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8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彭波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指出:“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我国互联网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去年以来,无论是用户规模、基础设施、智能终端和应用数据数量、技术支持,移动互联网全方位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手机网民4.64亿,占网民总数的78.5%。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农村网民达到1.65亿,其中2013年上半年新增1445万。而这一数据,在2014年1月16日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再次刷新——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占比提升至81%,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移动终端在互联网上“攻城掠地”,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资讯服务,壮大了“民间舆论场”——网络舆论传播主体日趋多元,舆论表达方式更为多样,舆论传播更为开放。主流媒体“借船出海”尝到甜头,同时也感受到新型传播下新的“挑战”——主流声音的日渐“式微”。面对这一挑战,地方新闻门户网站该如何应对?
媒体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题”
一个简单的事例:某网友偶遇一个突发事件,通过手机拍照,附上一段简短文字,通过手机QQ或者微博、微信进行上传,然后通过QQ群、微博好友、微信群的不断分享,短时间内,此用户的信息可能实现数十、数百乃至成千上万“几何级”的传播。且在快速传递的过程中,新的信息还会不断衍生,新的平台也交替使用,其影响得到无限扩散。从信息的来源、报道的主体、传播的时效、受众的覆盖、互动参与等方面看,在传统媒体时代,这是难以想象和实现的。
借助移动互联网开放、互动的社交功能,网民已日渐成为社会文化的塑造者、社会热点的发现者和传播者,这个群体带来了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的急剧变化。手机作为信息终端将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争取网民成为传统主流媒体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课题。
但上述案例传播中的致命缺点是,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源的不全面、不对称,天然地会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的增加,容易导致谣言的滋生,引发大量的垃圾和口水战。这就给主流媒体带来了机遇,近年来,传统媒体(以报刊、电台、电视台为主)凭借长期积存的信息渠道优势,以及专业、强大的采编资源和媒体公信力,纷纷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抢注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甚至推出移动客户端产品,在重大突发事件或舆情热点事件上,抢先发声,并与自身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报道,成为新媒体时代有益的尝试。
尽管如此,当前国内的各大主流媒体(中央级报刊、网站),地方主流媒体(报刊、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在移动化改造方面和在网民市场的占有量和影响上,都难与四大商业门户(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匹敌,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四大商业门户依托其在传统互联网上的成功经验,进行转型探索,抢占了大量用户市场。
以目前最流行的客户端来说,网易早在2011年便进军客户端,与5亿邮箱用户的整合、延续PC时代“有态度”的新闻基因,较早占据了用户数量和创建了良好口碑;而起步略晚、重金砸入的搜狐在短短一年时间通过聚合各大媒体资源,以“报刊亭”式新闻聚集人气的道路,把装机量从零开始冲到过亿,成为目前用户量最大的客户端;新浪在微博上转战两年后,也终于将一直未能足够重视的“掌中新浪”更名为“新浪新闻”客户端,开始操起老本行发力移动新闻;而“财大气粗”的腾讯则通过QQ、微信的用户捆绑,以及在营销事件中的挥金投入,来弥补新闻客户端在用户使用率上的短板。
2013年5月,地方门户新闻网站之一的东方网,上线试运行新媒体公共智能服务终端。按照东方网的设想,该智能服务终端将新闻传播、智能应用、广告发布等功能进行有机整合,不仅可以极大地创新传播模式,还可能成为上海智能终端新媒体发展新的领头羊,从而改变主要商业网站几乎在所有新媒体领域独占天下的局面。
移动化改造:传统媒体的转型思考与解答
在如此情势下,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如何转型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抢滩”“抢镜”,站稳脚根,提升自身影响力,提高舆论传播影响力?现以华龙网为例,试作简要思索与解答。
战略转型:移动化。谁拥有用户,谁就将拥有市场。华龙网作为重庆市地方新闻门户网站,是拥有集数字报、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户外LED、杂志等“九媒一体”的重庆首个全媒体网站,同时拥有以新媒体为主营业务的亿坤、掌码科技2个子公司。在全国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中排名第四,西部第一,日均影响受众达2000万人次。目前仍以传统互联网业务为主,在未来发展中,将向移动互联网方向进一步转型拓展。而作为重庆采编资源最强的报业,也可以通过华龙网这一互联网平台的“转身”,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传统媒体的“华丽转型”。
