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要立体地关照文本语境,才能做出更加适恰合理的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就是要关照文本的上下文语境,篇章语境,背景语境和单元语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本,让教学贴近学情,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笔者前段时间在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学习活动期间,成功开设公开课《咏雪》。在研读文本做教学设计时,笔者数易其稿,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立体地关照文本语境,才能做出更加适恰合理的教学设计。
《咏雪》一文,记叙了谢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谈论文义的故事,寥寥71字,刻画了谢道韫和胡儿兄妹的言语智慧,反映了这个家庭其乐融融的亲情。
一、上下文语境,看谢家儿女的形象
前两次教学设计,笔者主要关注的是这个故事上下文语境中所塑造的两个孩子的形象。当时,纷纷扬扬的大雪,引发了谢太傅的灵感,两个孩子跃跃欲试、各抒己见。一个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一个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不仅描写了雪,而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的比喻展现出胡儿和谢道韫敏捷的思维,谢郎说话直白,妹妹则温婉智慧。“未若”表现出妹妹的直爽,兄妹之间的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的关系,两个孩子在比赛竞争中的质朴天真栩栩如生。于是,课堂上设计读出孩子的形象:
师生合作,模拟场景。
师:老师把人物的对话做了一点有趣的改动,大家再读一读,感觉一下人物说话是什么语气?
[PPT]: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学生尝试朗读)
生1:(读得很洪亮)“撒盐空中差可拟!”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得比较有气势。表现这个男孩子说话的时候很豪迈。
师:“豪迈”,我们换成“自信”是不是好点?
生2(大声读):“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你看,这句话里有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读得悠长一点好不好?
生(尝试读)
师:嗯,读出了女孩子的温婉。好,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生合作朗读)
师:同学们看,再变:
[PPT]: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生朗读,并说明理由。)
生3:“撒盐空中差——可——拟?”有点不确定,带着一种商量的口吻。
师:“差可拟”嘛,不确定。
生4:“未若柳絮因风起!”很自信,毫不犹豫。
师:有一点反驳的意味。
生5:我也觉得谢道韫说话时有一点不服输的意味。
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胡儿的商量的口吻和道韫不服输的心态。
不一样的朗读,不一样的感受。课堂上通过朗读,当大家读出心里的胡儿和道韫。感受《世说新语》语言简洁,却耐人寻味,三言两语就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特点。感受形象之后再研读两个比喻的妙处。课堂上,看学生既把握了人物形象也把握了比喻的妙处,似乎未尝不可。
二、篇章语境,读太傅教育的智慧
磨课修改教学设计,笔者关注到了这篇文章的篇章语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个故事先是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讲论文义。接着,以“俄而”进入具体这次的雪天谈论文義之事涉及两个比喻的各有千秋,以“公大笑乐”结束故事;最后,文外语,编者跳出来说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为什么编者要跳出来说话?这就关注编者的叙述,关注文章的结构思路。引领学生画段分序,梳理结构,让学生对写清记叙文有把握。
梳理了结构之后,就会发现,围绕谢太傅发生的家庭故事,讲论文义,这一个起点一个核心事件。太傅的问话,“白雪纷纷何所似?”切合情境,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将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这个问题一提,就引发了孩子们的踊跃做答,体现了太傅的教育智慧之一。
三、背景语境,读《世说新语》编者的意图
课下注释提示,本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刘义庆当时编选《咏雪》进入《世说新语》的《言语》篇的目的应该就是让读者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吧。这样的背景语境无疑是值得我们教学中关注的抓手。
于是笔者又一次调整教学设计,整个设计抓三个人物的对话。从太傅的讲论文义开始,到太傅的提问,到比喻,到大笑乐。这样,读出了太傅的教育智慧和这个家庭的诗书传教的氛围。
[PPT]: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这样的对话,好吗?从第一句开始说起。
生:看到大雪,发出话题,引出下面的两句话。
师:激起大家的兴趣。
师:命题作文,应时应景。有想象的空间,问的好,语文和生活连在一起。
生:对比,想象力丰富。
师:丰富想象力,补充。
生:柳絮自然现象,纷纷扬扬很想象。
师:没有那种飘逸飞扬之美,盐直接落下来。
生:柳絮颜色相近,质感很相似,柔软轻盈。
生:春天的,充满生命的感觉。盐,干巴巴,很重。
师:没有春暖花开的美感。
生:形象,特别。
师:有风的作用,不仅写出了飞扬之态、轻盈之姿,形神韵更胜一筹。
可见,结合篇章语境,关注太傅和孩子们的言语之才和家庭氛围,相比较于第一次的只关注比喻的妙用,更加符合整个故事的结构,也更接近编者的编选意图。
四、单元语境,看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
《咏雪》编排在统编本教材七上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莫怀戚的《散步》、泰戈尔和冰心的散文诗以及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二则。本文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语这样提示我们: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韩雪屏教授在《与教学文本对话》一文中指出,实现与教学文本的对话,首先要领会编选意图。而编选意图,主要体现在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题目这四个方面。于是,笔者在教学设计上将《咏雪》教学内容定位在言语之才:太傅的言语之才——谢家儿女的言语之才——作者和编者的言语之才。教学方法则定位在朗读,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不但课堂流程更顺畅了,而且教学设计更加贴近编排意图和文本自身的特质。
★作者通联:江苏昆山市葛江中学。
笔者前段时间在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学习活动期间,成功开设公开课《咏雪》。在研读文本做教学设计时,笔者数易其稿,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立体地关照文本语境,才能做出更加适恰合理的教学设计。
《咏雪》一文,记叙了谢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谈论文义的故事,寥寥71字,刻画了谢道韫和胡儿兄妹的言语智慧,反映了这个家庭其乐融融的亲情。
一、上下文语境,看谢家儿女的形象
前两次教学设计,笔者主要关注的是这个故事上下文语境中所塑造的两个孩子的形象。当时,纷纷扬扬的大雪,引发了谢太傅的灵感,两个孩子跃跃欲试、各抒己见。一个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一个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不仅描写了雪,而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的比喻展现出胡儿和谢道韫敏捷的思维,谢郎说话直白,妹妹则温婉智慧。“未若”表现出妹妹的直爽,兄妹之间的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的关系,两个孩子在比赛竞争中的质朴天真栩栩如生。于是,课堂上设计读出孩子的形象:
师生合作,模拟场景。
师:老师把人物的对话做了一点有趣的改动,大家再读一读,感觉一下人物说话是什么语气?
