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出来”的艺术与人生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相声的人都知道,捧逗二人的配合是否默契,可以说是相声演出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对于相声这种从形式到内容灵活度都相当高的藝术来说,捧逗关系可谓多种多样。近来推出的一本新书—— 《搭档》,一口气汇聚了23对相声界著名搭档的故事,很难讲这究竟是一本探讨相声艺术的书,还是一本相声名家的传记集合,或许对这些演员来说,从一开始搭伙,他们在艺术上的合作与生活中的相伴就早已密不可分。
  《搭档》中对演员们合作的缘起展开了一一介绍:他们有的是靠“自由恋爱”走到一起的,像侯宝林和郭启儒、魏文亮和孟祥光;也有由长辈撮合的,比如阎笑儒和尹寿山、常宝霆和白全福。当他们相遇时,各自所处的人生状态也不尽相同:比如六岁即登台的李伯祥在遇到杜国芝时,已多年未参加相声演出,几乎断了说相声的念头,两人在相遇后则摽着膀子努力,决心用艺术改变命运;而马三立在遇到王凤山时,刚刚得到重返舞台的机会,他被王凤山挚诚的毛遂自荐深深打动,这才开始了两人共同谱写的又一个艺术青春……
  走到一起已不易,能长时间合作更难。人们常用夫妻关系来比喻相声搭档,不仅是由于对长期合作的搭档双方来说,在一起的时间往往比和配偶还要长,更因为两人需要在诸多方面达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起手来前行。可即便对夫妻来说,要做到这些也绝非易事。关于那些著名相声搭档的成功秘诀,《搭档》这本书的探寻值得相声研究者与爱好者细细琢磨,这不仅是由于书中每篇文章都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结合大量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更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构成带来的丰富视角,带着读者从不同角度观察与体会。
  书中写了23对相声搭档,共有26篇文章,其中一部分是多年从事相声创作和研究工作的作者所写,他们中不少与老艺术家们有着长期的接触,比如讲述赵振铎和赵世忠故事的廉春明曾经长期与“二赵”同在一个单位共事;也有一部分文章出自老先生们的高徒及后人,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使其对前辈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特点都相当了解,比如在书中为张永熙和关立明这对搭档撰文的,就是张永熙的弟子曹业海;再有一部分是演员自己动笔写亲身经历和感受,其中姜昆回忆李文华的文章可谓坦诚恳切,感人至深。
  将上述三种作者身份进一步简化,便可分为“外人”和“自己”两大类,有趣之处就在这里—— “外人”在写搭档们的成功时,多会着眼于两人的共同之处,可谓“志同道合”。比如书中写到苏文茂和朱相臣在合作前,各自就都以冷幽默见长,后来两人在一起另辟蹊径,打造出了独具个性的艺术特点;再比如说到侯耀文和石富宽时,强调了两人共同秉承侯宝林的艺术思想,尤其注意把握“招趣逗笑”与“大方得体”之间的分寸。而当演员们自己讲述与搭档的关系时,说的大多是二人的差异所在,可以总结为某种意义上的“求同存异”。比如佟有为讲马树春非常注重仪表,他自己则“不修边幅,衣着随便”;又说马树春“特别新潮”,手机换得比年轻人都勤,而佟有为自己则“从小过穷日子过惯了,花钱抠抠唆唆”。再比如苗阜说自己“一身的江湖气”,说王声“一身的文人气”;在团队管理上,苗阜总觉得“一团和气就挺好”,王声则“是个认死理的人”……
  当然,这里的“志同道合”与“求同存异”并不矛盾,只是不同视角展示出来的多个截面。而即便是得到了如此丰富的观察角度,我们依然没有办法总结出一个关于“成功相声搭档”的方程式,因为每一对搭档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而对相声界同行来说,可以借鉴的,是他们对相声艺术锲而不舍又有的放矢的努力进取;对普通的相声爱好者来说,可以从中感受到的,不只是相声艺术的魅力,还有超越相声本身的人性温暖……
  书中写到杨振华讲述和金炳昶一同吃夜宵、乘火车的趣事,能令读者透过纸上的文字感受到老先生在回忆时的那份喜悦,还有对老搭档的深深怀念;书里讲到马季、唐杰忠一同在舟山渔船上体验生活,一起在家中接待友人的小故事时,两人的相互关心和共同的热情好客会让人觉得心头暖暖的;当了解了王谦祥和李增瑞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读者便仿佛成了两人这创纪录的五十八年合作的见证人;读姜昆讲述李文华接受声带手术十年之后,两人借音配像的机会又一起站在镜头前,李文华激动得眼含热泪,姜昆则紧紧地拉着李文华的手,那动人的场景会立刻浮现在眼前……
  正如《搭档》这本书的宣传语所说,“台上一场买卖,台下一辈子交情”,读着他们的人生故事,就好像体验了许多种不同的人生……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个好搭档。你人生中的搭档呢?
