、室外保育等等,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保教质量降低、师资培训不到位、课程标准不统一,指出荷兰政府的教育机构正在积极解决0-3岁儿童保教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Jef J.van Kui jk从课程的角度出发,认为用于3-6岁儿童的有理论基础的课程可以延伸至0-3岁,荷兰0-3岁儿童保育中盛行伊斯科普课程、蒙台梭利课程、瑞吉欧课程、艾米利亚课程和金字塔教学法。作为金字塔教学法的创始者,Jef J.van Kui jk在演讲中详细地介绍了0-3岁儿童保教中利用金字塔教学法的细节。
Lynda Boyd认为新西兰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方面有值得骄傲的历史,此次演讲的目的在于向大家展示新西兰的早期教育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关键部分。新西兰早期教育环境的显著特点在于新西兰儿童户外玩耍的重要性,以及主席提供的一系列新西兰早期教育环境中的户外环境案例;新西兰政府非常支持早期教育,以提供经费、出台规章制度的方式促进着早期保育和教育的发展。Lynda Boyd认为,理解新西兰早期教育支持的关键部分依赖于理解新西兰的文化,突出毛利人和本地人的角色以及毛利语和文化在早期教育环境中的作用。
Amy Lin Tan(林秀锦)分析了“美国0-3岁儿童保教现状”,介绍了有关 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领域的进展情况以及实践方案;概述了0-3岁婴幼儿学习纲要的标准化运动,以及0-3岁儿童学习纲要的发展、现状及内容。Amy Lin Tan以美国加州的0-3岁婴幼儿学习和发展系统为例,说明了0-3岁儿童高质量方案中全面系统的方法。
日本大阪健康福祉短期大学六户健夫教授、日本福祉大学水谷暎子教授和韩国崔顺子副教授关于“日韩0-3岁保教现状分析”进行了专题发言:六户健夫教授以游戏为中心报告了日本的婴幼儿保育的实践;水谷暎子教授从0、1、2岁儿童的玩具和教育来透析日本的幼儿保育;崔顺子副教授针对韩国近年来0-3岁儿童保教现状进行介绍,对0-3岁保教实践展开探讨。
中国四川教育学院早期教育学院院长文颐副教授、中国台北护理学院段慧莹副教授关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0-3岁保教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了专题发言,文颐副教授初探了中国大陆0-3岁早期保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段慧莹副教授分析了台湾地区0-3岁保育现状,评析了从出生至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阶段前所建立的“友善托育环境—保姆托育管理与托育费用补助实施计划”。
除了主会场上精彩的主题演讲和专题发言,大会还设立了三之三古北园、大华园和逸仙园这三个分会场,参会者分组进行研讨和交流,来自我国不同省份的0-3岁儿童保教专家学者及幼儿园一线教师分别介绍、分享他们各自不同的保育和教育经验。例如,台湾经国管理暨健学院的葛慧老师指出通过游戏和玩具开启0-3岁婴幼儿智能新纪元,利用感官游戏,让孩子越玩越聪明;北京幸福泉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淮,介绍了婴幼儿个性化潜能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EGD”模式即“评估—指导—发展”循环互动模式的建立和社区早期教育基地建设;陕西师范大学的程秀兰老师和贵阳幼儿师范学校的贺永琴老师,分别从“陕西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报告”和“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实践与探索”来研讨0-3岁保教培训;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周念丽老师向与会者展示了如何设计0-3岁婴幼儿多元智能活动方案;上海市卢湾区早教指导中心主任茅红美与参会者分析了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机构的创新实践与思考;内蒙古根河市人口计生局局长崔雪峰立足于内蒙古根河市,探寻了人口学中的早期教育实践,以及来自各大专院校和一线幼儿园工作者发表的保教经验,均引发了参与者的热烈讨论。
参会者还在三之三古北园、大华园和逸仙园这三个分会场,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如1.5—3岁宝宝阅读活动,6-8个月的宝宝活动方案—音乐瞬间与小火车。教学活动结束后,与会的观摩人员对活动进程、目标、实施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点评和交流,分会场幼儿园的现场教学活动观摩、研讨和评课活动丰富了参会者关于0-3岁儿童保教的实践经验。
总之,“首届0-3岁儿童保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为来自不同文化、拥有不同视角的专家学者、实践者搭建了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不同文化背景的0-3岁儿童保教专家学者及幼儿园教师就当前保育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必将对0-3岁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起到强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将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首届0-3岁儿童保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坚持平等、自由、开放的学术对话;理性、客观、求实的学理探讨;广泛、深入、尖锐的问题分析;多元、多维、多视角的学习对话。面向0-3岁儿童保教前沿;面向0-3岁儿童保教未来;促进了中西方0-3岁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的交流、分享和对话。
0-3岁儿童保育和教育理论学家和实践工作者承载着人类发展的希望,怀着连接个体与人类的保教工作的浪漫,以儿童为中心,在眼神的接触中做到相互理解,保教工作者通过自身发展来创造保教事业。
婴儿是我们的未来,在世界的中心,婴儿在微笑!
