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设计理念
  一堂有实效的课,一是要有突出的品词析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理解与欣赏能力;二是要有突出的朗读积累,着力培养学生语言诵读内化能力;三是要适当说写,学习语言的组织概括,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⑴初步了解白话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感受严监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⑶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⑴三品细节描写。
  ⑵学习运用细节描写。
  四、教学过程
  ⒈释题,初识形象
  ①导入:我国古代有一本著名的讽刺小说叫《儒林外史》,小说中一个著名的人物叫严监生,严监生临死前有一个著名的动作让人终身难忘。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
  ②齐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③理解监生的意思。
  ⒉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⑴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第一组:文中称男孩子为哥子;称中医的医生为郎中,又叫医家;所有的亲戚,叫诸亲六眷。
  第二组:到中秋已后
  已后:以后,已,通“以” (通假字)
  ⒊第三组:一声不倒一声、一日重似一日,两个词在这里都是形容什么的?
  ⑶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思考: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⑷小结并板书人物特点:吝啬。
  ⒊品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品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默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严监生特点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一)第一处细节描写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⑴指名读。
  ⑵用一个词概括此时严监生的情形。
  ⑶指导朗读:读出临死前严监生的奄奄一息。
  ⑷指名读,相机评价。
  ⑸齐读。
  ⑹小结:这是第一处也是最重要的一处细节描写,作家正是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把临死前严监生奄奄一息、病入膏肓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第二处细节描写
  ⑴找出体现了严监生吝啬的细节描写。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⑵自由读,你有什么发现?
  ⑶引导体会三次摇头的不同。 随机板书:摇
  ⑷指导朗读,并体会临死前严监生三次摇头的不同。
  随机板书:指
  ⑸诸亲六眷是如何猜测的呢?
  ⑹同桌两人配合着读一读这三组句子,并猜猜严监生摇头这一动作包含着怎样丰富的内心活动?
  句子一: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句子二: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句子三: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⑺指导朗读,并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⑻小结:细节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鲜明的人物特点,这也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随机板书:细节描写)
  (三)补写细节
  假设在这时,还有一位管家来猜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的意思,严监生会有怎样的表现?
  一位管家走上前来问道:“老爷,该不是还要请两位高明的医家来看看?”
  指名读,请补写严监生听了这话后的神态和动作
  (四)第三处细节描写
  ⑴生齐读: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⑵从课文中找出体现严监生是个有钱人的地方。
  ⑶补充出示《儒林外史》中的一段话:
  【他家有十万多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⑷小结:通过鲜明对比进一步体会人物吝啬的特点。
  ⑸介绍《儒林外史》这一小说的讽刺艺术。
  ⒋赏读片段,拓展延伸
  ⑴出示临死前葛朗台的细节描写。读一读,找出这其中的细节描写。
  ⑵指名读。
  巴尔扎克(法国)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⑶实际上,在世界文学史上有4个非常有名的吝啬鬼,有机会看看这些书,去体会不同的作家是怎样刻画出吝啬鬼的?
  ⑷推荐相关书目:
  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阿巴贡:莫里哀《悭吝人》
  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泼留希金:果戈里《死魂灵》
  五、教学反思
  这段时间,临死前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作家吴敬梓在文中三处细节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临死前严监生“三摇头”“两根手指”尤为经典。当初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把品细节、写细节作为切入点。随之,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抓住三处细节描写来感受严监生这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因为这是一篇古白话文,第一部分先帮助学生扫除词语理解的障碍,如:哥子、郎中、医家、诸亲六眷、一日重似一日、一声不倒一声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品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严监生特点的句子,并作好批注。第一处细节描写体会严监生的病重。让学生用词语来形容此时严监生的状态,如“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气若游丝……”进一步通过朗读读出临死前严监生的奄奄一息。第二处细节描写是学习诸亲六眷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反应,体会严监生的吝啬。引导学生紧扣“摇了两三摇”“睁的滴溜圆,狠狠摇,指得紧”“把眼闭着摇头,指着不动”这些关键词来理解句子,理解过程中顺势读出三次摇头的不同,从而体会严监生每次摇头背后不同的内心活动。
  “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这是本堂课的高潮,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正是因为如此,此处的教学现场赢得台下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在这,我并没有丢掉绝好的教学契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马上补写细节描写:一位管家走上前来问道:“老爷,该不是还要请两位高明的医家来看看?他会有何表现?”这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第三处细节描写通过补充原著中一段描写严监生有钱的片段,鲜明的对比让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丰满。
  课快结束时,通过补充片段——临死前的葛朗台。对比学习,体会中外名家笔下的吝啬鬼的在写法上的异同点来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细节展开描写。
  整堂课的设计围绕细节描写来处理,环环相扣,主线非常清晰。正是老师有效的引导加之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和体会,让这堂课的效果非常的好。正如评委帅小梅老师点评所说:“这是一堂语文味很浓的课。”课后,也发现这堂课的不足之处,细节描写只是人物描写的一种方法。如果课堂上能整合单元导读中提出的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那么这堂课更加具有单元的特点及高度。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其他文献
这学期的“课外访万家”已经接近尾声,回顾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一切仿佛仍旧历历在日。其中xx家的家访经过,让我思绪万千。一年级刚接手这个班时,她还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只
针对机械设备的圆周运动、共振等物理现象,文章认真分析了锌成品分厂主要冶炼设备直线铸型机振动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加强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当前,为了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亟待改革。文章就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和路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必要性;路径  在新
介绍了韶关冶炼厂烟化炉节能技改工程中有关省煤器的设计特点,设计参数,解决了省煤器中清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能够更好促进其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内化。这与新课程英语教学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原则不谋而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能够在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课程文化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交流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①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平
介绍了株冶低浓度SO2制酸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生产及技术改造情况,实践证明实现低浓度SO2制酸采用动力波净化WSA制酸是成功的,也指出了要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转还需解决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