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清华园”,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起清华大学。这所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以严谨求实的学风以及开放的世界眼光,培育了无数高素质的人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徐州,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校名里同样有“清华”二字;它的校园,也叫“清华园”。它就是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近年来,该校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全人教育”为目的,积极推行初中阳光生活课程建设,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全面、心态健康、阳光的学生,现已成为铜山区素质教育的一个样板。
三驾马车的课程结构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走共同富裕之路’这一专题。请大家结合教材以及老师课前下发的材料,积极思考,对该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回顾。”这是3月21日下午,记者在清华中学九(10)班看到的场景,王艳丽老师正面向全校开设政治复习研讨课。尽管复习课相对枯燥,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应热烈,课堂互动频频,整节课节奏张弛有度,内容充实饱满。“这节课非常典型地体现了‘阳光课堂’的基本理念,目标明确,引导有力,学生参与积极,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乐。”经志芹副校长表示。
据了解,清华中学初中阳光生活课程这一设想最初就是致力于改变课堂教学生态,打造有效课堂,让学生能够享受课堂。“据我们观察,不少课堂存在着种种低效问题。课堂是学校教学最重要的阵地,只有课堂高效了,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宋成伟校长说,“为此,我们进行了‘阳光课堂’工程建设,抓住‘阳光’元素,将学生的主观感受、内在潜能的激发以及真实的收获作为标杆来衡量课堂的成败,突出生命在课堂上的成长高度。”
学校通过广泛地调研探讨,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课堂上,师生的精神状态要饱满,教师要通过努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快乐成长。这样的实践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英语教研组长程永军介绍说:“以前,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深度融入课堂,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随着‘阳光课堂’建设的推进,现在,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展示个性,自主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堂也变得更加自由、阳光、开放。”
“苏轼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文学大家的?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从他一生的经历中寻找答案。”古诗文阅读选修课上,王岳鸿老师正在给学生讲授苏轼的文学人生。“和平时的课堂比起来,这样的讲授更有趣,让我更加全面地感受到了苏轼的风采。”贺子萌同学课后这样评价道。
据介绍,“阳光课堂”之外,清华中学将选修课程的研发作为构建初中阳光生活课程的又一抓手,充分发挥全校教师的个性特长,开设了涵盖艺术、运动、科技、综合文化四大类别的七十余门选修课,打破行政班级授课制的局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起初,我们对学生的选修热情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有的教师也担心自己的课程可能面临‘冷场’的尴尬。事实却是,学生的热情相当高涨,大大出乎我们的料想。甚至有一学期,因为协调选修课程耽搁了时间,学生以为不再开设了,纷纷到校长室‘抗议’。”经志芹笑着说,“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将选修课程继续开下去,而且要开好的决心。”
初中阳光生活课程的最后一块拼图是活动课程。除了每日必做的广播操外,还有武术操、校园集体舞、篮球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每到春天,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节活动又准时拉开帷幕,其中既有运动会项目,也有科技发明展、书画展,以及诗文朗诵、征文比赛等。“活动课程的设置,缓解了学生的压力,释放了他们的精力,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经志芹说。
“阳光课堂+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构成了清华中学初中阳光生活课程结构的三驾马车,这让校园变得生动而多彩。
二“境”并举的氛围营造
“以往我总认为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听了符老师的这节课后,我认识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更有利于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老师王玲玲在观摩了一节示范课后,这样阐述自己的听课心得,她所说的符老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符永平。2014年,符永平应邀为清华中学全体数学教师执教了一节示范课,给该校教师很大的触动。“借鉴符老师的教学思想,我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发动学生寻找课本之外的方法,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是在学‘自己的数学’。”王玲玲说。
据了解,为使初中阳光生活课程能够更好地开展,近年来,清华中学努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次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从理论、实践等多个层面带动教师思想的进步。“这样的培训与学习往往选在课程建设的关键期、瓶颈期,通过专家引领,全体教师能够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为课程建设更加深入地推进贡献智慧。”经志芹说。例如2014年,学校在课程研发的关键期,邀请时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一军为教师作了题为《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拓宽了广大教师的视野。
清华中学还巧借各种资源,助力教师发展和课程建设。据音乐教师张晓敏介绍,2015年,河南省多位音乐骨干教师来校交流,“当时我们班正好上到戏曲这一单元,里面有豫剧的相关内容。教研组经过研讨,提出邀请河南的老师为同学们讲授豫剧。结果,不仅学生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豫剧艺术,而且我们也从中习得了很多知识” 。