坚持本地化策略。华龙网是重庆地区本地化新闻资讯最丰富的网上主流门户,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升级时,仍坚持“重庆新闻天下最强”“天下新闻重庆最强”的新闻理念的移植和延伸,以提供本地化的信息为主要内容产品,主要目标受众定位为关注重庆的移动端用户和本地化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细分受众群体,提供差异化产品。重庆“大都市、大农村”相结合的城乡二元结构,使本地化受众既包括都市人群,又拥有大量农村人口,受众年龄、受教育层次、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对媒体产品的需求口味不一。华龙网现拥有的移动互联产品中,有很多版本定期发送彩信手机报——重庆手机报(集群),还有以手机wap上网提供及时资讯的重庆·3G门户、以APP形式推出的“看重庆”客户端,以及“华龙微信”“华龙微博”“华龙网html5版”等,产品形态多样,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人群、不同年龄、爱好各异的网民使用。
信息内容的移动化“改造”。首先,亲民性。作为带有官方色彩的主流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传播中,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占领舆论高地,使正面宣传更具亲和力、感染力,舆论监督更具权威性、针对性,热点引导更加有的放矢,成为一大课题,也是当前华龙网正在进行努力的方向。 对传统新闻的“网络化改造”上,华龙网除从报道题材上贴近网民外,在报道语态和样式上,也加重对传统新闻的全新包装与整合,如“龙小宝说重庆”,运用网友姿态和网民的话语方式,辅以图表、漫画图解等,对时政民生类政策或事件,进行网络化解读,帮助网民在休闲式阅读中获取资讯,体会亲和力和感染力。
针对移动互联网新闻碎片化、草根性阅读的特点,华龙网在移动新媒体上努力实现“移动化改造”。如重庆手机报运用分拆、提要、综合、图解等手法,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运用“微博体”报道体例,结合当前新闻热点和用户关注焦点,进行碎片化处理。同时拟运用漫画、图表、音视频等富媒体展现方式,丰富新闻的表现形式。还将建立手机报聊天室,让网友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聊天室,适时参与互动,突破手机报定时定点的局限。
华龙网“看重庆”客户端自2013年4月上线,开设了“新闻”“椒言城事”“phone享大嘴吧”“周边”“服务”等栏目,通过内容整合、网言网语的解读、“贴身”话题的设置、适时互动和提供服务功能,使时政新闻注重民生服务,社会新闻更生动活泼,服务类资讯贴身实用,解读类轻松易懂。较之手机报,风格更轻松、易读、好玩、有用。 努力打造“椒言城事”和“phone享大嘴吧”等品牌栏目,以轻松幽默、草根式的述评解读新闻,为用户带来麻辣鲜香的述评式新闻体验,并参与话题讨论。
其次,重大突发信息的及时性。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大突发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更是体现主流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主流媒体从众多自媒体中“突围”的重要因素。2012年以来,新华社对诸多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包括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报道),大多通过新华社旗下的多个微博帐户(如@新华社快讯、@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华视点、@新国际等)进行首发,便是最好的明证。
华龙网作为重庆地区唯一拥有新闻采访权的网络媒体,在多次重大突发事件上,第一时间新闻发布或舆论发声,已成就其作为业界先行者的“江湖”地位。而这一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望再进一步:重大突发事件,通过移动新媒体率先发布,通过“看重庆”客户端、微博、微信及时发布与推送,实现信息更及时的传播,有利于掌控重大事件的话语主导权。
再次,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器。如上所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不仅要及时传递信息,还要承担起舆论监督,成为社会公器的职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取信网民,成为网民值得依赖和托付的工具。尤其在虚假信息满天飞的自媒体时代,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厘清事实依据,不为媚俗而低级,不为谣言作传声筒,不为利益出卖公信力。
技术引领,提供“贴身”个性化服务。目前,四大商业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优势地位,也是基于其传统互联网业务模式的“技术优先”和“用户资源”带来的市场领跑。对地方新闻门户网站来说,这一模式仍可借鉴。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创新技术作为引领,在产品的UI设计、打开方式、呈现方式、互动交流、评论分享等方面节约时间、空间和流量,真正做到安全、便捷,结合用户需求,打造“贴身”式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华龙网“看重庆”客户端,在待机页面设置、UI设计上下功夫,具有图、文、音、视频聚合的“新闻”阅读与订阅功能,“数字报”扩展了阅读功能,“phone享”增强了在线交流功能,还添加了“周边”“帮你”“电影资讯”等服务功能,以及吸引用户参与活动的“龙摇摇”,都可最大限度地满足网友获取新闻信息、表达心情态度、参与活动的需求,让客户在使用产品时,体会一种贴心、贴身,细致、品质化的服务,从而愉悦地参与,最终实现影响力的扩张和用户量的提升。
综上,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正蓬勃兴起,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产品的创新和规范的要求,未来移动互联网市场也一定会面临重组与“洗牌”,正如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发展一样,传统媒体的移动化“转型”,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市场化竞争中突围,只有找准了产品的“点”,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才能赶上移动时代的“浪”,在“长江后浪赶前浪”的时代语境下,不会被“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作者单位 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在互联网上“攻城掠地”,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资讯服务,壮大了“民间舆论场”——网络舆论传播主体日趋多元,舆论表达方式更为多样,舆论传播更为开放。主流媒体“借船出海”尝到甜头,同时也感受到新型传播下新的“挑战”——主流声音的日渐“式微”。面对这一挑战,地方新闻门户网站该如何应对?
