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管理似乎是个老调重弹的话题,但对于常常感到分身乏术的CIO而言,是否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技巧呢?
星期一上午8:40,李飞终于来到办公室,由于路上塞车严重,他已经迟到了10分钟。刚刚坐下,助理过来说,已经有供应商的人等在会议室了。最近公司正在考虑上ERP系统,目前还在选型的考察阶段,作为CIO的李飞是这次选型的主力,最近几个候选供应商一一上门来讲标。9点钟正式开始,在此之前,李飞打算处理一下已经爆满的邮箱电子邮件。除去垃圾邮件,还有几条重要信息需要他关注:一个是部门内的骨干小王因为私人问题想要离职,他需要了解具体情况看看能不能把小王留下;CEO的秘书发邮件告知,原本定于明天的会议提前到下午了;后天应邀出席的一个研讨会主办方请他提前把演讲PPT发过去。
李飞忙乱的一天就这样开始,跟各业务部门的协调、跟CEO沟通、跟供应商见面,还要处理IT部门的内部事务。忙得昏天黑地,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和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需要应付。在跟CEO的会议前,才发现准备提交的计划书有个细节忘记了修改;受到一再催促后,才完成各种需要阅读和审阅的文档;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以后才发现,原来今天是儿子的生日,自己竟然忘到九霄云外……这些事情一再发生,李飞越来越沮丧,脾气也越来越坏。到底是谁偷走了他的时间?(注:以上场景及人物皆为虚构)
现实中的CIO工作繁忙程度不亚于李飞,CIO是一群徘徊在业务和技术,管理和IT之间的人,他们既要充当CEO的企业信息化顾问,又要做各业务部门的协调者,同时还要管理自己的IT部门,冲在信息化实施的最前线——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他们的多重身份也意味着多重的担当和责任,在纷繁的工作中,他们总感到分身乏术,那么对于CIO的时间管理有没有一些实用的方法呢?听听几位CIO和时间管理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最重要的
时间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其中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有一个时间管理“四象限”的理论应用广泛。这个理论是说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表1所示:

很多职业经理人对这个理论都比较清楚,但应该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成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AMT培训师姚俊认为,在应用四象限理论时,需要对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区分。在管理工作中,紧急程度的区分比较容易,因为这个跟时间点有关,时间点越近越紧急;而根据重要程度的区分,相对来说就比较难,因为不同的人对重要的理解可能不同。比如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经理人而言,重要程度不一样,这件事情所处的象限也不同。所以要想管理好时间,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对自己、对企业是最重要,什么是头等大事。
对事情重要程度的区分跟企业和个人的价值观是相关的。对个人而言,价值观的不同就决定了重要事情的不同。有人认为事业是最重要,有人认为财富更重要,有人认为报效国家是最重要的等等。当不同人对此排序不同时,按照先后程度,工作安排也会不同。因此,对CIO来说,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其次要弄清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比如有人认为对企业来说,赚钱最重要的,但不一定所有企业都是这样。所以要想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要找到关键人物,这个人可能是公司的创始人或者公司的高层。姚俊说到他在大唐移动的经历,开始他认为企业都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但后来经过跟老总交流,他发现对大唐来说,有一件事情比赚钱更重要,那就是开发一种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所以弄清楚了企业的价值观,也就会产生了工作的优先级,才能把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结合起来,让两者相吻合,把工作安排趋同。
达芙妮中国总部IT部总监赵春雨认为,价值观对企业和CIO本人都很重要。由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IT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不同,什么事情对CIO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企业可能把IT作为一种战略变更工具,而在有的企业IT是一种支撑工具,在这两种情况下,CIO关注的重点自然就不同。对达芙妮来说,IT系统作为一种支撑工具,强调IT对业务的配合,目前的信息系统主要有POS,ERP,MIS,OA等。因此赵春雨在平时的时间分配上,也是把重点把精力放在对业务以及IT稳定性的关注中。
计划与执行
在明确了事情的优先级以后,就应该通过做计划来保证事情能够按照步骤和顺序完成。计划是时间管理的第一工具。对于CIO而言,制定个人和部门的计划是一项首先要做的事情。在计划的制定中,要充分应用20/80原则,把需要投入80%精力和20%精力的事情区分开来。
上海捷路信息技术中心经理童继龙说,自己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几个方面来展开: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业绩和取得竞争优势,参与业务部门的业务,从业务中提取IT需求;负责制定、组织、更新企业的IT战略规划,并制定计划完成这些规划;在企业的供应链中推广和营销企业信息化工作,建立一种企业的信息化文化;部门的员工培养、目标定制、激励与考核;以及具体的信息化项目,例如企业的DRP系统,邮件与IM系统,协同系统等;还有公司的网站的建设与运营,互联网营销与电子商务等。对他而言,计划、协调与沟通类的工作是需要集中80%的精力去做的,而具体的事务类,例如邮件系统的构建等,不会参与太多。