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另一“境”便是清华中学的校园环境。学校精心营造精巧雅致的校园氛围:百米文化长廊阴刻着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精品,听荷溪边刻有朱熹的《观书有感》,九思园、静园、耕园、馨园、和园、省园也都各有其意、各具其韵。这些,让校园处处透着江南园林般的典雅、宁静之美,广大师生能够深刻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校园里还有两块左右对应的石碑,分别刻着“爱满天下”和“有教无类”,时刻提醒教师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其长处,要将爱的光芒辐射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够感知教育的温暖和力量。“通过这样的氛围营造,师生身处校园,触摸到的是文化,嗅到的是书香。他们向善求真的心理会因学校的一木一石而被激发。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我校初中阳光生活课程建设增添了阳光文化的底色。”经志芹说。 一心向“美”的目标追寻
教育是在发现美、创造美。对于清华中学初中阳光生活课程而言,这样的“美”则有两层具体含义:
一是不断地调整优化教学流程和评价标准,使得课程建设尽可能地趋向完美。据了解,基于初中阳光生活课程开设实际,清华中学在探索中,坚持融合性、开放性、投入性、活力性、辐射性、生成性六大原则,形成了一套符合校情学情的教学环节:自学交流→展示反馈→质疑拓展→总结巩固。同时,研究制定了“‘阳光生活课程’结构表”,内容分“国家课程”和“学校开发课程”两大类,规定了七、八、九年级学生每周必修或选修的科目,并附有“学期选修课程表”,从选修课名称、授课教师、人数要求、开设学段等方面一一做了说明。此外,“结构表”还分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设计了《“阳光课堂”评价标准》和《“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量化考评。“这些流程和标准的制定,让广大教师教有所依。”经志芹表示,“当然,这些规定也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比如,对于‘自学交流→展示反馈→质疑拓展→总结巩固’这一基本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以及具体的课堂活动内容灵活变通。”
清华中学还通过广泛调研,积极听取师生对于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为依据,调整相关选修科目和活动内容。“如果学生认为哪些活动没有继续办下去的意义,或者哪位教师觉得哪门选修课可以做更好的调整,我们就会尊重他们的意愿,通盘考虑后,在新的学年予以实施。总之,初中阳光生活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着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经志芹说。
“七年级时,我选修了擅长的舞蹈。课上,随着每一个动作的舒展,我忘记了繁琐的公式,留下了甜甜的微笑。进入八年级,我觉得有必要增加知识,因此选修了古诗文阅读。穿行在古代文学的字里行间,我追寻着古人逝去的风华。”初中阳光生活课程让独宜辰同学看到了自身的长处,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之路。这便是“美”的第二层含义: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可以说,几乎每一位清华中学的学生都有如此的感受和体会。“以前,高中学段的教师评价我校毕业生,时不时地就会提到‘后劲不足’四个字。而现在,他们更多地是夸赞我们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全面,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总有一项值得称赞。”美术教师庄丽的话里,透着欣慰和自豪。
“我觉得阳光课程已经完善得不可思议了。”采访快结束时,翟思研同学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当然还没有做到这样好。”宋成伟说,“但是,学生的肯定就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最大动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阳光课程的内涵,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
三驾马车的课程结构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走共同富裕之路’这一专题。请大家结合教材以及老师课前下发的材料,积极思考,对该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回顾。”这是3月21日下午,记者在清华中学九(10)班看到的场景,王艳丽老师正面向全校开设政治复习研讨课。尽管复习课相对枯燥,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应热烈,课堂互动频频,整节课节奏张弛有度,内容充实饱满。“这节课非常典型地体现了‘阳光课堂’的基本理念,目标明确,引导有力,学生参与积极,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乐。”经志芹副校长表示。
据了解,清华中学初中阳光生活课程这一设想最初就是致力于改变课堂教学生态,打造有效课堂,让学生能够享受课堂。“据我们观察,不少课堂存在着种种低效问题。课堂是学校教学最重要的阵地,只有课堂高效了,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宋成伟校长说,“为此,我们进行了‘阳光课堂’工程建设,抓住‘阳光’元素,将学生的主观感受、内在潜能的激发以及真实的收获作为标杆来衡量课堂的成败,突出生命在课堂上的成长高度。”
学校通过广泛地调研探讨,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课堂上,师生的精神状态要饱满,教师要通过努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快乐成长。这样的实践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英语教研组长程永军介绍说:“以前,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深度融入课堂,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随着‘阳光课堂’建设的推进,现在,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展示个性,自主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堂也变得更加自由、阳光、开放。”
“苏轼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文学大家的?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从他一生的经历中寻找答案。”古诗文阅读选修课上,王岳鸿老师正在给学生讲授苏轼的文学人生。“和平时的课堂比起来,这样的讲授更有趣,让我更加全面地感受到了苏轼的风采。”贺子萌同学课后这样评价道。
据介绍,“阳光课堂”之外,清华中学将选修课程的研发作为构建初中阳光生活课程的又一抓手,充分发挥全校教师的个性特长,开设了涵盖艺术、运动、科技、综合文化四大类别的七十余门选修课,打破行政班级授课制的局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起初,我们对学生的选修热情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有的教师也担心自己的课程可能面临‘冷场’的尴尬。事实却是,学生的热情相当高涨,大大出乎我们的料想。甚至有一学期,因为协调选修课程耽搁了时间,学生以为不再开设了,纷纷到校长室‘抗议’。”经志芹笑着说,“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将选修课程继续开下去,而且要开好的决心。”
