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影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并分析鼻窦CT及外周血细胞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的38例SNIP的临床资料,按Krouse分期方法进行临床分期,对比CT分期和实际手术分期的结果,研究CT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将所有病例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统计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机 构】
: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并分析鼻窦CT及外周血细胞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的38例SNIP的临床资料,按Krouse分期方法进行临床分期,对比CT分期和实际手术分期的结果,研究CT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将所有病例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统计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率(NLR)及鼻窦CT评分,对两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其他临床参数进行比较,研究相关因素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鼻窦CT对SNIP的侵犯范围判断的实际相符率达92.11%。淋巴细胞计数、NLR、鼻窦CT评分与SNIP术后复发有关,其中NLR和CT评分对SNIP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AUC分别为0.813、0.929,P<0.01)。当NLR=2.375时,预测SNIP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1.5%。当CT评分=5.5时,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6.3%。结论:鼻窦CT判断SNIP侵犯范围的准确性较高;淋巴细胞计数、NLR及鼻窦CT评分均是影响SNIP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其中NLR和CT评分对其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碳青霉烯类不同药物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及两药联用后癫痫是否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前后丙戊酸血药浓度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者两药联用后癫痫发作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丙戊酸与碳青霉烯类的6个药物联用,其血药浓度降幅均大于50%。合并用药对丙戊酸血药浓度降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a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常见的天然化合物,存在于3%的开花植物中,已经鉴定的PAs及其氮氧化物(PA N-oxides)约有660种,其中大多数具有肝毒性。据报道,含有PAs植物约有6000多种,主要包括菊科(Fab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紫草科(Boraginaceae)植物。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
景迈山是云南省普洱市境内的重要茶山之一,景迈山世居民族与茶为伴,常年种茶、饮茶,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创造了景迈山独特的民族茶文化,表现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精神内涵。对景迈山民族茶文化进行探究,对景迈山世居民族对茶的文化认知、价值肯定进行分析,对了解景迈山文化景观的千年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针对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内涵进行简单论述,对比分析高低语境的要素特点,并结合跨文化交际场景下的英语口语会话特征,探究其语言交流的方法。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有效展开语言交流,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化、一体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存在教学资源有限、课堂模式单一、与市场脱轨等诸多问题,导致学习者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提出"显性传授+隐性塑造"的双核模式,以此构筑四位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因子链,构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云南普洱澜沧景迈山和西双版纳勐海巴达山地理位置相近,均为知名古茶园所在地,但两者海拔跨度不同,导致原生垂直植被带存在差异。景迈山海拔跨度范围(850—1650米)小于巴达山海拔跨度范围(630—2150米),因此巴达山比景迈山多出一个垂直植被带,即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另外,由于地势较为平缓,景迈山茶园覆盖适宜野生茶组植物生长的整个海拔段,茶园与现存天然林呈马赛克状镶嵌分布格局;巴达山茶园则在高
过去曾对人手指尖发出的极微弱光(生物光子)进行了测定。本次针刺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对同经的商阳穴是否具有极微弱发光作了调查,并进行生物光信息分析,报告如下。方法:受试者为5名从事医疗工作的男性(40岁左右),测定前将手洗净,戴手套15min。测定在外部光线完全不能进入的暗室中进行,测定部位为右手食指的指腹及商阳穴。先测定指腹与商阳穴,针刺左手合谷穴
在水土资源紧张以及干旱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玉米生产面临巨大的挑战。采用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案。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如何利用作物自身的生理响应机制实现生物节水将是一种必然趋势。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通过调控作物生理生化过程实现生物节水的灌溉技术。然而关于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对玉米生长、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代谢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