媒体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题”
一个简单的事例:某网友偶遇一个突发事件,通过手机拍照,附上一段简短文字,通过手机QQ或者微博、微信进行上传,然后通过QQ群、微博好友、微信群的不断分享,短时间内,此用户的信息可能实现数十、数百乃至成千上万“几何级”的传播。且在快速传递的过程中,新的信息还会不断衍生,新的平台也交替使用,其影响得到无限扩散。从信息的来源、报道的主体、传播的时效、受众的覆盖、互动参与等方面看,在传统媒体时代,这是难以想象和实现的。
借助移动互联网开放、互动的社交功能,网民已日渐成为社会文化的塑造者、社会热点的发现者和传播者,这个群体带来了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的急剧变化。手机作为信息终端将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争取网民成为传统主流媒体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课题。
但上述案例传播中的致命缺点是,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源的不全面、不对称,天然地会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的增加,容易导致谣言的滋生,引发大量的垃圾和口水战。这就给主流媒体带来了机遇,近年来,传统媒体(以报刊、电台、电视台为主)凭借长期积存的信息渠道优势,以及专业、强大的采编资源和媒体公信力,纷纷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抢注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甚至推出移动客户端产品,在重大突发事件或舆情热点事件上,抢先发声,并与自身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报道,成为新媒体时代有益的尝试。
尽管如此,当前国内的各大主流媒体(中央级报刊、网站),地方主流媒体(报刊、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在移动化改造方面和在网民市场的占有量和影响上,都难与四大商业门户(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匹敌,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四大商业门户依托其在传统互联网上的成功经验,进行转型探索,抢占了大量用户市场。
以目前最流行的客户端来说,网易早在2011年便进军客户端,与5亿邮箱用户的整合、延续PC时代“有态度”的新闻基因,较早占据了用户数量和创建了良好口碑;而起步略晚、重金砸入的搜狐在短短一年时间通过聚合各大媒体资源,以“报刊亭”式新闻聚集人气的道路,把装机量从零开始冲到过亿,成为目前用户量最大的客户端;新浪在微博上转战两年后,也终于将一直未能足够重视的“掌中新浪”更名为“新浪新闻”客户端,开始操起老本行发力移动新闻;而“财大气粗”的腾讯则通过QQ、微信的用户捆绑,以及在营销事件中的挥金投入,来弥补新闻客户端在用户使用率上的短板。
2013年5月,地方门户新闻网站之一的东方网,上线试运行新媒体公共智能服务终端。按照东方网的设想,该智能服务终端将新闻传播、智能应用、广告发布等功能进行有机整合,不仅可以极大地创新传播模式,还可能成为上海智能终端新媒体发展新的领头羊,从而改变主要商业网站几乎在所有新媒体领域独占天下的局面。
移动化改造:传统媒体的转型思考与解答
在如此情势下,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如何转型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抢滩”“抢镜”,站稳脚根,提升自身影响力,提高舆论传播影响力?现以华龙网为例,试作简要思索与解答。
战略转型:移动化。谁拥有用户,谁就将拥有市场。华龙网作为重庆市地方新闻门户网站,是拥有集数字报、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户外LED、杂志等“九媒一体”的重庆首个全媒体网站,同时拥有以新媒体为主营业务的亿坤、掌码科技2个子公司。在全国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中排名第四,西部第一,日均影响受众达2000万人次。目前仍以传统互联网业务为主,在未来发展中,将向移动互联网方向进一步转型拓展。而作为重庆采编资源最强的报业,也可以通过华龙网这一互联网平台的“转身”,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传统媒体的“华丽转型”。
坚持本地化策略。华龙网是重庆地区本地化新闻资讯最丰富的网上主流门户,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升级时,仍坚持“重庆新闻天下最强”“天下新闻重庆最强”的新闻理念的移植和延伸,以提供本地化的信息为主要内容产品,主要目标受众定位为关注重庆的移动端用户和本地化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细分受众群体,提供差异化产品。重庆“大都市、大农村”相结合的城乡二元结构,使本地化受众既包括都市人群,又拥有大量农村人口,受众年龄、受教育层次、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对媒体产品的需求口味不一。华龙网现拥有的移动互联产品中,有很多版本定期发送彩信手机报——重庆手机报(集群),还有以手机wap上网提供及时资讯的重庆·3G门户、以APP形式推出的“看重庆”客户端,以及“华龙微信”“华龙微博”“华龙网html5版”等,产品形态多样,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人群、不同年龄、爱好各异的网民使用。
