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教育观念也在更新,传统教育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革。传统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的,而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增加了一个教学媒体要素。这对初中生物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也顺时应势做了较大的变革,与之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变革。笔者所在学校就正在积极推行一种导学式高效课堂模式。
导学式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求知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该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前精心制作导学式教案,课堂上少讲、精讲、适时点拨,以学生自学为主。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特色形象和较强的交互性,便于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反馈,具有信息的共享性,有利于知识的同化。
那么怎样做到课件与导学教案、教材相得益彰?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觉得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课件设置情境,增色课堂。初中学生偏重形象思维,教材内容描述简洁但涉及的相关知识又广泛,因此,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动画渲染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这样一方面可弥补教材文字的空洞,丰富教材信息,另一方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的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如七年级课本绪言——走进生命科学,作为初中第一堂生物课,如何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他们对生物学持久的学习动机,是我们生物教师所密切关注的。因此可从网络搜集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应用知识,如仿生学、基因遗传工程、转基因技术及科学家袁隆平等信息,播放试管婴儿的视频,展示太空椒、多利羊、杂交水稻等画面。既丰富了教材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生命、生物学的敬重之情。
第二,利用课件突破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生物教材中很多知识涉及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如人体的消化吸收,视觉的形成;有的知识涉及微小的结构,如植物的双受精特点;有些需要动态的描述,如血液循环的过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等,这些知识仅靠教材的文本和简图进行自主学习显然比较困难,而在教材中这部分知识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些重难点内容,导学式课堂要求教师进行精讲点拨。而这些知识有时语言描述不易表达清楚,学生理解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它生动直观、色彩鲜明而且可以随时重现或暂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利用课件加强反馈,拓展课堂。导学式高效课堂模式要求有自主反馈环节。由于导学教案页面所限,反馈练习题量有限,怎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充分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呢?根据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使学习效果达到75%。因此可利用课件增加巩固课堂知识的一些练习,穿插于相应的教学时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及时反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讲人体的消化吸收时,可制作“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图”及相关练习题,学生既能感性地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说出消化道的组成,认识人体的消化腺,又可通过做题巩固知识。教师则在多媒体的即时互动中,了解学生知识的即时生成情况,及时诊断,有的放矢。
第四,使用课件演示实验,优化教学。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教学实验。初中生物课程安排了较多的演示实验,有些实验不是短时间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如八年级生物“对人体心脏结构的认识”,安排了心脏的解剖实验。教材库里有实验的视频可做课件素材,而且视频在播放时,也可根据学生要求随时暂停,以解答学生的困惑;也可用慢镜头让学生看清操作要领,掌握到位;也可用放大镜观看细微结构,如该实验中对心脏房室之间的瓣膜仔细观察,也可链接相关的思考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可见,恰如其分地利用课件完成演示实验,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也可提高实验的效果。(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刘 林
导学式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求知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该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前精心制作导学式教案,课堂上少讲、精讲、适时点拨,以学生自学为主。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特色形象和较强的交互性,便于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反馈,具有信息的共享性,有利于知识的同化。
那么怎样做到课件与导学教案、教材相得益彰?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觉得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课件设置情境,增色课堂。初中学生偏重形象思维,教材内容描述简洁但涉及的相关知识又广泛,因此,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动画渲染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这样一方面可弥补教材文字的空洞,丰富教材信息,另一方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的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如七年级课本绪言——走进生命科学,作为初中第一堂生物课,如何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他们对生物学持久的学习动机,是我们生物教师所密切关注的。因此可从网络搜集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应用知识,如仿生学、基因遗传工程、转基因技术及科学家袁隆平等信息,播放试管婴儿的视频,展示太空椒、多利羊、杂交水稻等画面。既丰富了教材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生命、生物学的敬重之情。
第二,利用课件突破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生物教材中很多知识涉及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如人体的消化吸收,视觉的形成;有的知识涉及微小的结构,如植物的双受精特点;有些需要动态的描述,如血液循环的过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等,这些知识仅靠教材的文本和简图进行自主学习显然比较困难,而在教材中这部分知识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些重难点内容,导学式课堂要求教师进行精讲点拨。而这些知识有时语言描述不易表达清楚,学生理解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它生动直观、色彩鲜明而且可以随时重现或暂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利用课件加强反馈,拓展课堂。导学式高效课堂模式要求有自主反馈环节。由于导学教案页面所限,反馈练习题量有限,怎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充分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呢?根据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使学习效果达到75%。因此可利用课件增加巩固课堂知识的一些练习,穿插于相应的教学时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及时反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讲人体的消化吸收时,可制作“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图”及相关练习题,学生既能感性地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说出消化道的组成,认识人体的消化腺,又可通过做题巩固知识。教师则在多媒体的即时互动中,了解学生知识的即时生成情况,及时诊断,有的放矢。
第四,使用课件演示实验,优化教学。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教学实验。初中生物课程安排了较多的演示实验,有些实验不是短时间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如八年级生物“对人体心脏结构的认识”,安排了心脏的解剖实验。教材库里有实验的视频可做课件素材,而且视频在播放时,也可根据学生要求随时暂停,以解答学生的困惑;也可用慢镜头让学生看清操作要领,掌握到位;也可用放大镜观看细微结构,如该实验中对心脏房室之间的瓣膜仔细观察,也可链接相关的思考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可见,恰如其分地利用课件完成演示实验,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也可提高实验的效果。(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