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言有物,行有格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i_1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小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献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著有《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墨子译注》、《武林旧事校注》、《论语全解》、《西湖梦寻注评》、《夜航船》等。
  由于時间久远,我已经忘了具体是哪一年哪一个学期李小龙老师教过我的课,但时隔十五六载的时间,我却依然能清楚记得他的声音,他讲课时候的样子。
  那时候他大概还是北师大文学院的一名讲师,也或者还只是一个研究生,清隽俊逸的脸上带着文气、书气、儒雅气。
  他讲课声音不大,但温和、清晰且有穿透力。那时候,每逢听他的课,我总是凝神静气的盯着他,竖直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其实不光是我,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如我一般的认真专注。他的课充盈、有趣、充满生气,整节课,除了他的讲课声,还有我们一次次发出的被他讲课内容逗乐了的笑声。讲课时的他,几乎不低头看书,一直面带微笑看着同学们,有如与我们在进行亲切交流。他课里的每一个人物都被他讲得活络络鲜亮亮的可爱,即便是恶人也变得有了温情暖意。他教授的课程是《古代文学史》,每讲到某个人或某首诗某首词,他总能带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因此每节课大都会说的一句话是:“XXX这个人很有意思”,讲到某个人某件事时,他是沉醉的、忘我的、身置其中的。而他深入状态不可自制的兴奋与激动总是能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饱满积极的情绪。听他的课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享受。
  课间休息的时间,他喜欢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聊天。这时候的他,总是和婉宽厚,温和地微笑,那笑阳光迷人,使人不由自主的想靠近,以致过去了这么久的时间,我依然记得,依然想念。
  还好,我的微信里存着他的,我们还有共同的好友,我可以经常看看他们的朋友圈,时常了解他的近况,听一点关于他的消息。
  “十佳教师”、被评为副教授、被评为教授……十几年的时间,关于他的喜讯一次次传过来,为他欣喜的同时又觉得是这般的理所当然。
  自小就爱读“闲书”的李小龙,对文学有一种近乎执拗的热爱,以致考大学、选专业,志愿表上填的全部是中文系,所有的调剂都拒绝,如果要调剂到别的专业他宁愿不上大学。在这样的执拗下,他如愿进入中文系。进入中文系的李小龙很快便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做一名既能研究文学、又能把研究心得与人分享的老师。做研究,是他喜欢的,做老师亦是他喜欢的,在他心里,能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是充实的,也是幸福的。他的性格以及他喜欢与人分享的兴趣都证明老师是他最理想的职业选择。

