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想中求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保证实现主体性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需要不断的研究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的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会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学课堂模式。例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一课时,通过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整理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今年几岁了?”学生抢着回答:(“我今年8岁了”。“我今年10岁了”。“我今年9岁了”)。再问:“你们知道家里其他人的岁数吗?”学生又争先恐后的抢答。(有的说:我爷爷今年72岁了;有的说:我奶奶今年68岁了,有的说:我妈妈今年35岁了;还有的说:我爸爸今年36岁了。)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其中一个学生的年龄及家人的年龄:小明今年9歲了,她的妈妈今年35岁了,接着又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学生马上提出了许多问题:(妈妈比小明大几岁?小明比妈妈小几岁?小明和妈妈相差几岁?妈妈和小明一共几岁?)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有关“相差”的问题,并列式解答。最后,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比较多少的问题,同时把它们板书出来加以解答。这种情景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动态教学,将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加上生活元素,整合加工后交由学生展现出来。学生对于这种新颖、轻松的课堂学习参与热情较高。
二、利用故事,培养兴趣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利用孩子们的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例如,“认识数”里提到“近似数”和“从结绳记数说起”。关于“结绳记数”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动画短视频,讲述的主要故事内容就是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还没有发明数字,但是需要对每天收获的猎物进行登记,于是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一个结代表一个猎物。演变至今,就是现代数学计数的产生。因此,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讲这个小故事,就是为了拓展延伸“认识数”和“运用数”的学科意义与生活意义。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则更加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这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常用手法之一。
三、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口述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帮助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加快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导入课堂,并利用多媒体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首先,教师可以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然后给提供信息让学生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即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这种形式的“猜图形”游戏导入,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个初步的认识。具体方法是课件展示校园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出有关的图形。接下来,教师提问:“那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呢?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最终的结果。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处验证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生动性。这样教学可使多媒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实现整个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激励性评价可以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需要激励。在听课时,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其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直至解决问题,可见,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进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力,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要求下,结合经验、积极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注入更多生动元素,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继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才智,2011,35.
作者简介
钱贤强,男,大专毕业,一级教师,1980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数学及班主任工作,多次获教育部门表彰。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需要不断的研究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的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会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学课堂模式。例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一课时,通过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整理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今年几岁了?”学生抢着回答:(“我今年8岁了”。“我今年10岁了”。“我今年9岁了”)。再问:“你们知道家里其他人的岁数吗?”学生又争先恐后的抢答。(有的说:我爷爷今年72岁了;有的说:我奶奶今年68岁了,有的说:我妈妈今年35岁了;还有的说:我爸爸今年36岁了。)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其中一个学生的年龄及家人的年龄:小明今年9歲了,她的妈妈今年35岁了,接着又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学生马上提出了许多问题:(妈妈比小明大几岁?小明比妈妈小几岁?小明和妈妈相差几岁?妈妈和小明一共几岁?)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有关“相差”的问题,并列式解答。最后,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比较多少的问题,同时把它们板书出来加以解答。这种情景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动态教学,将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加上生活元素,整合加工后交由学生展现出来。学生对于这种新颖、轻松的课堂学习参与热情较高。
二、利用故事,培养兴趣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利用孩子们的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例如,“认识数”里提到“近似数”和“从结绳记数说起”。关于“结绳记数”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动画短视频,讲述的主要故事内容就是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还没有发明数字,但是需要对每天收获的猎物进行登记,于是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一个结代表一个猎物。演变至今,就是现代数学计数的产生。因此,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讲这个小故事,就是为了拓展延伸“认识数”和“运用数”的学科意义与生活意义。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则更加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这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常用手法之一。
三、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口述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帮助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加快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导入课堂,并利用多媒体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首先,教师可以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然后给提供信息让学生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即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这种形式的“猜图形”游戏导入,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个初步的认识。具体方法是课件展示校园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出有关的图形。接下来,教师提问:“那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呢?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最终的结果。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处验证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生动性。这样教学可使多媒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实现整个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激励性评价可以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需要激励。在听课时,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其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直至解决问题,可见,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进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力,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要求下,结合经验、积极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注入更多生动元素,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继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才智,2011,35.
作者简介
钱贤强,男,大专毕业,一级教师,1980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数学及班主任工作,多次获教育部门表彰。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