(作者简介:陈琳琳,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参会者通过主会场的主题演讲、专题发言;分会场报告、示范教学观摩、评课与分组研讨等形式对0-3岁儿童保教理论和实践研究展开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在主会场上,共有7位0-3岁儿童保教专家学者作了视野广阔、内涵丰富的主题演讲;共有5位0-3岁儿童保教专家学者作了激情洋溢、观点独特的专题发言。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朱家雄教授,在大会上作了主题为“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他从人类经历的三次资源开发谈起,指出第三次人类资源开发的焦点是人脑的开发,其关键是0-3岁婴幼儿潜能的开发,0-3岁儿童脑的发展最快,从而由对人脑的认识的新进展让人们认识到对0-3岁婴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重要性。朱家雄教授认为,0-3岁婴幼儿保教存在着机遇,同时也存在挑战,是祸是福主要取决于保教专家学者如何去认识0-3岁婴幼儿保教的问题,同时指出为了更好地抓住和迎接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机遇和挑战,在0-3岁婴幼儿保教过程中要建立起儿童与成人(特别是父母)之间亲密的互动关系,增加儿童与他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通过身体接触、眼神交汇、语言交流和思维训练等途径,对婴幼儿实施有效的保育和教育。
日本教育大学院大学校长藤永葆教授在“0-3亲子关系中的婴儿发展”的主题演讲中,从家庭这个微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说明家庭直接影响着0-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行为表现,尤其是家庭内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和谐协调的,养育者应致力于为0-3岁婴儿的发展提供充满温暖与和谐的心理环境。藤永葆教授认为要促进0-3岁亲子关系中的婴儿发展,养育者对0-3岁儿童应始终寄予热忱和期望,能尊重0-3岁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愿望。如何来构建有利于0-3岁婴儿发展的亲子关系?藤永葆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养育者体谅和宽容的心态—体谅和宽容0-3岁儿童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满足儿童各种合理需要;养育者民主和平等的心态—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允许0-3岁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以权威式的命令要求儿童;养育者的支持性行为—给予0-3岁儿童支持、认可、赞同和接纳会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积极的气氛;养育者的平等地位—给0-3岁儿童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养育者提供的机会—婴儿期是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养育者要善于发现和认识0-3岁儿童的创造性表现,为儿童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华爱华副教授,在对0-3岁婴幼儿的育儿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正在逐步地清晰起来的基础上,作了关于“协商性早教指导的思考”的主题演讲。华爱华引导着与会人员一起思考:弄清楚是“早教”还是“早教指导”?前者是在家庭或全日制托幼机构中,直接面对婴幼儿开展的早期教养活动;后者是在非全日制早教机构中,面向家庭以亲子互动为媒介而开展的科学育儿指导活动;理解“早教指导”与“早教服务”的关系?国际上,早教指导是早教服务的内容之一;在我国,早教指导却是早教服务的主要内容,华爱华老师提出早教指导必须确立一种服务意识,建构一种具有服务意识的早教指导。华爱华老师还认为,教师、儿童和家长三方应该共同关注早教指导活动的主体儿童,教师不能指示家长如何教养他们的孩子;教师和家长也不能强迫婴幼儿接受特定的训练,早教指导的协商性则体现为教师、儿童和家长三方之间的互动。
上述三位国内外的保教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0-3岁儿童保教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Dr.Jef J.van Kui jk 咨询中心主任Jef J.van Kui jk,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育学院的Lynda Boyd,和美国加州儿童发展政策咨询员Amy Lin Tan,则分别从各自所在的国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讨了0-3岁儿童保育和教育。
Jef J.van Kui jk在“荷兰0-3岁儿童保教理论与实践探寻”的主题演讲中,指出荷兰一直在0-3岁儿童的保教征程上积极努力地探索着,荷兰有大量从事保教的正式机构和非正式形式,例如日托中心、半托游戏中心、父母或祖父母照顾、室外保育等等,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保教质量降低、师资培训不到位、课程标准不统一,指出荷兰政府的教育机构正在积极解决0-3岁儿童保教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Jef J.van Kui jk从课程的角度出发,认为用于3-6岁儿童的有理论基础的课程可以延伸至0-3岁,荷兰0-3岁儿童保育中盛行伊斯科普课程、蒙台梭利课程、瑞吉欧课程、艾米利亚课程和金字塔教学法。作为金字塔教学法的创始者,Jef J.van Kui jk在演讲中详细地介绍了0-3岁儿童保教中利用金字塔教学法的细节。