教学:耕耘着、快乐着


  作为一名教师,他是优秀的。
  在李小龙看来,身为一名教师,首要工作就是把学生教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获得自我定位,促使他们成才。
  他关爱学生,体贴学生,急学生之所急,需学生之所需,他说:“多年来,我自己设定了一个底线,尽量不参加与教学或科研无关的事;但学生的活动我会尽量参加。”可见他把学生放在了心上,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把学生放在心里的老师,学生一定也是把他放在心里的。或许正因如此,他才以很高的票数获得“十佳教师”这样的称谓。这个奖项,不同于其他奖项,它是真正由学生推举评议出来的奖项,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对老师最大的认可和鼓励。在学生眼里,李小龙是一个热情的老师、宽厚的兄长、真挚的良友、亲切的伙伴。“慈爱有加”是学生给他的最贴切评价。
  作为老师,他希望学生能够在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因此他很少批评学生,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生面前,他是温和的“严师”,严格但不严厉,不苛求但有希求,他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珍惜短短几年的读书时光,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真正把经典读透、读通,做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他坚持每个星期开一次读书会,与学生一起持续三四个小时共读经典。他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看的书越多,心得和思考越多,对文学的理解也才会越通透。
  在教学上,他虚心求教前辈同仁,注重学生评价和反馈,打磨自身教学能力,并不断融合个人研究心得,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把教学从“技术”变为“艺术”。
  对 “怎样才能把课讲得更好”,他总结了三个方法:第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问老师”。他说:“刚留校的时候,对于如何把课上好是迷惘的,于是就向我的导师郭英德老师请教。”郭老师会去听他的课,并向他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重要的是,刚留校那几年,李小龙仍会坚持去听郭英德老师给本科生开的课。当他站在一名教师的角度再去听这些课时,就发现了一些以前当学生时候没注意的内容。“原来作学生时就是老师讲什么我听什么。当了老师之后我再去听课才发现,我的老师讲课的时候,会有对课堂的控制和安排,有对节奏的张驰与时间的调配。”在从容不迫、一张一弛之间,原来都是扎扎实实的“师范”功夫。李小龙还会去听文学院古代文学方向其他老师的课程,以便转益多师,砥砺教学的硬功夫;二是自己练习。在虚心求教的同时,李小龙不断打磨自己,在刚走上讲台的时候,为了做好充足的课堂准备,他曾经一板一眼地对着镜子练习,还让家人做他的听众,让他们来为自己的讲课挑刺,听听自己对节奏的把握和对课堂的控制有没有问题;第三是和学生的交流。在他看来,学生觉得课程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可以保持,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他的几个研究生助教给他提了很多意见,他都非常看重,而每学期末的学生评教和评语,他都全部保存在电脑里,认真看过之后,对照修改或调整。


  对于研究生教学,他提倡创新和独立见解,他说,大学的教育,还是要有创新的研究作根基,不能照本宣科。我们师大的学生分辨力是很强的,他们重视课堂上的实质性内容,宁肯牺牲趣味也愿意要干货。那么这个‘干货’就一定要从自己的科研中来。只讲书本上固定的陈词,没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一定说不透,也讲不深。文学研究中没有定论,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一定会把学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境界,学生才会被你感染和启发,以你的研究为引领,他们才会开掘出属于自己的文学宝藏。”因此,他一直以此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研究心得启发学生,调动每个学生全部的艺术想象,重新擦亮古典文化中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那些值得挖掘的瑰宝,让学生真正能够进入它,并且将之变成人生的重要部分。
  在学术研究上,李小龙注重每位学生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考。他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自己的学生看后,提出许多意见,甚至否定了文章的核心观点。尽管他还不能完全认同学生的某些看法,但坦言这些意见对他也很有启发。最主要的是,这个过程有两点让李小龙感到欣慰:1、学生敢于对老师的文章进行质疑,这是非常可贵的,这表明学生不迷信、不畏惧权威,有独立之精神;2、学生的质疑源于他自己的知识积累,有理有据,这表明学生有扎实的基础,有很好的学术潜力。虚心聆听、容纳异见,是对学生的爱护,对学术的尊重,也是一位学者广博的视野和胸襟所在。是为真、为诚、为善、为仁。