其他文献
1985年,鼓曲艺术大师骆玉笙为《四世同堂》演唱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随着电视剧的播放受到全国亿万观众喜爱,使京韵大鼓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传播,为普及曲艺立了大功。她因此受到当时许多青年观众朋友的爱戴。此曲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人们纷纷学唱。当年骆老和青年歌唱家们一起被评为“新时期十佳歌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真是“歌坛白发真情唱,壮歌一曲震九州”。  《重整山河待后生》由导演林汝
期刊
民俗文化是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民众情感表达的渠道與恰当的载体。所有的文化都是建立在民俗文化根基之上的,民俗文化是与生俱来的,曲艺也不例外。因为曲艺本就是说生活、唱生活,说家长里短、唱风土人情。本文就以流传于山东省邹城市一带的曲艺门类山头花鼓为例,探讨这一植根于民俗生活之中的乡土艺术与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  一、山头花鼓的历史渊源  花鼓是广
期刊
新时代推进曲协系统深化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推进曲协组织实现职能转型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十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曲协组织要强化“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提高工作站位,增强推进曲协系统深化改革的使命感責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群团工作、文艺工作、文联
期刊
多年来在天津的茶馆相声舞台上活跃着多支新文艺群体,其中谦祥益文苑在主办者史清元的带领下积极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新意的经营之路,体现出了新文艺群体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  一、固基本,深抓演员队伍建设  目前,谦祥益文苑的日常演出以天津相声俱乐部为固定班底。天津相声俱乐部创始于2011年,并在2016年4月重新整合,整合升级后的天津相声俱乐部云集老中青三代相声演员,他们都是如今相声舞台上的中流砥
期刊
一个传奇一定会留在相声史里,它的名字尽人皆知—— 《虎口遐想》。  说它传奇并不为过。哪个相声在数亿人中爆红之后,被两代人高高兴兴地记住了?  三十年,如今忽然焕然一新,居然再一次在亿万人中引起笑声,而且这亿万人中还多了一代新人,谁能造出这样一个相声的奇迹?  姜昆。但姜昆靠的不是他的名气,他靠的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性,对生活的的敏感,天生的幽默感,锐意的批评,如果再往深处说,就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了。三
期刊
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1000米,有“与天为党”之说,故又称上党。这里关山伟固,山河壮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作诗赞叹,“上党从来天下脊”。全市现辖13个县市区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2万。长治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典籍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愚公移山等传说均发端于长治,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长治尝百草、兴稼
期刊
在中国曲艺百花园中,河南坠子可以说是一株散发着浓郁芳香的奇葩,它是由道情、三弦书和鹦哥柳书结合而成的,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在180年的演进过程中,河南坠子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质朴的民间风味、地道的中州音韵、曼妙的声腔旋律、灵活的演出形式和独特的说唱技巧从中原河南向四周辐射,流布全国(包括宝岛台湾在内的26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河南坠子的踪迹),并形成了诸多的艺术流派,产生了一大
期刊
2017年12月19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曲协承办的深圳市第十届“鹏城杯”新人新作曲艺(创作)大赛暨颁奖晚会在南山区文体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深圳市新人新作曲艺大赛已连续举办九届,为深圳曲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深圳曲协)  2017年“通州杯”全国曲艺小剧场新作研讨会举办  2017年12月22日至25日,由中国曲协、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江苏省曲协
期刊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作出的重要论断。新的文艺形态,必然催生出新的文艺工作者、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  改革开放进程中,新文艺组织如雨后春筍般应运而生,继而形成相当规模的新文艺群体。一方面,他们明显区别于传统文艺群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依赖财政拨款,不
期刊
吹去岁月的痕迹,还能听到那脆脆的笑声。即便每个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那无疑,便是最好的陪伴。  一代笑侠梁左归乡这些年了,江湖却一直有关于他的传说。在他的归日,心中一个念头不知怎的砰地跳了出来,也许应该写点什么,当作后生对前贤的一点敬意:尽我力,写我心,好与不好,诚与不诚,惟有天知。  我拭着泪,依旧还是在欢笑  《我爱我家》,不知道是不是梁左心中最得意的作品。由小节处见大局,布局之简练,人物之繁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