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中,“我”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中考,就有20多个省、市的作文考题写“我”,或与“我”有联系,如丹东市的“我与______”、朝阳的“我的快乐之旅”、苏州的“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南通的“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义乌的“我不只是一个角色”、济宁的“我的初中生活”、黄冈的“我多想______”、玉树的“我要______”、河南的“我身边的______”……其实,既使在作文题目中没有“我”字,写作的要求也大多要求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实感受”,因此,怎样写好“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文命题多写“我”,究其原因,一是由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因为初中生尽管才十五六岁,但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却是一直在“当学生”,接触的人有限,所做的事不多,加上年龄小,阅历浅,人际交往不广,生活相对单调,对他人和他事不甚了解,因而要写他人或他事就显得稍显困难;就是硬写出来,也不容易有真情实感。所以,只有老老实实写自己,写“我”,才有东西写,才能较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作文水平来。
二是由《语文课程标准》对七到九年级学段学生的写作训练要求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些内容,都对初中生的作文提出了“感人心者在乎真”“说真话,抒真情”的要求。
那么,如何写好关于“我”的作文,展现真“我”的风采呢?
首先,要多观察生活。
也许不少初中同学会觉得,一个平平凡凡的“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既无什么惊人之举可记,也无什么深明大义可说,有什么可写的呢?而且,哪个学校对“分数”都抓得很死,学生不是上课就是学习考试,很少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学校里也很少举行各类活动,哪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其实,初中生也有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只要多留心,多观察,时刻以敏锐的眼睛去发现,也有少年人所特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南通一考生
老师,你因为同学的纪律或学习方面生了很多气,然而,虽然你骂我们,但我们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你时常和我们讲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了解自己应该如何处理一些事情。你每次为我们打印材料都熬到深夜,本不应该再近视,却有增加了度数,我多么想帮帮您,让您休息一下啊!
记得在军训时,你说,你会跟我们一起站在太阳下,我当时还不太相信,可你真的站在太阳下,当有些同学承受不住太阳的温度时,你会扶他们去阴凉下,然后马上回到我们的身边,可当我看到你的嘴唇已经发白时,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军训结束时,我才得知你有贫血,而且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我是多么敬佩你言出必行的风格。
在我受伤的时候,你听到就立刻赶了过来,而且跟医生说让他做某些事,当时我已经缝合完了伤口,我不想再打麻药做手术了,我求您,我看到了老师流下了眼泪,你一直陪到深夜,而且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明天还有课的您,不顾一切的留到了深夜。后几天,你常常到医院去看我,这使我感动,我真的把您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位母亲,在这事之后,你对同学们发火,我心里都会不舒服,因为我爱您!
老师,即使现在同学们还不理解你的苦心,但你却拥有了我的关心与爱。
(选自2010年南通市中考考场作文)
这篇文章之所以打动读者,完全是因为小作者善于观察,用敏锐的眼光抓住了军训生活中的两件极为平常的小事,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把身边发生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加以整合,让我们感受到师生之间浓浓的爱。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一比喻就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告诉我们,如果要写出“清如许”的好作文来,就必须有生活的“活水”。
因此,中学生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对接触的人、事、物要有浓厚的观察兴趣,自然就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也自然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事。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生活,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万花筒”的生活乐趣。
其次,要有真情实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要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就要学会说真话,抒真情。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篇考场佳作:我做主
南京一考生
背着过分沉重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脚步,我终于到家了!终于可以清理一下那塞满单词的大脑了!我迅速走向自己楼上的小天地,手伸向门锁,又惊讶地飞快弹回——莫非我眼花,门锁的位置只剩下了一个冷冷的窟窿?
望着那半个手掌大小的洞,我的脑子有些混乱,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上个星期。那是上个星期家里打橱柜时,我瞒着母亲,自己做主,苦苦央求给家里打橱柜的王叔叔帮我的房间装了一把锁。没想到才几天就被拆了,我火冒三丈,转身冲进卫生间,向正在洗衣服的母亲恼怒地嚷道:“为什么要卸我的门锁?”
母亲没有看我,边搓衣服边说:“我卸锁都是为你能更好地学习。”
“为我?”我声音里满是不解。
“你自作主张,不经过我的同意,天天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屋里,我总担心你,万一你在里面看小说或干别的,怎么办?我也看不见……”
我打断了母亲絮絮叨叨的诉说,大声控诉道:“我已经改变许多了,我已经知道努力学习了,为什么……”
“不要说了!”母亲把衣服狠狠地摔在地上,站起来大声说:“我的主意已定,卸锁就是为了能时时刻刻地看着你,知道你在干什么,你要不干别的,还怕我看?”