童继龙的计划是以周为单位制定的,在具体操作上主要通过公司的邮件系统及OUTLOOK的客户端来进行管理,同时也要求其他同事这么做。但是,计划不能够得到100%的执行,能落实的只是一部分。因为涉及到了协同,就会出现因为流程的问题,造成卡壳,从而执行不下去。例如,假设目前需要做一个搜索引擎的广告,想在下月初开始投放,但因为需要跟相关领导当面汇报,而如果他又恰好出差了,这个事情就得先放一放了。
作为忙碌的CIO,赵春雨自己对于时间管理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在这方面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他平时主要关注业务情况,考虑IT是否适合业务的需求;同时关注具体的项目进展情况;还有部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以及另外一些其他的事情。对这些事情,他的精力分配原则是首先弄清楚工作的重心,然后进行具体安排。他会把30%~40%的精力放在关注业务重点,以及考虑企业对IT的需要;20%~30%的精力关注外界的信息,包括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同行的发展情况等等;20%用于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另有10%用来应付不得不处理的一些事情。赵春雨自己的工作计划跟项目结合的比较紧密。对于项目的控制,因为其要受到业务部门以及需求紧急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根据自身的复杂程度,也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对项目控制的客观因素比较多,工作计划也要结合这个来制定。
在进行时间分配的时候,第二象限的工作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也就是那些非常重要又不太紧急的事情。很多经理人工作的效率之所以上不去,往往是不良的工作习惯造成的,在很多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时候,往往容易拖,拖到最后拖不下去了,就变成了重要而紧急的工作,就去连夜加班,变成了一个急救章,结果漏洞百出。所以很多救火的事情往往都是因为第二象限的事情没有做好。
另外,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以后,就要持之以恒的有步骤的按照计划来做。良好的计划需要有优秀的执行来配合,否则计划到最后还是一纸空文。企业里有很多时候,是项目很好、思路也很清晰、总体计划也有,可就是每个人的、每天的一个一个小时的计划和工作不到位,到最后,目标无法达成。
学会授权
CIO不必要每件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完成,要学会授权,能够利用团队的力量来完成工作,同时可以保留出必要的时间来做自己需要的事情。这是姚俊给CIO提的一个建议。他在平时工作中,接触到一些技术出身的CIO,因为自己的技术功底很厚,动手能力很棒,事事都想亲历亲为,遇到技术难题要亲自完成。这样的敬业精神固然可贵,但作为一个管理者,还需要提高下属在各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成长,从而为自己的人力资源做积累。这样在遇到一个项目时,才有更多资源就可以调配。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CIO不仅需要关注自己的时间计划,还需要对团队有个很好的管理和控制。赵春雨说,他对团队成员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人员的培训方面。培养团队成员项目管理的能力,提高其技术水平,而很多提高都是要通过实战来获得的,因此CIO只有合理授权,下属才能很快成长。在管理的内容上,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公司统一要求的,比如岗位指标,业务量,业绩考核等;另一方面是对员工个人发展方向的一个总体控制,如何更快地提高其业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对其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在大方向上把握好了,就不必在小的时间安排上斤斤计较。赵春雨不会对员工的时间安排做太多干涉,而且他对加班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反对加班。他认为,如果在工作任务分配准确的情况下,没必要加班,而如果员工不能在8小时内完成工作,可能是在技能、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谈到工作的分配,童继龙自己主要关注的是项目前期的事情,比如项目可行性、项目负责人、所需资源、效益分析等等,而项目的具体工作由部门的成员来完成,项目经理也可以由他们来担当。他对成员的管理是以月度的工作考核为主,详细的时间支配比较少。
经验分享
在谈到对时间管理的经验和体会时,姚俊、赵春雨、童继龙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姚俊:学习时间管理的理论知识,并更好地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尝试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践一遍,找出哪些方法适合自己,要让时间管理成为一种习惯。
赵春雨:时间管理的技能和方法还是很有用的,但关键是要结合自己所在的岗位环境,才能有很高的价值。
童继龙: 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公司还需要有时间管理的共识,能够充分协作;同时,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如果能够做到随时随地沟通与协作,那么计划才是有效的。
CIO时间管理的十大关键
一、设立明确的目标
二、列一张总清单,把今年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来,并进行目标切割
三.20: 80定律
四、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1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
五、和你的价值观相吻合,不可以互相矛盾
六.每一分钟每一秒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七.要充分地授权
八.同一类的事情最好一次把它做完
九.做好“时间日志”