Lynda Boyd认为新西兰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方面有值得骄傲的历史,此次演讲的目的在于向大家展示新西兰的早期教育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关键部分。新西兰早期教育环境的显著特点在于新西兰儿童户外玩耍的重要性,以及主席提供的一系列新西兰早期教育环境中的户外环境案例;新西兰政府非常支持早期教育,以提供经费、出台规章制度的方式促进着早期保育和教育的发展。Lynda Boyd认为,理解新西兰早期教育支持的关键部分依赖于理解新西兰的文化,突出毛利人和本地人的角色以及毛利语和文化在早期教育环境中的作用。
Amy Lin Tan(林秀锦)分析了“美国0-3岁儿童保教现状”,介绍了有关 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领域的进展情况以及实践方案;概述了0-3岁婴幼儿学习纲要的标准化运动,以及0-3岁儿童学习纲要的发展、现状及内容。Amy Lin Tan以美国加州的0-3岁婴幼儿学习和发展系统为例,说明了0-3岁儿童高质量方案中全面系统的方法。
日本大阪健康福祉短期大学六户健夫教授、日本福祉大学水谷暎子教授和韩国崔顺子副教授关于“日韩0-3岁保教现状分析”进行了专题发言:六户健夫教授以游戏为中心报告了日本的婴幼儿保育的实践;水谷暎子教授从0、1、2岁儿童的玩具和教育来透析日本的幼儿保育;崔顺子副教授针对韩国近年来0-3岁儿童保教现状进行介绍,对0-3岁保教实践展开探讨。
中国四川教育学院早期教育学院院长文颐副教授、中国台北护理学院段慧莹副教授关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0-3岁保教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了专题发言,文颐副教授初探了中国大陆0-3岁早期保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段慧莹副教授分析了台湾地区0-3岁保育现状,评析了从出生至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阶段前所建立的“友善托育环境—保姆托育管理与托育费用补助实施计划”。
除了主会场上精彩的主题演讲和专题发言,大会还设立了三之三古北园、大华园和逸仙园这三个分会场,参会者分组进行研讨和交流,来自我国不同省份的0-3岁儿童保教专家学者及幼儿园一线教师分别介绍、分享他们各自不同的保育和教育经验。例如,台湾经国管理暨健学院的葛慧老师指出通过游戏和玩具开启0-3岁婴幼儿智能新纪元,利用感官游戏,让孩子越玩越聪明;北京幸福泉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淮,介绍了婴幼儿个性化潜能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EGD”模式即“评估—指导—发展”循环互动模式的建立和社区早期教育基地建设;陕西师范大学的程秀兰老师和贵阳幼儿师范学校的贺永琴老师,分别从“陕西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报告”和“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实践与探索”来研讨0-3岁保教培训;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周念丽老师向与会者展示了如何设计0-3岁婴幼儿多元智能活动方案;上海市卢湾区早教指导中心主任茅红美与参会者分析了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机构的创新实践与思考;内蒙古根河市人口计生局局长崔雪峰立足于内蒙古根河市,探寻了人口学中的早期教育实践,以及来自各大专院校和一线幼儿园工作者发表的保教经验,均引发了参与者的热烈讨论。
参会者还在三之三古北园、大华园和逸仙园这三个分会场,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如1.5—3岁宝宝阅读活动,6-8个月的宝宝活动方案—音乐瞬间与小火车。教学活动结束后,与会的观摩人员对活动进程、目标、实施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点评和交流,分会场幼儿园的现场教学活动观摩、研讨和评课活动丰富了参会者关于0-3岁儿童保教的实践经验。
总之,“首届0-3岁儿童保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为来自不同文化、拥有不同视角的专家学者、实践者搭建了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不同文化背景的0-3岁儿童保教专家学者及幼儿园教师就当前保育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必将对0-3岁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起到强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将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首届0-3岁儿童保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坚持平等、自由、开放的学术对话;理性、客观、求实的学理探讨;广泛、深入、尖锐的问题分析;多元、多维、多视角的学习对话。面向0-3岁儿童保教前沿;面向0-3岁儿童保教未来;促进了中西方0-3岁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的交流、分享和对话。
0-3岁儿童保育和教育理论学家和实践工作者承载着人类发展的希望,怀着连接个体与人类的保教工作的浪漫,以儿童为中心,在眼神的接触中做到相互理解,保教工作者通过自身发展来创造保教事业。
婴儿是我们的未来,在世界的中心,婴儿在微笑!
(作者简介:陈琳琳,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