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未知的世界。学生对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得经过“感兴趣——去探究——去创新”这样一个过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完成这样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帮他们拓展思维,使他们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科学探究
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过程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注意与感知、发现疑问、实践解决问题、自己应用,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现存的理论,只能依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托,设计方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自己得出结论。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拓展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一、感知性试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探究对象的表层探究,可以得到一些感性知识和技能,即为感知性试验。利用浅层次的探究,细致的观察,形成深层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感知性试验,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感知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这类实验一般教学难度都不大。
比如“走进化学实验室”就属于感知性试验,这堂课只要求学生认识化学药品标签、学习如何取用药品、仪器的使用和洗涤方法以及如何对物质进行加热。但是当学生走进实验室,看到形形色色的试剂和仪器,便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他们一方面按照教材内容操作,一方面问这问那,基于知道更多的关于仪器和试剂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只要顺水推舟,对学生适当地加以引导,就可以拓宽教材内容,将原有目标变为取用一些物质,观察他们的物理特征;加热一些物质,观察它们的化学现象,从而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切身感受到化学的神奇,还对即将要学习的一些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个别学生对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产生了质疑,说明他们观察细致。我们要保护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兴趣,让他们在感知中探究、观察、思考、最终掌握知识。
二、质疑性试验,开始动手探究
当学生开始对一个具体对象进行探究时,总是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人只有在认知产生冲突时,创新思维才能激活。把新内容和已有的经验相结合,调整原有知识结构,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应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引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推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获得新知。
比如“金属腐蚀和防护探究”,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很容易发现金属腐蚀的条件:潮湿的环境和氧气。同时根据生活经验,相应的防护措施也难不倒他们。但是,有学生提出质疑:浸泡在植物油中的铁钉颜色发黑,是不是油中有腐蚀铁钉的物质?还有同学不明白铝合金门窗为什么比铝锅腐蚀得慢?甚至一个对生活观察非常仔细的学生提出,自己家的下水管道埋在地下的部分比地上部分更容易腐蚀。针对这些疑问,我就开始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的腐蚀及防护进行了拓展性探究,将腐蚀物质也加以拓展,如;水果汁、血液、尿液等,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们发现,在相同的环境中,金属活动性不同,腐蚀速度和程度也不相同。
通过质疑和探究,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还可以深层次地理解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超出既定目标。
三、创新性实验,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是学习的动力,每个人都有此欲望。如果我们因循守旧,那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大打折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生的灵感,引导他们进行包括操作方法和仪器在内的实验改进。帮他们实现知识、经验的加工,形成创造性成果。我们周围并不缺少这样的成功案例。
比如有个学生在做净化水的试验时,不小心把冷凝器的排水管打破了,导致仪器的报废。该同学还对旁边的同学说“这么不合理的仪器怎么能不被打破”。可是他的任课老师并没有认为他的话荒唐,反而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创造机会。他马上问:“你说这件仪器怎么不合理了,怎样改进才能使他合理呢?”学生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来一个“可拆卸多用冷凝器”装置便诞生了。另外一个例子则是跟燃烧有关的,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后,主动调查农户的柴禾灶、火锅炉等,进行分析,找出优缺点,设计出了节能型柴禾灶,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力,实现了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会用知识进行创新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破陈创新。培养学生的灵性,让智慧的火花早日生根、发芽、孕育出新的果实。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活动。但是,学生能否学得轻松,能力是否可以得到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能做的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乐学、能学、会学。让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祝惠,祝建农.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01)
[2]袁向军.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6(08)
【关键词】化学实验;科学探究
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过程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注意与感知、发现疑问、实践解决问题、自己应用,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现存的理论,只能依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托,设计方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自己得出结论。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拓展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一、感知性试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探究对象的表层探究,可以得到一些感性知识和技能,即为感知性试验。利用浅层次的探究,细致的观察,形成深层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感知性试验,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感知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这类实验一般教学难度都不大。
比如“走进化学实验室”就属于感知性试验,这堂课只要求学生认识化学药品标签、学习如何取用药品、仪器的使用和洗涤方法以及如何对物质进行加热。但是当学生走进实验室,看到形形色色的试剂和仪器,便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他们一方面按照教材内容操作,一方面问这问那,基于知道更多的关于仪器和试剂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只要顺水推舟,对学生适当地加以引导,就可以拓宽教材内容,将原有目标变为取用一些物质,观察他们的物理特征;加热一些物质,观察它们的化学现象,从而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切身感受到化学的神奇,还对即将要学习的一些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个别学生对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产生了质疑,说明他们观察细致。我们要保护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兴趣,让他们在感知中探究、观察、思考、最终掌握知识。
二、质疑性试验,开始动手探究
当学生开始对一个具体对象进行探究时,总是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人只有在认知产生冲突时,创新思维才能激活。把新内容和已有的经验相结合,调整原有知识结构,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应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引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推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获得新知。
比如“金属腐蚀和防护探究”,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很容易发现金属腐蚀的条件:潮湿的环境和氧气。同时根据生活经验,相应的防护措施也难不倒他们。但是,有学生提出质疑:浸泡在植物油中的铁钉颜色发黑,是不是油中有腐蚀铁钉的物质?还有同学不明白铝合金门窗为什么比铝锅腐蚀得慢?甚至一个对生活观察非常仔细的学生提出,自己家的下水管道埋在地下的部分比地上部分更容易腐蚀。针对这些疑问,我就开始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的腐蚀及防护进行了拓展性探究,将腐蚀物质也加以拓展,如;水果汁、血液、尿液等,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们发现,在相同的环境中,金属活动性不同,腐蚀速度和程度也不相同。
通过质疑和探究,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还可以深层次地理解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超出既定目标。
三、创新性实验,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是学习的动力,每个人都有此欲望。如果我们因循守旧,那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大打折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生的灵感,引导他们进行包括操作方法和仪器在内的实验改进。帮他们实现知识、经验的加工,形成创造性成果。我们周围并不缺少这样的成功案例。
比如有个学生在做净化水的试验时,不小心把冷凝器的排水管打破了,导致仪器的报废。该同学还对旁边的同学说“这么不合理的仪器怎么能不被打破”。可是他的任课老师并没有认为他的话荒唐,反而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创造机会。他马上问:“你说这件仪器怎么不合理了,怎样改进才能使他合理呢?”学生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来一个“可拆卸多用冷凝器”装置便诞生了。另外一个例子则是跟燃烧有关的,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后,主动调查农户的柴禾灶、火锅炉等,进行分析,找出优缺点,设计出了节能型柴禾灶,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力,实现了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会用知识进行创新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破陈创新。培养学生的灵性,让智慧的火花早日生根、发芽、孕育出新的果实。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活动。但是,学生能否学得轻松,能力是否可以得到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能做的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乐学、能学、会学。让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祝惠,祝建农.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01)
[2]袁向军.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