研究:辛苦着、幸福着


  所有的大学老师都不仅要教书,还要做学问、做研究,而每一位学术研究者无疑都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读书对资深“文青”李小龙来说,似乎比吃饭睡觉重要。他每天阅读的时间大多在十个小时以上。在别人眼里,十多个小時太可怕,简直是不可思议,而在他,依然觉得太少了,他甚至想如果不吃饭只看书、如果不睡觉只看书才好。对于读书,有些人是要咬着牙坐在那里读的,而他是要咬着牙从书本里抽身出去做别的事情。他对读书的热爱,全然到了“痴”的程度,中学时,和朋友一起畅想未来,他能想到最好的工作都是与书有关的,比如开一家出版社;比如当一个作家;比如成为一个藏书家……
  很显然,李小龙的愿望实现了,在研究方面,他选择文献学研究。如果说知识是藏在山洞中的财富的话,那么文献学就是那个“芝麻开门”的密码。在他看来,所谓的“文献学”,核心就是图书文献。文献学的内核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它几乎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因为,任何学科都存在文献的问题。
  可以说,文献学具体的学术训练就是要泡图书馆,把目录学中抽象的书名还原为真实的书,把版本学、校雠学中的概念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而热爱书籍既是研究文献学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标准——所谓最低,指的是,如果不热爱书籍,那就不必进来了;所谓最高,指的是,在文献学研究里,是否热爱,能否坐得住冷板凳。“坐得住冷板凳”这或许是李小龙最具备的一点,至于热爱,也必是具备的。一个好的研究者一定是爱好者。大三的一门选修课上,老师布置的任务是“随便”,他便高兴的选择了扬雄的《解嘲》一文来作注,这篇一千余字的文章,他注了数万字。那时还没有电脑,他是用一个笔记本来做作业的,每页只上面一两行写正文,下边二十多行都是注,甚至个别页的注会延伸到下一页去 ,这算是他最早不自觉的一种文献学训练吧。在李小龙看来,每个时代都应该做自己这个时代的文献整理,这样才能给后世一个这个时代应该有的交代。鉴于此,他日以继夜整理、校注古籍不辍,几年的时间,译注出版《墨子》、《西湖梦寻》《红楼梦问思录》等若干本书籍。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2020年出版的《红楼梦问思录》,这是他的“红楼梦导读”的课堂实录,与一般的《红楼梦》导读不同,这本书采用的是问题引入的方式,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读《红楼梦》。一章一节在对细节的分析讨论中逐步深入到《红楼梦》阅读的各个层面。书中回答了近百个初读者的刁钻问题,内容涉及覆盖了红楼世界的角角落落。另外,李小龙还告诉我们该读哪一种《红楼梦》,他让我们知道,原来版本与版本之间是有大差别的。