“我……”我欲辩无辞,只能将委屈、抱怨咽进肚子里,转身默默地回到屋里。我鼻子酸酸的,眼里涩涩的,许多不称心的事黑压压的一片盖了过来,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过了一会儿,母亲轻轻地推开门,站在桌旁静静地看着埋头做题的我,好久没动。
“唉!”她轻叹了一声,“小敏,刚才妈妈说话的语气过激了点,请你原谅。我卸锁也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能出人头地,将来过得好点,别像我们天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妈妈不想让你将来恨我,我只能这么办……”妈妈在哽咽中停止了诉说。
“妈妈!”我低呼一声,看着母亲红红的眼圈,我的泪也不禁流了下来。我站起身来紧紧地抱住这个为我付出了青春年华而日渐憔悴的女人,我的母亲。
那晚,我学习到很晚,却丝毫没有睡意,回头看那空洞洞的门锁,只觉得心中轻快无比,仿佛卸下了一把心锁。
唉,现在我才知道,真正的自我作主不是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应通过沟通交流,应建立在不伤害别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叫真正的自我作主!
“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色就是情感的真挚自然。……这段话诚恳感人,发自肺腑,不仅感动了作者,也深深感到了我们”(冯述田、荀华莉《呼唤“真情作文”》——《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10B期50页)。
要想以情动人,必须强调一个“真”字,说好“自己的语言”。要说好“自己的语言”,一要做到自己要说的话,应说的话,它们应当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要做到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要怎么写;二是要在动笔前弄清“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确定哪些是“我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再顺畅流利地表达出来。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就一定能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
再其次,要注重积累。
要想写好“我”,还需要有大量的积累。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也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的人,年岁越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就越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成了纯金。”可以说,积累是写作的根。只要头脑中的储备足够丰富,作文之树定能枝繁叶茂。
要学会积累生活素材。《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叶圣陶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真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到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对身边发生的生活素材,要及时记录(可以采用写日记的形式),定期归类整理,形成生活素材网络,为“为炊”准备生活之“米”,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积叶成章”十载而写的30卷《辍耕录》,就可谓是广泛积累生活素材而厚积薄发的成功范例。
要学会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意见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只有广泛阅读,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提倡经典阅读,来提升自我的写作素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清代康彪总结读书经验时说,“阅读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量决定了学生写作表达的层次,阅读品位的雅与俗也直接影响着写作表达的高与下。”(赵海燕《以经典阅读提升学生写作素养》——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2B第51页)我们需要经典,因为经典会让我们人文的价值、人文的精神得到提升,进而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我们的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这些都是写好文章的基本积淀。
另外,初中生还要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除了要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80篇(段)以外,还应该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美诗文背诵,最好能对某一类诗歌,或某一个作家的作品能有所专长。
初中生朋友们,如果能多观察、留心生活,多思考、感悟生活,多积累、沉淀生活,你就一定会在作文中充分展现一个真“我”的风采。
作文命题多写“我”,究其原因,一是由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因为初中生尽管才十五六岁,但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却是一直在“当学生”,接触的人有限,所做的事不多,加上年龄小,阅历浅,人际交往不广,生活相对单调,对他人和他事不甚了解,因而要写他人或他事就显得稍显困难;就是硬写出来,也不容易有真情实感。所以,只有老老实实写自己,写“我”,才有东西写,才能较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作文水平来。
二是由《语文课程标准》对七到九年级学段学生的写作训练要求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些内容,都对初中生的作文提出了“感人心者在乎真”“说真话,抒真情”的要求。
那么,如何写好关于“我”的作文,展现真“我”的风采呢?
首先,要多观察生活。
也许不少初中同学会觉得,一个平平凡凡的“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既无什么惊人之举可记,也无什么深明大义可说,有什么可写的呢?而且,哪个学校对“分数”都抓得很死,学生不是上课就是学习考试,很少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学校里也很少举行各类活动,哪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其实,初中生也有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只要多留心,多观察,时刻以敏锐的眼睛去发现,也有少年人所特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南通一考生
老师,你因为同学的纪律或学习方面生了很多气,然而,虽然你骂我们,但我们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你时常和我们讲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了解自己应该如何处理一些事情。你每次为我们打印材料都熬到深夜,本不应该再近视,却有增加了度数,我多么想帮帮您,让您休息一下啊!
记得在军训时,你说,你会跟我们一起站在太阳下,我当时还不太相信,可你真的站在太阳下,当有些同学承受不住太阳的温度时,你会扶他们去阴凉下,然后马上回到我们的身边,可当我看到你的嘴唇已经发白时,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军训结束时,我才得知你有贫血,而且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我是多么敬佩你言出必行的风格。
在我受伤的时候,你听到就立刻赶了过来,而且跟医生说让他做某些事,当时我已经缝合完了伤口,我不想再打麻药做手术了,我求您,我看到了老师流下了眼泪,你一直陪到深夜,而且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明天还有课的您,不顾一切的留到了深夜。后几天,你常常到医院去看我,这使我感动,我真的把您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位母亲,在这事之后,你对同学们发火,我心里都会不舒服,因为我爱您!
