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名师是高等教育群体中的领头雁、顶梁柱,是具备专业领域学者和教育专家的复合型素质、在高校教育战线有突出贡献、在所研究专业领域有很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名师虽有不同的研究领域,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我们可以从名师们在岗位上砺炼的足迹中探寻其成长的基本规律,并以此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 名师 成长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培养专业人才,是高校名师成才的一条共同途径。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经历磨砺、积累经验、升华理论、精湛技艺。深厚的知识积淀、独特的哲学视角、丰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是名师赢得广大学生的要诀,也是他们长期岗位砺炼的结晶。
一、勤于实践,积累经验
名师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寻找、总结、论证着自己的思想或理论,反过来又用其思想或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升华理论。名师们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脚踏实地地从备好和讲好每一堂课入手。"几番心血一堂课",为了上好一堂课,用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时间精心准备。吃透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对象,提高教学艺术。从整体上掌握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的目的要求。力求精通自己所教学科,进行理论上的升华。他们讲起课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善于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的思路。
精通技艺。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工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授受活动。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忱。名师们在教学中会时刻想到"假如我是一个学生",怎样讲解才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难点和偏差,怎样帮助他们预防和解决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联想,不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和启发性。
掌握教法。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能否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名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也是名师风格的基本表现。
二、教研并举,厚积薄发
高校教育突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前瞻性,从客观上要求教学必须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高校名师的教学,能够贴近国家建设实际,贴近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学科领域前沿,教研并举,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开展学术研究,夯实理论根基。高校名师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注重以学科领域学术研究中的现实问题为重点,注重围绕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展开学术理论研究,活跃学术争鸣,夯实专业学科理论的根基。
总结教学经验,丰厚教育底蕴。名师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围绕教育观念、教育规律、教学素养、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破题撰写教学体会。对建构和完善学科的教学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各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
参与课题研究,掌握学术前沿。名师们为拓宽教学科研职能,积极承担国内外、院内外的教学科研任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参与前沿理论研究,完成科研任务,掌握并及时地向全体教师传递学术前沿信息,推出一批有影响的成果,推进科研促教学。
三、积极探索,超越自我
通过对多所院校名师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名师们的共同特点是善于运用教育规律,适应发展,积极进取,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把握规律。教学过程不是杂乱无章的事件的堆积,其中既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又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名师善于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揭示内在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讲,名师具有哲学家的头脑,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规律,以务实的行为实践规律。这是教师走向成功、成为名师的必要条件。
适应发展。名师在从教期间,往往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一般说来,刚刚从教时,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但是名师能够战胜困难,创造条件,顶住压力,通过个人努力取得外部支持,较快地适应教师职业;从教一段时间后,工作、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自身业务、思想素质有所提高,能够总结经验,思考问题,努力突破现有模式,谋求教育、教学上的个人创造;当教学科研取得初步成果,在一定的范围里有了名气,名师能够选择新的创造目标继续探索,取得更大的创造成果。真正的名师,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一如既往地热爱教育,一往无前地投身教育并創造业绩。
自我更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受教育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名师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对自己及时更新。这种更新通过向自己挑战,向轻车熟路挑战,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向前沿追踪,向新的领域开拓。
【关键词】高校 名师 成长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培养专业人才,是高校名师成才的一条共同途径。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经历磨砺、积累经验、升华理论、精湛技艺。深厚的知识积淀、独特的哲学视角、丰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是名师赢得广大学生的要诀,也是他们长期岗位砺炼的结晶。
一、勤于实践,积累经验
名师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寻找、总结、论证着自己的思想或理论,反过来又用其思想或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升华理论。名师们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脚踏实地地从备好和讲好每一堂课入手。"几番心血一堂课",为了上好一堂课,用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时间精心准备。吃透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对象,提高教学艺术。从整体上掌握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的目的要求。力求精通自己所教学科,进行理论上的升华。他们讲起课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善于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的思路。
精通技艺。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工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授受活动。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忱。名师们在教学中会时刻想到"假如我是一个学生",怎样讲解才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难点和偏差,怎样帮助他们预防和解决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联想,不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和启发性。
掌握教法。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能否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名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也是名师风格的基本表现。
二、教研并举,厚积薄发
高校教育突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前瞻性,从客观上要求教学必须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高校名师的教学,能够贴近国家建设实际,贴近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学科领域前沿,教研并举,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开展学术研究,夯实理论根基。高校名师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注重以学科领域学术研究中的现实问题为重点,注重围绕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展开学术理论研究,活跃学术争鸣,夯实专业学科理论的根基。
总结教学经验,丰厚教育底蕴。名师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围绕教育观念、教育规律、教学素养、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破题撰写教学体会。对建构和完善学科的教学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各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
参与课题研究,掌握学术前沿。名师们为拓宽教学科研职能,积极承担国内外、院内外的教学科研任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参与前沿理论研究,完成科研任务,掌握并及时地向全体教师传递学术前沿信息,推出一批有影响的成果,推进科研促教学。
三、积极探索,超越自我
通过对多所院校名师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名师们的共同特点是善于运用教育规律,适应发展,积极进取,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把握规律。教学过程不是杂乱无章的事件的堆积,其中既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又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名师善于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揭示内在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讲,名师具有哲学家的头脑,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规律,以务实的行为实践规律。这是教师走向成功、成为名师的必要条件。
适应发展。名师在从教期间,往往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一般说来,刚刚从教时,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但是名师能够战胜困难,创造条件,顶住压力,通过个人努力取得外部支持,较快地适应教师职业;从教一段时间后,工作、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自身业务、思想素质有所提高,能够总结经验,思考问题,努力突破现有模式,谋求教育、教学上的个人创造;当教学科研取得初步成果,在一定的范围里有了名气,名师能够选择新的创造目标继续探索,取得更大的创造成果。真正的名师,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一如既往地热爱教育,一往无前地投身教育并創造业绩。
自我更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受教育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名师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对自己及时更新。这种更新通过向自己挑战,向轻车熟路挑战,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向前沿追踪,向新的领域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