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学生的问题性思维品质也即问题意识通常表现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启他们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的过程,与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是一致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问题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直接相关的。近期我就教师理答行为中的探问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以下特点:
1 探问——问出思维深度
探问就是教师向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继续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仍是模糊、片面、肤浅,甚至是错误的,就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深刻为止。我们在研究时发现,教师有效地探问,可以扩展学生思维深度,让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探索出更多的知识,高屋建瓴地锻炼了学生问题性思维品质。如:教学片断《水》。
师:什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黄金……)水,在我们眼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况呢?
(板书:缺水)让我们先把目光聚集到那一处很小的泉眼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师: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的一幅画面,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师: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师:(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师: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齐读这段话。
师小结:因为我的家乡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所以——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在学习课文的逐层推进中,教师运用了①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的一幅画面,那么你看到了什么?②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就两个探问让学生通过对比、想象、朗读,感受到水的珍贵,使学生的理解得以深化,感受得以深入,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拓展了文本的深度,学生获得更整体全面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的过程,伴随着这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探问——问出独特思考
思维的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问题意识培养所追求的指标之一,其思维路径、实践方式和思维成果能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总是以大胆质疑、勇于挑战、不墨守成规、不盲目崇拜权威为前提的。知疑善思,就会“拓己之独见,察人之所未窥”。教师的探问可以使学生有独特的个性、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异于旁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我曾经这样设计:
师: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你能不能对洪教头做一个评价?
生:他飞扬跋扈,盛气凌人。
生:他武艺低下,而且贪财。
师:原来洪教头就这么无药可救!还有不同看法吗?(本来这处探问我是想进行人物性格总结的,但是这时却有了不同的生成。)
生:老师我认为洪教头并不是无药可救。
师: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结尾他是灰溜溜的走了知道他还是有羞耻心的,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他是害怕柴进受骗,因为我曾经读《水浒传》时发现很多人都在柴进那里骗吃骗喝。所以我认为洪教头并不是无药可救。
对于同一段文字,由于探问使得学生有了独特的理解,思维更加活跃,也让其他学生知道了名著真是“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需要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也希望学生在思考时具有批判性。
3 探问——让思维走向新生
探问主要是通过对一位学生,也即“点”的层层追问,引起全体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以求得对问题性质认识的周全性和深入性。在探问后,问题已经不是原来的问题。在探问时,思维也许已经转变了好几轮。我曾多次聆听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而支玉恒老师的问题设计却别出心裁,我不禁为他的探问艺术叫绝。课堂上他使用的很多极具诱导性的话语:“大家眯起眼睛瞧瞧,地球母亲正向我们走来,看看她长什么样?身材?衣服?眼睛?头发?”当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后,融进自己的感受,充分地交流了对地球的认识。支老师继续探问:“听听地球母亲正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一个面容憔悴,衣衫蓝缕的母亲形象呼之欲出。进而,支老师引发学生深思。孩子们的心被点亮了,他们找到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他们真正懂得了,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的将来,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就是探问的魅力——通过多个问题的诱导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在质疑、解疑中锻炼了其问题性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十分重视自己的理答行为,多使用探问的方式,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灵动、才会不断地升华;这样,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才是自然有效的。
1 探问——问出思维深度
探问就是教师向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继续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仍是模糊、片面、肤浅,甚至是错误的,就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深刻为止。我们在研究时发现,教师有效地探问,可以扩展学生思维深度,让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探索出更多的知识,高屋建瓴地锻炼了学生问题性思维品质。如:教学片断《水》。
师:什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黄金……)水,在我们眼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况呢?
(板书:缺水)让我们先把目光聚集到那一处很小的泉眼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师: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的一幅画面,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师: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师:(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师: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齐读这段话。
师小结:因为我的家乡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所以——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在学习课文的逐层推进中,教师运用了①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的一幅画面,那么你看到了什么?②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就两个探问让学生通过对比、想象、朗读,感受到水的珍贵,使学生的理解得以深化,感受得以深入,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拓展了文本的深度,学生获得更整体全面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的过程,伴随着这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探问——问出独特思考
思维的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问题意识培养所追求的指标之一,其思维路径、实践方式和思维成果能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总是以大胆质疑、勇于挑战、不墨守成规、不盲目崇拜权威为前提的。知疑善思,就会“拓己之独见,察人之所未窥”。教师的探问可以使学生有独特的个性、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异于旁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我曾经这样设计:
师: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你能不能对洪教头做一个评价?
生:他飞扬跋扈,盛气凌人。
生:他武艺低下,而且贪财。
师:原来洪教头就这么无药可救!还有不同看法吗?(本来这处探问我是想进行人物性格总结的,但是这时却有了不同的生成。)
生:老师我认为洪教头并不是无药可救。
师: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结尾他是灰溜溜的走了知道他还是有羞耻心的,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他是害怕柴进受骗,因为我曾经读《水浒传》时发现很多人都在柴进那里骗吃骗喝。所以我认为洪教头并不是无药可救。
对于同一段文字,由于探问使得学生有了独特的理解,思维更加活跃,也让其他学生知道了名著真是“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需要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也希望学生在思考时具有批判性。
3 探问——让思维走向新生
探问主要是通过对一位学生,也即“点”的层层追问,引起全体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以求得对问题性质认识的周全性和深入性。在探问后,问题已经不是原来的问题。在探问时,思维也许已经转变了好几轮。我曾多次聆听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而支玉恒老师的问题设计却别出心裁,我不禁为他的探问艺术叫绝。课堂上他使用的很多极具诱导性的话语:“大家眯起眼睛瞧瞧,地球母亲正向我们走来,看看她长什么样?身材?衣服?眼睛?头发?”当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后,融进自己的感受,充分地交流了对地球的认识。支老师继续探问:“听听地球母亲正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一个面容憔悴,衣衫蓝缕的母亲形象呼之欲出。进而,支老师引发学生深思。孩子们的心被点亮了,他们找到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他们真正懂得了,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的将来,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就是探问的魅力——通过多个问题的诱导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在质疑、解疑中锻炼了其问题性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十分重视自己的理答行为,多使用探问的方式,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灵动、才会不断地升华;这样,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才是自然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