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承和弘扬汉字书写文化,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阵地,推广汉字的规范书写,强化学生写字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书写文化走向滑坡的当今,利用书法教育这个载体,重拾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让学生的书法教育在启蒙教育阶段就深深扎根于校园。
一、建多元平台,提高师资素养
学校的书法教育离不开书法教师这队主力军,但因学校书法教育过去长久一段时间的中断,书法教师短缺成了学校面临的一个客观难题。所以,在现有师资队伍里培养一批具备相关素质的书法教师是目前学校建立书法教育体系较为可行的也是最为首要的任务。
2009年,恰逢我校在番禺区教育局“上品教化”理念的引领下,进一步完善了办学思想体系,并提出了“儒雅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打造“儒雅特色校园”的春风下,学校以此为契机,酝酿校本书法课程的开发筹建工作。先是组建了一支具备一定书法基础且对书法艺术具有浓厚兴趣的书法教师预备团队,设立每两周一期的常态培训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多次邀请书法专家莅临讲学。“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有一桶水”,在学校设立书法课程的前前后后,我校书法教师始终坚持自身的书法训练与书法艺术素养的提升,并多次参加区、镇级的各类书法活动、比赛,从中汲取优秀经验,为提升教学素质不断努力前行。
二、设校本课程,落实书法教育
书法课堂是书法教育的主阵地。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书法课程在教学大纲、教材等方面都没有统一,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而书法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更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书法课堂的构建是学校乃至教育部门成立书法课程前后须探究的课题。
我校自筹备开设书法校本课程至今,也经历着一个由粗浅到逐步深入的过程。2012学年,学校先利用了一个学期的尝试,让全校师生在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前的十五分钟,进行全校性的硬笔、软笔书法练习。随着悠扬的广播声响,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书法练习。诚然,这样的练习,时间相对短小,效率也较低,但作为课程开设前的热身准备,让学生重拾了书法训练的意识和兴趣。
2013学年,我校正式落实书法课程的开设,并确立单周学习硬笔书法,双周学习软笔书法的模式。由于书法教学的特殊性,且我校在书法教学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对书法课堂教学提出了“三个统一”的要求:
①教学模式统一。书法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有其特殊性,我们以示范——练习——点评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接受这样的模式。
②基本教法统一。我们的书法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要体现对学生书法基础的关注,所以我们对教师怎样去教学生运笔方法,点评作业以及评价作品的标准上都有统一规范,以扎实基本的书法教学方法。
③专业术语统一通俗化。很多书法术语过于深奥,小学生难以听明白,所以学校要求授课教师力求把书法术语通俗化地表达,如把运笔的术语简单化,提出书法无非是按提顿笔法,运笔过程体现在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步骤,学生理解容易清晰。同时,为了解决教材不统一,学校书法教师非对口专业等问题,我校配备了一套较为系统、规范的书法教学软件,学生通过观看软件中的教学视频,可以更形象、直观地学习并掌握握笔、运笔等书法知识和技能。
三、与德育相融 营造墨香氛围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小学书法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涵养。但书法训练对大多孩子而言,是一个相对枯燥,需要持久耐性的过程。所以,把学校书法教育工作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既是两者内在联系的必然,也是书法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为了营造书香与墨香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我校以创建“儒雅校园”为切入点,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打造了一个个书法艺术展示的平台。从“儒雅长廊”到“楹联专栏”,从校道走廊的师生书法作品到各课室门前的书法对联,处处彰显着书法融入“儒雅特色”的翰墨书香。
另外,学校更注重激励学生书法学习的进步与成长。例如,每学期都举办一次毛笔、硬笔书法比赛;利用学校艺术节、家长会等活动,公开展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积极发动学生参加各类校外书法培训、比赛活动……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书法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建多元平台,提高师资素养
学校的书法教育离不开书法教师这队主力军,但因学校书法教育过去长久一段时间的中断,书法教师短缺成了学校面临的一个客观难题。所以,在现有师资队伍里培养一批具备相关素质的书法教师是目前学校建立书法教育体系较为可行的也是最为首要的任务。
2009年,恰逢我校在番禺区教育局“上品教化”理念的引领下,进一步完善了办学思想体系,并提出了“儒雅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打造“儒雅特色校园”的春风下,学校以此为契机,酝酿校本书法课程的开发筹建工作。先是组建了一支具备一定书法基础且对书法艺术具有浓厚兴趣的书法教师预备团队,设立每两周一期的常态培训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多次邀请书法专家莅临讲学。“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有一桶水”,在学校设立书法课程的前前后后,我校书法教师始终坚持自身的书法训练与书法艺术素养的提升,并多次参加区、镇级的各类书法活动、比赛,从中汲取优秀经验,为提升教学素质不断努力前行。
二、设校本课程,落实书法教育
书法课堂是书法教育的主阵地。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书法课程在教学大纲、教材等方面都没有统一,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而书法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更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书法课堂的构建是学校乃至教育部门成立书法课程前后须探究的课题。
我校自筹备开设书法校本课程至今,也经历着一个由粗浅到逐步深入的过程。2012学年,学校先利用了一个学期的尝试,让全校师生在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前的十五分钟,进行全校性的硬笔、软笔书法练习。随着悠扬的广播声响,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书法练习。诚然,这样的练习,时间相对短小,效率也较低,但作为课程开设前的热身准备,让学生重拾了书法训练的意识和兴趣。
2013学年,我校正式落实书法课程的开设,并确立单周学习硬笔书法,双周学习软笔书法的模式。由于书法教学的特殊性,且我校在书法教学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对书法课堂教学提出了“三个统一”的要求:
①教学模式统一。书法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有其特殊性,我们以示范——练习——点评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接受这样的模式。
②基本教法统一。我们的书法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要体现对学生书法基础的关注,所以我们对教师怎样去教学生运笔方法,点评作业以及评价作品的标准上都有统一规范,以扎实基本的书法教学方法。
③专业术语统一通俗化。很多书法术语过于深奥,小学生难以听明白,所以学校要求授课教师力求把书法术语通俗化地表达,如把运笔的术语简单化,提出书法无非是按提顿笔法,运笔过程体现在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步骤,学生理解容易清晰。同时,为了解决教材不统一,学校书法教师非对口专业等问题,我校配备了一套较为系统、规范的书法教学软件,学生通过观看软件中的教学视频,可以更形象、直观地学习并掌握握笔、运笔等书法知识和技能。
三、与德育相融 营造墨香氛围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小学书法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涵养。但书法训练对大多孩子而言,是一个相对枯燥,需要持久耐性的过程。所以,把学校书法教育工作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既是两者内在联系的必然,也是书法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为了营造书香与墨香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我校以创建“儒雅校园”为切入点,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打造了一个个书法艺术展示的平台。从“儒雅长廊”到“楹联专栏”,从校道走廊的师生书法作品到各课室门前的书法对联,处处彰显着书法融入“儒雅特色”的翰墨书香。
另外,学校更注重激励学生书法学习的进步与成长。例如,每学期都举办一次毛笔、硬笔书法比赛;利用学校艺术节、家长会等活动,公开展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积极发动学生参加各类校外书法培训、比赛活动……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书法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