十.时间大于金钱,用你的金钱去换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一定要跟顶尖人士学习
星期一上午8:40,李飞终于来到办公室,由于路上塞车严重,他已经迟到了10分钟。刚刚坐下,助理过来说,已经有供应商的人等在会议室了。最近公司正在考虑上ERP系统,目前还在选型的考察阶段,作为CIO的李飞是这次选型的主力,最近几个候选供应商一一上门来讲标。9点钟正式开始,在此之前,李飞打算处理一下已经爆满的邮箱电子邮件。除去垃圾邮件,还有几条重要信息需要他关注:一个是部门内的骨干小王因为私人问题想要离职,他需要了解具体情况看看能不能把小王留下;CEO的秘书发邮件告知,原本定于明天的会议提前到下午了;后天应邀出席的一个研讨会主办方请他提前把演讲PPT发过去。
李飞忙乱的一天就这样开始,跟各业务部门的协调、跟CEO沟通、跟供应商见面,还要处理IT部门的内部事务。忙得昏天黑地,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和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需要应付。在跟CEO的会议前,才发现准备提交的计划书有个细节忘记了修改;受到一再催促后,才完成各种需要阅读和审阅的文档;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以后才发现,原来今天是儿子的生日,自己竟然忘到九霄云外……这些事情一再发生,李飞越来越沮丧,脾气也越来越坏。到底是谁偷走了他的时间?(注:以上场景及人物皆为虚构)
现实中的CIO工作繁忙程度不亚于李飞,CIO是一群徘徊在业务和技术,管理和IT之间的人,他们既要充当CEO的企业信息化顾问,又要做各业务部门的协调者,同时还要管理自己的IT部门,冲在信息化实施的最前线——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他们的多重身份也意味着多重的担当和责任,在纷繁的工作中,他们总感到分身乏术,那么对于CIO的时间管理有没有一些实用的方法呢?听听几位CIO和时间管理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最重要的
时间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其中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有一个时间管理“四象限”的理论应用广泛。这个理论是说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表1所示:

很多职业经理人对这个理论都比较清楚,但应该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成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AMT培训师姚俊认为,在应用四象限理论时,需要对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区分。在管理工作中,紧急程度的区分比较容易,因为这个跟时间点有关,时间点越近越紧急;而根据重要程度的区分,相对来说就比较难,因为不同的人对重要的理解可能不同。比如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经理人而言,重要程度不一样,这件事情所处的象限也不同。所以要想管理好时间,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对自己、对企业是最重要,什么是头等大事。
对事情重要程度的区分跟企业和个人的价值观是相关的。对个人而言,价值观的不同就决定了重要事情的不同。有人认为事业是最重要,有人认为财富更重要,有人认为报效国家是最重要的等等。当不同人对此排序不同时,按照先后程度,工作安排也会不同。因此,对CIO来说,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其次要弄清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比如有人认为对企业来说,赚钱最重要的,但不一定所有企业都是这样。所以要想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要找到关键人物,这个人可能是公司的创始人或者公司的高层。姚俊说到他在大唐移动的经历,开始他认为企业都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但后来经过跟老总交流,他发现对大唐来说,有一件事情比赚钱更重要,那就是开发一种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所以弄清楚了企业的价值观,也就会产生了工作的优先级,才能把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结合起来,让两者相吻合,把工作安排趋同。
达芙妮中国总部IT部总监赵春雨认为,价值观对企业和CIO本人都很重要。由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IT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不同,什么事情对CIO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企业可能把IT作为一种战略变更工具,而在有的企业IT是一种支撑工具,在这两种情况下,CIO关注的重点自然就不同。对达芙妮来说,IT系统作为一种支撑工具,强调IT对业务的配合,目前的信息系统主要有POS,ERP,MIS,OA等。因此赵春雨在平时的时间分配上,也是把重点把精力放在对业务以及IT稳定性的关注中。
计划与执行
在明确了事情的优先级以后,就应该通过做计划来保证事情能够按照步骤和顺序完成。计划是时间管理的第一工具。对于CIO而言,制定个人和部门的计划是一项首先要做的事情。在计划的制定中,要充分应用20/80原则,把需要投入80%精力和20%精力的事情区分开来。
上海捷路信息技术中心经理童继龙说,自己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几个方面来展开: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业绩和取得竞争优势,参与业务部门的业务,从业务中提取IT需求;负责制定、组织、更新企业的IT战略规划,并制定计划完成这些规划;在企业的供应链中推广和营销企业信息化工作,建立一种企业的信息化文化;部门的员工培养、目标定制、激励与考核;以及具体的信息化项目,例如企业的DRP系统,邮件与IM系统,协同系统等;还有公司的网站的建设与运营,互联网营销与电子商务等。对他而言,计划、协调与沟通类的工作是需要集中80%的精力去做的,而具体的事务类,例如邮件系统的构建等,不会参与太多。
