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中流击水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管理的首要法则是尊重,尊重了一个员工就等于尊重了所有的员工
  
  这又是一个在中国创业的外企,这又是一位一步一个脚印培养市场和团队的本土女高管。虽然它在美国有27年的历史,是行业的领先者,但是在中国还必须从零开始;虽然她已经小有战绩,但现在又重新站到了起跑线上。In-Sart中国公司于2005年1月1日创立,现任总经理郑云2005年4月加入,开始了与合作伙伴艰苦创业的历程,虽然有美国母公司的配合,但是它只能帮助实现20%的收入,更多的收入需要在本地消化,
  “我和我搭档配合得非常好,一人主外一人主内。经过三年的运作,可谓中流击水,我们的客户已从边缘化走向主流,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精英团队,保持它的稳定与战斗力,将成为我持续的挑战。”
  
  积极应对挑战
  
  产业研究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咨询不同,是从企业外部来看,是研究企业未来的市场机会,能够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我们致力于产业研究,所以我们的团队不光是可以写报告做报告的团队,更是培养企业家的团队,我们选择的都是有创业能力又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这和其他的公司非常不同。”因此,在招人时,郑云会有三个标准,首先要求的就是商业意识,第二要有逻辑性,第三是英文要好。这三个要求重叠在一起,不难理解郑云所说的“很难招到人”。
  


  在这种高精尖的要求下,郑云最早的团队都是年龄偏大一些的,经验比较丰富,然后又慢慢地招了一些博士、MBA,自己来培养。报告都是用英文写的,而且每一份报告都要发到美国母公司,受三轮的质量控制,这是一个挺大的挑战。郑云和她的团队写的第一本报告,写了八个月,真的是磨出来的。“我们现在就很好了,出报告的速度特别快,质量也很好。基本做到每份报告都非常标准,美国那边不用太费心监控我们的质量。”
  但一个很客观的问题摆在郑云面前,公司员工的流动性很大,基本是两年换一拨。比如前一段有一位总监要出去做自己的公司,这是他的梦想。“接受这件事确实很难。他已经对他那摊工作很熟悉了,他一离职,对我们的压力很大。”虽然如此,郑云认为还是要顺其自然,“我们的原则是鼓励员工尽量留下。要真的留不下就请他现在就走。为什么呢?这是他的梦想,而他又处于创造梦想的最佳年龄段,所以我们同意他离职了。”后来,郑云又招了一位总监,也很棒。
  人员流失事实上是一件很让管理者担心的事情,“但有些事情就必须去面对,他不想留下,说明他的心已经不在这儿,强留也不好,不如鼓励他会更好。积极的态度比消极的态度更好。我认为自己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很重要是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抱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态度。”
  有了这种正向的思维方式,郑云开始总结人员流动的规律性,组织后备梯队。有一个人有情况,就会有另外一个人立即顶上去。“这不会都是临时现抓的,临时考虑就来不及了。”
  
  正面激励员工
  
  管理一般是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从内心来管理,一个是从外部的制度管理。郑云认为任何的制度管理都不能改变人的内心,靠制度的约束和限制,只能约束人的行动。真正的激励和鼓励,是让人能够轻松愉快地相处,不要以批评的角度去对待人,应该以鼓励的方式去对待人。“所以我招的人首先是热爱这份工作,然后就是鼓励员工去努力做事,哪怕是在实践中要承担一些压力也要鼓励员工往前走,让他有成就感。做到某一个阶段,就要有企业文化来影响这个团队,企业文化不是凭空的,企业文化真的都贯彻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在里面。”
  在In-Stat,员工不会担心犯错误。犯了错误,知道错误在哪里,纠正错误得到成长,这是公司提倡的一种宽容的文化。曾经有一位员工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在一家半导体发展公司干了七八年,没想以他来到In-Stat以后不断地出错,“我们都经常会给他时间处理突发的事情,处理客户的投诉。这时我跟他讲,我希望你在我们这个公司中去成长,改变这种不严谨的工作方式给企业造成的漏洞。而不愿你到别的公司去出错,让人家说从In-Stat出来的人怎么这样地不专业。现在他虽然离开了我们这儿,但给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更重要的一点是,郑云从来不会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员工,通常都是背后真诚地交流。“我觉得对员工首先是尊重,你尊重了一个员工就等于尊重了所有的员工。”
  