信息内容的移动化“改造”。首先,亲民性。作为带有官方色彩的主流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传播中,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占领舆论高地,使正面宣传更具亲和力、感染力,舆论监督更具权威性、针对性,热点引导更加有的放矢,成为一大课题,也是当前华龙网正在进行努力的方向。 对传统新闻的“网络化改造”上,华龙网除从报道题材上贴近网民外,在报道语态和样式上,也加重对传统新闻的全新包装与整合,如“龙小宝说重庆”,运用网友姿态和网民的话语方式,辅以图表、漫画图解等,对时政民生类政策或事件,进行网络化解读,帮助网民在休闲式阅读中获取资讯,体会亲和力和感染力。
针对移动互联网新闻碎片化、草根性阅读的特点,华龙网在移动新媒体上努力实现“移动化改造”。如重庆手机报运用分拆、提要、综合、图解等手法,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运用“微博体”报道体例,结合当前新闻热点和用户关注焦点,进行碎片化处理。同时拟运用漫画、图表、音视频等富媒体展现方式,丰富新闻的表现形式。还将建立手机报聊天室,让网友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聊天室,适时参与互动,突破手机报定时定点的局限。
华龙网“看重庆”客户端自2013年4月上线,开设了“新闻”“椒言城事”“phone享大嘴吧”“周边”“服务”等栏目,通过内容整合、网言网语的解读、“贴身”话题的设置、适时互动和提供服务功能,使时政新闻注重民生服务,社会新闻更生动活泼,服务类资讯贴身实用,解读类轻松易懂。较之手机报,风格更轻松、易读、好玩、有用。 努力打造“椒言城事”和“phone享大嘴吧”等品牌栏目,以轻松幽默、草根式的述评解读新闻,为用户带来麻辣鲜香的述评式新闻体验,并参与话题讨论。
其次,重大突发信息的及时性。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大突发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更是体现主流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主流媒体从众多自媒体中“突围”的重要因素。2012年以来,新华社对诸多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包括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报道),大多通过新华社旗下的多个微博帐户(如@新华社快讯、@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华视点、@新国际等)进行首发,便是最好的明证。
华龙网作为重庆地区唯一拥有新闻采访权的网络媒体,在多次重大突发事件上,第一时间新闻发布或舆论发声,已成就其作为业界先行者的“江湖”地位。而这一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望再进一步:重大突发事件,通过移动新媒体率先发布,通过“看重庆”客户端、微博、微信及时发布与推送,实现信息更及时的传播,有利于掌控重大事件的话语主导权。
再次,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器。如上所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不仅要及时传递信息,还要承担起舆论监督,成为社会公器的职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取信网民,成为网民值得依赖和托付的工具。尤其在虚假信息满天飞的自媒体时代,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厘清事实依据,不为媚俗而低级,不为谣言作传声筒,不为利益出卖公信力。
技术引领,提供“贴身”个性化服务。目前,四大商业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优势地位,也是基于其传统互联网业务模式的“技术优先”和“用户资源”带来的市场领跑。对地方新闻门户网站来说,这一模式仍可借鉴。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创新技术作为引领,在产品的UI设计、打开方式、呈现方式、互动交流、评论分享等方面节约时间、空间和流量,真正做到安全、便捷,结合用户需求,打造“贴身”式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华龙网“看重庆”客户端,在待机页面设置、UI设计上下功夫,具有图、文、音、视频聚合的“新闻”阅读与订阅功能,“数字报”扩展了阅读功能,“phone享”增强了在线交流功能,还添加了“周边”“帮你”“电影资讯”等服务功能,以及吸引用户参与活动的“龙摇摇”,都可最大限度地满足网友获取新闻信息、表达心情态度、参与活动的需求,让客户在使用产品时,体会一种贴心、贴身,细致、品质化的服务,从而愉悦地参与,最终实现影响力的扩张和用户量的提升。
综上,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正蓬勃兴起,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产品的创新和规范的要求,未来移动互联网市场也一定会面临重组与“洗牌”,正如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发展一样,传统媒体的移动化“转型”,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市场化竞争中突围,只有找准了产品的“点”,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才能赶上移动时代的“浪”,在“长江后浪赶前浪”的时代语境下,不会被“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作者单位 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