基于对书的爱好,李小龙也是一位古籍收藏爱好者

  研究是辛苦的,不管哪行哪业的研究都一样,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可能要更辛苦一点,原因是传统文化所面对的文献资料量非常庞大,其中的线索又非常隐秘,必须要静下心来去体察、摸索,才能够发现这些隐秘,才能够研究出货真价实的成果,这个过程辛苦且漫长。不过在李小龙看来,这种辛苦却也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爱书之人的幸福。
  基于对书的爱好,李小龙也是一位古籍收藏爱好者,在他看来,古籍收藏和传统文化是有联系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要依靠特定的载体存在,而古籍就是它的载体。古籍收藏和传统文化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现在很多古籍之所以被保留下来,有赖于一代一代藏家的收藏,收藏古籍的人越多,对传统文化抱有温情的人就越多,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也就更容易。而我们是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来建设我们的新文化的。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已经不知不觉扎根于李小龙的教育、工作、生活之中。
  或许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或许是个人品格的内在力量,在李小龙身上,能够看到传统文人那种处处自谦和时刻自审的品质,他总是那般的谦逊儒雅、平和有礼。
  作为一位学者,他的生活是纯粹的。吃饭,睡觉,教书,读书,著书,这便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因为纯粹,所以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所以不会有太多功利的计算,无功利心便能从中感受到研究的快乐。他说:“我之所以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名声,更多的鲜花、掌声,而是因为我真正热爱它”。
其他文献
对新加坡而言,也许追求创业成功率才是其科技创新孵化的亮点吧。  作为曾经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制造业、金融业等领域一直被外界所称道,但有观点认为,新加坡在新一轮以互联网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科技产业变革中落伍,在科技孵化领域也没有像以色列、中国那样遍地开花、成果斐然。然而多位新加坡资深人士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奉行实用主義的新加坡人在科技创新孵化领域有其自身特点。在新加坡顶级高校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
期刊
近年来,企业专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专利纠纷案件持续增多。知识产权保护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何影响?在知识产权愈发重要的情况下,企业该如何调整经营策略?  2020年底,国内LED芯片行业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排名第二的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卷入一起涉及LED芯片基础技术的专利纠纷,如此量级的两家公司爆发知识产权冲突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次诉讼对两家企业的影响  从2019年LED芯
期刊
八月的一个午后,在复兴门银河证券总部附近的COSTA咖啡厅,我见到了曹晖。和想象中一样,曹晖是个干练的女人,着装与握手都相当职业,周身散发着金融界精英的气场。  曹晖点了两杯咖啡,眼角挂着非职业式的真诚的笑,话语里透着谦和,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初次相见,已像老友。  “您比新闻图片中漂亮。”我边说边打开采访本和录音笔。曹晖爽朗一笑,接下来,对我的提问给出了诚恳而丰满的答案。榜样力量  我总相信
期刊
看了《扫黑风暴》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一定会想,绿藤市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里,有哪些违法犯罪行为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今天来说一说。  一、孙兴“酒后吐真言”,徐小山偷录视频意欲敲诈钱财,没想被孙兴发现后,孙兴主动向徐小山转账3000元,又以敲诈勒索报警。徐小山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有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
期刊
昆玉军休所很普通。它是全国1700多军休所之一,混迹在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外一片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楼之间,但住在这里的人可不普通。  他们平均年龄85岁,全部由中央警卫局离退休干部组成。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代伟人的警卫、保健、服务人员,长期在中南海工作,一生为党中央服务。这群八九十岁的老人虽然早已离开了中南海的工作岗位,但他们身上总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仔细品位总能让人深思和感动。他们眼中的
期刊
母亲的旗袍是她在出嫁时用七斗小麦换来了,算起来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  我想象不出母亲穿上旗袍是什么样子,因为从我记事起,我就根本没有见过母亲穿过旗袍,只是在我们关中地区盛行的农历“六月六日,晒丝绸”这天,我才得以亲眼看见被母亲一直压在箱底的旗袍。也就是在这天,我才得以亲眼目睹母亲的旗袍风采。这是一件深红色的丝绸旗袍,混着亮红色和暗蓝色的金丝线,其中好像还夹杂着黑色等其他色彩的痕迹。这件旗袍的内
期刊
纵贯北京城东西的干道——朝阳门至阜成门,是仅次于东西长安街的第二条大干道。在这数公里的街路两旁充斥着著名的文物景观,景点,漫步在此,体验京城悠久历史、灿烂文物,有着不错的感受。这条干道,你可知昨天的困难和沿途的掌故和历史?在朝阳和阜成这两座门楼之间,障碍物之多和闲事之繁在北京数一数二。  这条大街有著名皇家园林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内琼岛白塔、团城秀色、湖水荡漾、文物古香、林木青绿,总导致导
期刊
庚子年起始,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病毒疫情,从江城席卷了全国。整个中华大地在失去新春的喜悦之时,也停摆了所有。每个人将自己封在家里,然而那些肆虐的空气,依然无羁地肆虐着。在灾难面前,那些溯流而行的医护人员,在疫情的最前沿为我们守护最后的堤线。还有那些默默奉献者,在人人自危时,为守护一方安危默默奉献着。海淀政协委员,海淀大健康产业联合会会长韩笑冰,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者。  在北京经过了二次疫情之后的八
期刊
伴随着智能网联发展的春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大踏步向前,驶入智能网联发展快车道。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无人驾驶巴士已实现累计运营里程1300公里,累计体验人次500余人,已完成城市开放道路车联网(C-V2X)应用示范场景里程3.5km……天时地利  智能网联汽车是融合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自动驾驶技术与互联网通信技术相互促进、共同解决交通出行问题
期刊
只要付费后,代检人员就会安排“枪手”代替前往医院、疾控中心完成代检。  在代检这条黑色产业链条上,组织代检的机构、代检枪手以及寻求代检者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代检入刑是否可行?国家、体检机构与用人单位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消除代检这块顽疾?入职代检,达成的劳动合同无效  入职体检是企业等组织机构招聘员工的常见流程,也是企业掌握员工身体状况,进行人岗匹配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隐瞒身体患病的目的,常常有寻找“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