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是必不可少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在高考试卷和平时练习中唐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何鉴赏唐诗,在考试中才能取得理想的分数?经过几年的高三教学和对高考试题的思考研究,我认为诗歌鉴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有效地提高鉴赏能力,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及出题者的意图。
一、审标题,观作者,想背景,看注释
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往往忽略标题意义,扫一眼没有明白意思就匆忙做题,认为不能在一些无所谓的地方耽误时间,诗歌鉴赏主要是理解诗歌正文,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标题有时是点睛之笔,如果学生把标题看清楚,那么理解诗歌意义时就容易多了。
例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的诗歌鉴赏题目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标题《约客》明白无误地向我们说明了诗歌内容是约见客人,所以看标题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这样的诗歌很多,尤其高考是面对全国的高三考生,学生相对的阅读面还较窄,所以出题者也考虑到这些,高考试题内容比较简单,易理解,大多如此。全国语文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题1998年的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个“幽”字点明隐士身份。
在看标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作者、想背景,那么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熟悉作者的生平,可以通过作者而想到他们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意义。
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诗歌或词句,在下面带有注释,我们同学一定要认真看,错过是可惜的。
二、注意了解诗歌意象,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古人作诗词经常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和自己的感情。这些特定的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要了解作者心中之情,就应该先从眼前之景入手,才能更深地感悟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品味语言,明辨修辞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最常用的有比喻、互文、借代、拟人、设问、夸张等。比喻是最常用的技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借代:如 “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用“帆”代“船”。杜甫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
四、分清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2.诗歌选材: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五、诗歌表现手法
1.烘托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3.对比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4.象征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5.起兴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6.联想和想象
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等。
六、分析诗歌表达方式
在诗歌鉴赏中,最常接触到的表达方式有即事抒情、咏物抒情、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等。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歌, “空山新雨后,大气晚来秋。明月松问照,沾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是写景抒情诗,
七、分清诗歌类别,把握文章主旨
1.忧国忧时类:这方面的诗歌主要是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者是反映离乱的痛苦,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在杜甫和白居易的很多诗歌中都表现了这样的思想。
2.建功报国类:这类诗歌或是抒发建功报国的渴望和决心,或是报国无门的忧伤,或是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或是山河破碎的无奈,或是年华早逝的痛楚。
3.思乡怀人作品:写的是羁旅愁思、怀念亲朋内容,或着写边关思乡和闺怨诗。
4.依依惜别类:描写留恋伤别和勉励安慰的内容。
5.生活杂感作品:有寄情山水的悠闲,有昔盛今衰的感慨,有青春易逝的苦闷,有仕途坎坷的不平,有告慰生平的喜悦。其中昔盛今衰的感慨这类诗歌在鉴赏中接触的比较多。
在上面所述七类中,有些内容是交错的。因为,在答题时,我们不可能分得很清晰,往往是几种混合分析,而且,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就可以回答正确,技巧是帮助我们尽快理解内容,不是回答正确的妙药。所以主要还是平时多阅读诗歌,分析鉴赏,来整体提高自己的理解分析水平,这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一、审标题,观作者,想背景,看注释
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往往忽略标题意义,扫一眼没有明白意思就匆忙做题,认为不能在一些无所谓的地方耽误时间,诗歌鉴赏主要是理解诗歌正文,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标题有时是点睛之笔,如果学生把标题看清楚,那么理解诗歌意义时就容易多了。
例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的诗歌鉴赏题目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标题《约客》明白无误地向我们说明了诗歌内容是约见客人,所以看标题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这样的诗歌很多,尤其高考是面对全国的高三考生,学生相对的阅读面还较窄,所以出题者也考虑到这些,高考试题内容比较简单,易理解,大多如此。全国语文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题1998年的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个“幽”字点明隐士身份。
在看标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作者、想背景,那么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熟悉作者的生平,可以通过作者而想到他们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意义。
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诗歌或词句,在下面带有注释,我们同学一定要认真看,错过是可惜的。
二、注意了解诗歌意象,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古人作诗词经常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和自己的感情。这些特定的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要了解作者心中之情,就应该先从眼前之景入手,才能更深地感悟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品味语言,明辨修辞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最常用的有比喻、互文、借代、拟人、设问、夸张等。比喻是最常用的技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借代:如 “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用“帆”代“船”。杜甫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
四、分清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2.诗歌选材: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五、诗歌表现手法
1.烘托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3.对比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4.象征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5.起兴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6.联想和想象
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等。
六、分析诗歌表达方式
在诗歌鉴赏中,最常接触到的表达方式有即事抒情、咏物抒情、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等。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歌, “空山新雨后,大气晚来秋。明月松问照,沾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是写景抒情诗,
七、分清诗歌类别,把握文章主旨
1.忧国忧时类:这方面的诗歌主要是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者是反映离乱的痛苦,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在杜甫和白居易的很多诗歌中都表现了这样的思想。
2.建功报国类:这类诗歌或是抒发建功报国的渴望和决心,或是报国无门的忧伤,或是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或是山河破碎的无奈,或是年华早逝的痛楚。
3.思乡怀人作品:写的是羁旅愁思、怀念亲朋内容,或着写边关思乡和闺怨诗。
4.依依惜别类:描写留恋伤别和勉励安慰的内容。
5.生活杂感作品:有寄情山水的悠闲,有昔盛今衰的感慨,有青春易逝的苦闷,有仕途坎坷的不平,有告慰生平的喜悦。其中昔盛今衰的感慨这类诗歌在鉴赏中接触的比较多。
在上面所述七类中,有些内容是交错的。因为,在答题时,我们不可能分得很清晰,往往是几种混合分析,而且,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就可以回答正确,技巧是帮助我们尽快理解内容,不是回答正确的妙药。所以主要还是平时多阅读诗歌,分析鉴赏,来整体提高自己的理解分析水平,这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