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 抽取92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关键词】 中医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总结
为了对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为临床找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更好方法,使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进一步拓宽,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彻底的治疗远离病情反复发作所带来的痛苦,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多潘立酮和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具体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这四年时间内,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42.8岁;患者中有48例男性患者和44例女性患者;患者中病程最长者8年,病程最短者5个月,平均病程2.4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92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具体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 患者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所有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有效: 患者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部分症状已经消失,没有消失的症状也有比较明显的好转。无效:患者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所有症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或有进一步加重的迹象[1]。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消化系统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2],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嗳气、烧心、纳差、反酸、恶心及呕吐等,导致患者发病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3]。
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按照中医的辩证分型理论,主要可以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热阴伤型三种类型。脾胃虚弱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且喜按,纳食不香,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细,临床上通常采用理气降逆、健脾益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方剂为六君子汤;肝胃不和型患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得食尤甚,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弦,临床上通常采用理气降逆、疏肝解郁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方剂为四逆散;胃热阴伤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临床上通常采用清热养阴益胃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方剂为益胃汤。
总而言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更加彻底,降低该类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使患者远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参考文献
[1] 张丹,夏志伟.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4):243-244.
[2] 韩振强,谭华,杨健,等.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7,29(16):563-564.
[3] 上海多潘立酮多中心臨床研究协作组.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8,23(14):221-222.
作者简介:朱弋黔,男,贵州省罗甸县中医医院,二等乙级,中医内科,大学
【关键词】 中医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总结
为了对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为临床找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更好方法,使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进一步拓宽,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彻底的治疗远离病情反复发作所带来的痛苦,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多潘立酮和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具体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这四年时间内,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42.8岁;患者中有48例男性患者和44例女性患者;患者中病程最长者8年,病程最短者5个月,平均病程2.4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92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具体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 患者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所有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有效: 患者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部分症状已经消失,没有消失的症状也有比较明显的好转。无效:患者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所有症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或有进一步加重的迹象[1]。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消化系统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2],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嗳气、烧心、纳差、反酸、恶心及呕吐等,导致患者发病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3]。
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按照中医的辩证分型理论,主要可以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热阴伤型三种类型。脾胃虚弱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且喜按,纳食不香,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细,临床上通常采用理气降逆、健脾益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方剂为六君子汤;肝胃不和型患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得食尤甚,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弦,临床上通常采用理气降逆、疏肝解郁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方剂为四逆散;胃热阴伤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临床上通常采用清热养阴益胃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方剂为益胃汤。
总而言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更加彻底,降低该类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使患者远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参考文献
[1] 张丹,夏志伟.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4):243-244.
[2] 韩振强,谭华,杨健,等.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7,29(16):563-564.
[3] 上海多潘立酮多中心臨床研究协作组.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8,23(14):221-222.
作者简介:朱弋黔,男,贵州省罗甸县中医医院,二等乙级,中医内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