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hai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所以,作文在语文知识中具有一定难度。从目前学生现状看,有很多小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想要表达的欲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方法多种多样。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上音乐、体育、实验课或搞一次野游等集体活动时,学生都会展现出极大兴致,那是因为这些活动适合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的心理。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学生们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激起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猜谜语、讲故事、多人表演等等,都可以根据作文实际内容进行选择。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如: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
  3重视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
  3.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3.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加强口语训练,使学生更善于表达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口语训练是书面语言表达的基础。“作文就是写语”即是如此,让学生充分地说,使学生一吐为快,通过说训练可以将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升华。具体方法是:①选材定题,确定中心。这一步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材和中心,然后大家讨论,教师从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提示、引导、点拨、修正等过程,提高学生的选材、定题、定中心的能力。②编列提纲,构思腹稿。这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关键环节,需要学生细致地思考,怎样才能把储存的素材具体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列出各层次标题,然后进行自说、互说、提名说等。
  5重视作文的批改讲评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写的更好!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这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我相信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我认为做一个中学英语教师决不能没有激情,不富有激情的人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如何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觉得设法使英语课堂充满情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这是新课改给中学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激情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是激发学生情
期刊
“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的重要技能之一。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题必不可少。而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阅读者往往看见大量的阅读篇幅就头疼,所以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1 跨越生词障碍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若把阅读过程比作一条奔流的小溪,那么
期刊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1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节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求语文教学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新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评价要全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1坚持多元互动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1改变评价方式。评价多元化是当前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传统的评价
期刊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和“指挥”,提高课堂教学的愉快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具体方法如下:①做好第一堂课的愉快性、趣味性。②利用现代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愉快性和趣味性。③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④多用实物,多动手实验。⑤用形象生动、丰富而幽默的语言教学。⑥多开展课外活动。  【关键词】 愉快教育 趣味性    对中学生物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
期刊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懂得真善美,知道爱与恨;让他们本来就柔软的心受到安抚,感受到温暖。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以读为本是小学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的必然选择,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优势的发扬光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重视“读”的风气越来越浓,只要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就能听
期刊
充分发挥新教材中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跃的情绪状态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对识记材料的极大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就会感到新颖奇趣,容易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充分在感知中形成概念,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方法规律,形成各种学习能力。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
期刊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呢?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  1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
期刊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当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可指导生活。数学融入生活,如鱼得水。  1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活经验  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1借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学习数学。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