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人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尝试,总结出几点体会。
关键词创新能力中职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而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思考。
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挖掘教学中的创新空间,想办法巧妙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讨论中能真正做到有思、有动、有悟、有问,能够各抒己见,形成“开放型”课堂,使学生全面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应努力创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空间。在备课的过程就应当根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在课堂上,教师应在如何“导”、如何“引”、如何“精讲”上多下功夫,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上,尽量多得给予学生自学、起疑、思考和实践的空间,认真做到以“教”导“学”,将学生始终调节在积极的求知状态之中。
2 功夫下在课堂上,越是学生能够看得见、抓得着,实践性强的教学,越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汨罗同志在1996年6月10日的《中国教育报》中说得好:“素质教育不光是搞几节活动课和几次课外活动,真功夫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活泼、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不是课外的目标和任务,课堂教学仍是主环节。”由此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思想是不容置疑、不容动摇的,任何离开课堂教学去谈提高各项素质能力的观点,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实实在在地在课堂教学上下大气力、下苦功夫,为学生开拓丰富的创新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全面、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新授课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新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淡化概念,强化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采用“现象——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即问题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设问,从中帮助学生掌握质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校的烹饪课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讲练结合,学生拥有充足的创新空间。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学中的其他方面还可以起到许多调节和优化的作用,比如说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活泼的课堂气氛等等。所以,在多次的教学尝试中,我发现越是学生能够看得见、抓得着,实践性强的教学,越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越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问,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提问,是为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会更具有创新的成功,它不但包含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后的创新效应,这和“问题解决的目的是探索、发现、创造”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问,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拉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来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应用粗暴的方式来打断学生的创新进程。其次,教师还应当善于捕捉他们的智慧火花,发现他们质疑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知识水平范围内的问题要给予认真的解答和提示,对超越知识范围的问题,要积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并表扬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之, 教师要努力提供学生能够创新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和解决问题的自豪感,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例如在解答习题和课堂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的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启发诱导,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提供他们获得“亲自研究得出结论”的创新机会,在他们实施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能力中职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而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思考。
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挖掘教学中的创新空间,想办法巧妙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讨论中能真正做到有思、有动、有悟、有问,能够各抒己见,形成“开放型”课堂,使学生全面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应努力创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空间。在备课的过程就应当根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在课堂上,教师应在如何“导”、如何“引”、如何“精讲”上多下功夫,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上,尽量多得给予学生自学、起疑、思考和实践的空间,认真做到以“教”导“学”,将学生始终调节在积极的求知状态之中。
2 功夫下在课堂上,越是学生能够看得见、抓得着,实践性强的教学,越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汨罗同志在1996年6月10日的《中国教育报》中说得好:“素质教育不光是搞几节活动课和几次课外活动,真功夫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活泼、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不是课外的目标和任务,课堂教学仍是主环节。”由此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思想是不容置疑、不容动摇的,任何离开课堂教学去谈提高各项素质能力的观点,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实实在在地在课堂教学上下大气力、下苦功夫,为学生开拓丰富的创新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全面、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新授课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新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淡化概念,强化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采用“现象——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即问题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设问,从中帮助学生掌握质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校的烹饪课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讲练结合,学生拥有充足的创新空间。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学中的其他方面还可以起到许多调节和优化的作用,比如说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活泼的课堂气氛等等。所以,在多次的教学尝试中,我发现越是学生能够看得见、抓得着,实践性强的教学,越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越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问,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提问,是为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会更具有创新的成功,它不但包含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后的创新效应,这和“问题解决的目的是探索、发现、创造”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问,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拉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来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应用粗暴的方式来打断学生的创新进程。其次,教师还应当善于捕捉他们的智慧火花,发现他们质疑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知识水平范围内的问题要给予认真的解答和提示,对超越知识范围的问题,要积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并表扬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之, 教师要努力提供学生能够创新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和解决问题的自豪感,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例如在解答习题和课堂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的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启发诱导,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提供他们获得“亲自研究得出结论”的创新机会,在他们实施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