  中国市场有自己的运作方式
  
  与其他的外企不同,In-Stat中国公司有很大的自由控制权和决策权,美国方面只是控制质量,中国方面有自己的运作方式,比如要出新的产品,要做述职报告,要搞会议,这些都是中国公司自己来决策,决策了以后就去执行。“美国对我们不是全程化的管理,是提供帮助与支持。我想企业文化的冲突是存在的,在沟通过程中,你需要他怎样做他也会要求你怎样做;有些事情你觉得合理他觉得不合理,他觉得合理你觉得不合理。其实所谓的合理与不合理,都是从出发点的角度看问题的。”在郑云看来,解决冲突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理解,尽量去满足需求,弥合分歧。“这是我自己理解的最佳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办会议一般提前两个月做,在美国得需要半年的时间,他们要做一大堆的资料。可是我们感到两个月以后市场不一定会怎么样呢。美国对此很理解,但因为配合有难度,就会说这次不参与了,我们也会给予充分的理解。”
其他文献
在软实力建设的实际执行方面,中国企业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地震灾害发生之后,不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感不足的行为受到了舆论的压力。而过去数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我们感到,这是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已经遇到了“软实力”范畴的瓶颈。    软实力瓶颈    许多中国企业在硬实力(指企业的规模、资产和其他方面的结构定位优势)在过去2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必须承
期刊
企业只要有盈利能力、有前途,融资就不是问题      今年5月21日,科锐国际宣布引入Matrix Partners 的首轮400万美元风险投资(VC)之后,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业内一些朋友也不时向我“取经”,问科锐国际是怎样成功拿到那笔VC的。  老实说,此次引入VC的数额并不大,只相当于科锐国际一个季度的销售额。之所以备受关注,可能因为这是国内招聘咨询行业首个成功引入VC的案例,在行业内是
期刊
此轮大调整对资金密集型企业将是致命打击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日前表示:“中国经济可能已经进入调整周期,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呈现出逐步回落的过程。”很多机构都认为2007年很可能是这轮经济增长的峰值。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出现“拐点”。但如果仔细分析中国经济此轮繁荣周期的根源,就会发现这种看法很难站得住脚。    拐点观站不住脚    诸多机构认为2007年中国经济出现峰值的一个根本原
期刊
麦肯锡调查显示,跨国公司业绩表现与全球人力整合的实践效果有必然联系     相比在本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跨国企业的全球人力资源整合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巨,但目前真正为这一挑战做好准备的跨国企业还为数不多。    麦肯锡公司针对全球最著名的跨国企业展开调查,这些企业的经营业务横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调查发现,跨国企业在国家之间人才流动率还非常有限。通常,企业高层管理者担心这样的流动会对自身职业前程产生负
期刊
中国银行业海外扩张的基础是高涨的海外需求     2007年11月12日,美联储批准了招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这是15年来首家获准在美设立分行的中资银行。预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开设纽约分行的申请也会很快获准。2007年10月份以来,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相继发布了在海外市场的并购消息,交通银行法兰克福、澳门分行、工商银行莫斯科分行也相继开业。  2006年,中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5.8亿美
期刊
要保持长久的行业领先地位,必须主动成为行业的整合者    曾经被风险投资(以下简称“VC”)奉为典范的经济型酒店先驱—如家快捷酒店如今陷入接连亏损的困局,不久前再次交出“亏损”的成绩单:2008年第一季度净亏损5030万元人民币,比2007年第四季度的首次报亏还增加了3510万元。  对于2007年第四季度的亏损,如家CFO吴亦泓的解释是,2007年年底如家面向非美国投资者发售价值人民币11.1亿
期刊
在“走出去”之前要用全球资源滋养我们,然后才能走得对、走得动、走得远     思考全球化最具生产性的途径不是全球化将为企业带来什么,而是企业将如何使一个全球化世界的业务流向企业自身。随着“世界变平了”,中国企业也认真地在全球范围内思考自身的发展路径。从创新到整合,从跨国企业(Multi-National Company)到全球整合企业( Globally Integrated Enterprise
期刊
风投对企业经营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6月12日,小肥羊在香港主板上市,但首日开盘便跌破发行价。开盘报2.9港元,较招股价跌了8.81%,收于3.18港元,与招股价持平。对期盼已久并一度高调的小肥羊IPO来说,开局缺乏亮点。     目前开往上市路上的中餐连锁企业如过江之鲫,至少有10家企业已公开加入,包括俏江南、小南国、一茶一坐、真功夫等,且有大量风险资金进入该领域。据推测今年底和明年初将是其上
期刊
我们不关注竞争对手,而是关注问题本身,关注怎样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RSA已成为双因素认证和加密技术方面的事实标准,在身份管理和访问管理方面成为行业领导者。RSA在信息安全领域如何持续保持领头羊地位?“我们总是向前看,不向后看。我们不关注竞争对手,而是关注问题本身,关注怎样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RSA全球总裁亚瑟· W ·科维洛(Arthur W. Coviello)接受采访时说,在发展过程中
期刊
市值,是上市公司的一大战略资源    2006年初,李嘉诚在北京设宴,招待长江商学院总裁班的部分学员。这个总裁班由国内一流的企业家组成。席间,李嘉诚向学员们进行了一次有意思的“微型案例教学”:  “这顿饭是我个人掏的钱,不是长江实业或者和记黄埔请大家吃饭。表面上看这没什么区别,我是大股东,兜里有钱,但是从市值角度完全不一样。从我个人来说,2万就是2万,但如果是公司请吃饭,花掉2万块,净利润就减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