初中阳光生活课程的最后一块拼图是活动课程。除了每日必做的广播操外,还有武术操、校园集体舞、篮球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每到春天,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节活动又准时拉开帷幕,其中既有运动会项目,也有科技发明展、书画展,以及诗文朗诵、征文比赛等。“活动课程的设置,缓解了学生的压力,释放了他们的精力,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经志芹说。
“阳光课堂+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构成了清华中学初中阳光生活课程结构的三驾马车,这让校园变得生动而多彩。
二“境”并举的氛围营造
“以往我总认为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听了符老师的这节课后,我认识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更有利于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老师王玲玲在观摩了一节示范课后,这样阐述自己的听课心得,她所说的符老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符永平。2014年,符永平应邀为清华中学全体数学教师执教了一节示范课,给该校教师很大的触动。“借鉴符老师的教学思想,我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发动学生寻找课本之外的方法,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是在学‘自己的数学’。”王玲玲说。
据了解,为使初中阳光生活课程能够更好地开展,近年来,清华中学努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次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从理论、实践等多个层面带动教师思想的进步。“这样的培训与学习往往选在课程建设的关键期、瓶颈期,通过专家引领,全体教师能够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为课程建设更加深入地推进贡献智慧。”经志芹说。例如2014年,学校在课程研发的关键期,邀请时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一军为教师作了题为《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拓宽了广大教师的视野。
清华中学还巧借各种资源,助力教师发展和课程建设。据音乐教师张晓敏介绍,2015年,河南省多位音乐骨干教师来校交流,“当时我们班正好上到戏曲这一单元,里面有豫剧的相关内容。教研组经过研讨,提出邀请河南的老师为同学们讲授豫剧。结果,不仅学生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豫剧艺术,而且我们也从中习得了很多知识” 。
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另一“境”便是清华中学的校园环境。学校精心营造精巧雅致的校园氛围:百米文化长廊阴刻着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精品,听荷溪边刻有朱熹的《观书有感》,九思园、静园、耕园、馨园、和园、省园也都各有其意、各具其韵。这些,让校园处处透着江南园林般的典雅、宁静之美,广大师生能够深刻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校园里还有两块左右对应的石碑,分别刻着“爱满天下”和“有教无类”,时刻提醒教师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其长处,要将爱的光芒辐射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够感知教育的温暖和力量。“通过这样的氛围营造,师生身处校园,触摸到的是文化,嗅到的是书香。他们向善求真的心理会因学校的一木一石而被激发。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我校初中阳光生活课程建设增添了阳光文化的底色。”经志芹说。 一心向“美”的目标追寻
教育是在发现美、创造美。对于清华中学初中阳光生活课程而言,这样的“美”则有两层具体含义:
一是不断地调整优化教学流程和评价标准,使得课程建设尽可能地趋向完美。据了解,基于初中阳光生活课程开设实际,清华中学在探索中,坚持融合性、开放性、投入性、活力性、辐射性、生成性六大原则,形成了一套符合校情学情的教学环节:自学交流→展示反馈→质疑拓展→总结巩固。同时,研究制定了“‘阳光生活课程’结构表”,内容分“国家课程”和“学校开发课程”两大类,规定了七、八、九年级学生每周必修或选修的科目,并附有“学期选修课程表”,从选修课名称、授课教师、人数要求、开设学段等方面一一做了说明。此外,“结构表”还分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设计了《“阳光课堂”评价标准》和《“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量化考评。“这些流程和标准的制定,让广大教师教有所依。”经志芹表示,“当然,这些规定也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比如,对于‘自学交流→展示反馈→质疑拓展→总结巩固’这一基本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以及具体的课堂活动内容灵活变通。”
清华中学还通过广泛调研,积极听取师生对于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为依据,调整相关选修科目和活动内容。“如果学生认为哪些活动没有继续办下去的意义,或者哪位教师觉得哪门选修课可以做更好的调整,我们就会尊重他们的意愿,通盘考虑后,在新的学年予以实施。总之,初中阳光生活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着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经志芹说。
“七年级时,我选修了擅长的舞蹈。课上,随着每一个动作的舒展,我忘记了繁琐的公式,留下了甜甜的微笑。进入八年级,我觉得有必要增加知识,因此选修了古诗文阅读。穿行在古代文学的字里行间,我追寻着古人逝去的风华。”初中阳光生活课程让独宜辰同学看到了自身的长处,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之路。这便是“美”的第二层含义: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可以说,几乎每一位清华中学的学生都有如此的感受和体会。“以前,高中学段的教师评价我校毕业生,时不时地就会提到‘后劲不足’四个字。而现在,他们更多地是夸赞我们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全面,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总有一项值得称赞。”美术教师庄丽的话里,透着欣慰和自豪。
“我觉得阳光课程已经完善得不可思议了。”采访快结束时,翟思研同学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当然还没有做到这样好。”宋成伟说,“但是,学生的肯定就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最大动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阳光课程的内涵,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