童继龙的计划是以周为单位制定的,在具体操作上主要通过公司的邮件系统及OUTLOOK的客户端来进行管理,同时也要求其他同事这么做。但是,计划不能够得到100%的执行,能落实的只是一部分。因为涉及到了协同,就会出现因为流程的问题,造成卡壳,从而执行不下去。例如,假设目前需要做一个搜索引擎的广告,想在下月初开始投放,但因为需要跟相关领导当面汇报,而如果他又恰好出差了,这个事情就得先放一放了。
作为忙碌的CIO,赵春雨自己对于时间管理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在这方面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他平时主要关注业务情况,考虑IT是否适合业务的需求;同时关注具体的项目进展情况;还有部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以及另外一些其他的事情。对这些事情,他的精力分配原则是首先弄清楚工作的重心,然后进行具体安排。他会把30%~40%的精力放在关注业务重点,以及考虑企业对IT的需要;20%~30%的精力关注外界的信息,包括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同行的发展情况等等;20%用于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另有10%用来应付不得不处理的一些事情。赵春雨自己的工作计划跟项目结合的比较紧密。对于项目的控制,因为其要受到业务部门以及需求紧急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根据自身的复杂程度,也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对项目控制的客观因素比较多,工作计划也要结合这个来制定。
在进行时间分配的时候,第二象限的工作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也就是那些非常重要又不太紧急的事情。很多经理人工作的效率之所以上不去,往往是不良的工作习惯造成的,在很多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时候,往往容易拖,拖到最后拖不下去了,就变成了重要而紧急的工作,就去连夜加班,变成了一个急救章,结果漏洞百出。所以很多救火的事情往往都是因为第二象限的事情没有做好。
另外,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以后,就要持之以恒的有步骤的按照计划来做。良好的计划需要有优秀的执行来配合,否则计划到最后还是一纸空文。企业里有很多时候,是项目很好、思路也很清晰、总体计划也有,可就是每个人的、每天的一个一个小时的计划和工作不到位,到最后,目标无法达成。
学会授权
CIO不必要每件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完成,要学会授权,能够利用团队的力量来完成工作,同时可以保留出必要的时间来做自己需要的事情。这是姚俊给CIO提的一个建议。他在平时工作中,接触到一些技术出身的CIO,因为自己的技术功底很厚,动手能力很棒,事事都想亲历亲为,遇到技术难题要亲自完成。这样的敬业精神固然可贵,但作为一个管理者,还需要提高下属在各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成长,从而为自己的人力资源做积累。这样在遇到一个项目时,才有更多资源就可以调配。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CIO不仅需要关注自己的时间计划,还需要对团队有个很好的管理和控制。赵春雨说,他对团队成员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人员的培训方面。培养团队成员项目管理的能力,提高其技术水平,而很多提高都是要通过实战来获得的,因此CIO只有合理授权,下属才能很快成长。在管理的内容上,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公司统一要求的,比如岗位指标,业务量,业绩考核等;另一方面是对员工个人发展方向的一个总体控制,如何更快地提高其业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对其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在大方向上把握好了,就不必在小的时间安排上斤斤计较。赵春雨不会对员工的时间安排做太多干涉,而且他对加班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反对加班。他认为,如果在工作任务分配准确的情况下,没必要加班,而如果员工不能在8小时内完成工作,可能是在技能、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谈到工作的分配,童继龙自己主要关注的是项目前期的事情,比如项目可行性、项目负责人、所需资源、效益分析等等,而项目的具体工作由部门的成员来完成,项目经理也可以由他们来担当。他对成员的管理是以月度的工作考核为主,详细的时间支配比较少。
经验分享
在谈到对时间管理的经验和体会时,姚俊、赵春雨、童继龙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姚俊:学习时间管理的理论知识,并更好地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尝试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践一遍,找出哪些方法适合自己,要让时间管理成为一种习惯。
赵春雨:时间管理的技能和方法还是很有用的,但关键是要结合自己所在的岗位环境,才能有很高的价值。
童继龙: 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公司还需要有时间管理的共识,能够充分协作;同时,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如果能够做到随时随地沟通与协作,那么计划才是有效的。
CIO时间管理的十大关键
一、设立明确的目标
二、列一张总清单,把今年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来,并进行目标切割
三.20: 80定律
四、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1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
五、和你的价值观相吻合,不可以互相矛盾
六.每一分钟每一秒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七.要充分地授权
八.同一类的事情最好一次把它做完
九.做好“时间日志”
十.时间大于金钱,用你的金钱去换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一定要跟顶尖人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