[PPT]: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学生尝试朗读)
生1:(读得很洪亮)“撒盐空中差可拟!”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得比较有气势。表现这个男孩子说话的时候很豪迈。
师:“豪迈”,我们换成“自信”是不是好点?
生2(大声读):“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你看,这句话里有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读得悠长一点好不好?
生(尝试读)
师:嗯,读出了女孩子的温婉。好,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生合作朗读)
师:同学们看,再变:
[PPT]: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生朗读,并说明理由。)
生3:“撒盐空中差——可——拟?”有点不确定,带着一种商量的口吻。
师:“差可拟”嘛,不确定。
生4:“未若柳絮因风起!”很自信,毫不犹豫。
师:有一点反驳的意味。
生5:我也觉得谢道韫说话时有一点不服输的意味。
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胡儿的商量的口吻和道韫不服输的心态。
不一样的朗读,不一样的感受。课堂上通过朗读,当大家读出心里的胡儿和道韫。感受《世说新语》语言简洁,却耐人寻味,三言两语就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特点。感受形象之后再研读两个比喻的妙处。课堂上,看学生既把握了人物形象也把握了比喻的妙处,似乎未尝不可。
二、篇章语境,读太傅教育的智慧
磨课修改教学设计,笔者关注到了这篇文章的篇章语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个故事先是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讲论文义。接着,以“俄而”进入具体这次的雪天谈论文義之事涉及两个比喻的各有千秋,以“公大笑乐”结束故事;最后,文外语,编者跳出来说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为什么编者要跳出来说话?这就关注编者的叙述,关注文章的结构思路。引领学生画段分序,梳理结构,让学生对写清记叙文有把握。
梳理了结构之后,就会发现,围绕谢太傅发生的家庭故事,讲论文义,这一个起点一个核心事件。太傅的问话,“白雪纷纷何所似?”切合情境,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将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这个问题一提,就引发了孩子们的踊跃做答,体现了太傅的教育智慧之一。
三、背景语境,读《世说新语》编者的意图
课下注释提示,本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刘义庆当时编选《咏雪》进入《世说新语》的《言语》篇的目的应该就是让读者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吧。这样的背景语境无疑是值得我们教学中关注的抓手。
于是笔者又一次调整教学设计,整个设计抓三个人物的对话。从太傅的讲论文义开始,到太傅的提问,到比喻,到大笑乐。这样,读出了太傅的教育智慧和这个家庭的诗书传教的氛围。
[PPT]: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这样的对话,好吗?从第一句开始说起。
生:看到大雪,发出话题,引出下面的两句话。
师:激起大家的兴趣。
师:命题作文,应时应景。有想象的空间,问的好,语文和生活连在一起。
生:对比,想象力丰富。
师:丰富想象力,补充。
生:柳絮自然现象,纷纷扬扬很想象。
师:没有那种飘逸飞扬之美,盐直接落下来。
生:柳絮颜色相近,质感很相似,柔软轻盈。
生:春天的,充满生命的感觉。盐,干巴巴,很重。
师:没有春暖花开的美感。
生:形象,特别。
师:有风的作用,不仅写出了飞扬之态、轻盈之姿,形神韵更胜一筹。
可见,结合篇章语境,关注太傅和孩子们的言语之才和家庭氛围,相比较于第一次的只关注比喻的妙用,更加符合整个故事的结构,也更接近编者的编选意图。
四、单元语境,看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
《咏雪》编排在统编本教材七上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莫怀戚的《散步》、泰戈尔和冰心的散文诗以及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二则。本文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语这样提示我们: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韩雪屏教授在《与教学文本对话》一文中指出,实现与教学文本的对话,首先要领会编选意图。而编选意图,主要体现在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题目这四个方面。于是,笔者在教学设计上将《咏雪》教学内容定位在言语之才:太傅的言语之才——谢家儿女的言语之才——作者和编者的言语之才。教学方法则定位在朗读,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不但课堂流程更顺畅了,而且教学设计更加贴近编排意图和文本自身的特质。
★作者通联:江苏昆山市葛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