老师,即使现在同学们还不理解你的苦心,但你却拥有了我的关心与爱。
(选自2010年南通市中考考场作文)
这篇文章之所以打动读者,完全是因为小作者善于观察,用敏锐的眼光抓住了军训生活中的两件极为平常的小事,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把身边发生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加以整合,让我们感受到师生之间浓浓的爱。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一比喻就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告诉我们,如果要写出“清如许”的好作文来,就必须有生活的“活水”。
因此,中学生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对接触的人、事、物要有浓厚的观察兴趣,自然就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也自然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事。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生活,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万花筒”的生活乐趣。
其次,要有真情实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要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就要学会说真话,抒真情。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篇考场佳作:我做主
南京一考生
背着过分沉重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脚步,我终于到家了!终于可以清理一下那塞满单词的大脑了!我迅速走向自己楼上的小天地,手伸向门锁,又惊讶地飞快弹回——莫非我眼花,门锁的位置只剩下了一个冷冷的窟窿?
望着那半个手掌大小的洞,我的脑子有些混乱,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上个星期。那是上个星期家里打橱柜时,我瞒着母亲,自己做主,苦苦央求给家里打橱柜的王叔叔帮我的房间装了一把锁。没想到才几天就被拆了,我火冒三丈,转身冲进卫生间,向正在洗衣服的母亲恼怒地嚷道:“为什么要卸我的门锁?”
母亲没有看我,边搓衣服边说:“我卸锁都是为你能更好地学习。”
“为我?”我声音里满是不解。
“你自作主张,不经过我的同意,天天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屋里,我总担心你,万一你在里面看小说或干别的,怎么办?我也看不见……”
我打断了母亲絮絮叨叨的诉说,大声控诉道:“我已经改变许多了,我已经知道努力学习了,为什么……”
“不要说了!”母亲把衣服狠狠地摔在地上,站起来大声说:“我的主意已定,卸锁就是为了能时时刻刻地看着你,知道你在干什么,你要不干别的,还怕我看?”
“我……”我欲辩无辞,只能将委屈、抱怨咽进肚子里,转身默默地回到屋里。我鼻子酸酸的,眼里涩涩的,许多不称心的事黑压压的一片盖了过来,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过了一会儿,母亲轻轻地推开门,站在桌旁静静地看着埋头做题的我,好久没动。
“唉!”她轻叹了一声,“小敏,刚才妈妈说话的语气过激了点,请你原谅。我卸锁也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能出人头地,将来过得好点,别像我们天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妈妈不想让你将来恨我,我只能这么办……”妈妈在哽咽中停止了诉说。
“妈妈!”我低呼一声,看着母亲红红的眼圈,我的泪也不禁流了下来。我站起身来紧紧地抱住这个为我付出了青春年华而日渐憔悴的女人,我的母亲。
那晚,我学习到很晚,却丝毫没有睡意,回头看那空洞洞的门锁,只觉得心中轻快无比,仿佛卸下了一把心锁。
唉,现在我才知道,真正的自我作主不是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应通过沟通交流,应建立在不伤害别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叫真正的自我作主!
“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色就是情感的真挚自然。……这段话诚恳感人,发自肺腑,不仅感动了作者,也深深感到了我们”(冯述田、荀华莉《呼唤“真情作文”》——《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10B期50页)。
要想以情动人,必须强调一个“真”字,说好“自己的语言”。要说好“自己的语言”,一要做到自己要说的话,应说的话,它们应当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要做到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要怎么写;二是要在动笔前弄清“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确定哪些是“我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再顺畅流利地表达出来。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就一定能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
再其次,要注重积累。
要想写好“我”,还需要有大量的积累。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也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的人,年岁越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就越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成了纯金。”可以说,积累是写作的根。只要头脑中的储备足够丰富,作文之树定能枝繁叶茂。
要学会积累生活素材。《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叶圣陶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真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到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对身边发生的生活素材,要及时记录(可以采用写日记的形式),定期归类整理,形成生活素材网络,为“为炊”准备生活之“米”,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积叶成章”十载而写的30卷《辍耕录》,就可谓是广泛积累生活素材而厚积薄发的成功范例。
要学会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意见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只有广泛阅读,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提倡经典阅读,来提升自我的写作素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清代康彪总结读书经验时说,“阅读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量决定了学生写作表达的层次,阅读品位的雅与俗也直接影响着写作表达的高与下。”(赵海燕《以经典阅读提升学生写作素养》——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2B第51页)我们需要经典,因为经典会让我们人文的价值、人文的精神得到提升,进而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我们的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这些都是写好文章的基本积淀。
另外,初中生还要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除了要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80篇(段)以外,还应该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美诗文背诵,最好能对某一类诗歌,或某一个作家的作品能有所专长。
初中生朋友们,如果能多观察、留心生活,多思考、感悟生活,多积累、沉淀生活,你就一定会在作文中充分展现一个真“我”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