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以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式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提升至更高档次和水平。本人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5年多来,对于新课程背景下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及质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英语 综合应用能力
一、活用教材,还原生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教具、学具、课本等)和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录音、电脑、录像等)在辅助教学上的不同特点,按照教材需要组合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变抽象为直观,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我自作了一些Flash动画,充分利用动态的画面揭示知识的关键环节—“正在进行”,这样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态语境中学习知识,并能在此情景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较大的强化。
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哑剧等手段把一切必要的事物表达出来,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教授新单词surprised(惊讶的)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英语小故事,在故事中插入了这个单词,并在讲到该处时作出惊讶的表情,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营造一种讲英语的氛围。例如在学习right、left、back等表示方位的单词时,为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首先作为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同参与绕口令的游戏。在活动中,我不断的发出:Attention、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集体的纠错,不但掌握了表方向的单词,同时还复习了祈使句的用法。
二、区别背景,认清异同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知语言,还要使学生知背景文化。如:我们平时常听到学生称呼他们的老师为“Teacher Li”(李老师),“Teacher Chen”(陈老师),即便对外籍教师也是如此称呼。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于称呼。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中小学的男教师为“Sir”,女教师为“Miss”。但不管英语和汉语之间有多少差异,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却有着众多相似和相通之处。例如:英美人极不喜欢13,这是因为《圣经》中记载的出卖耶稣的犹大就是他的第13个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中坐在第13个的也是犹大。而我们中国人极不喜欢数字的是4,究其原因是汉语中“4”与“死”谐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往往重视英汉之间的差异,而忽视英汉之间的相同,其实教学中把握着英汉之间的相通之处 ,一些难讲难练的词汇、语法、习惯用语也就迎刃而解了。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不少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碰上难点就用习惯用法、固定搭配之类的方式来解决,这显然是不动脑筋的搪塞之举,学生也不会满意这种答复。英语中有许多令人头痛的介词用法大都可以用思维的一致性来解释:如“我在第二中学教书”这个句子中的“在”有人用“in”,有人用“at”,中国人和英美人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吃、住和工作都在这个学校,那么你的活动天地就基本上限定在这个范围内,自然要用“in”了;如果仅在该校教书,不在该校吃、住,那么上完两节课就走的你肯定只把该校当作空间中的一个点罢了,自然要用“at”来表示。
三、以人为本,讲求艺术
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
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以及他们内心的丰富世界,而不是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的东西。应该“爱学生之所爱,想学生之所想,错学生之所错,乐学生之所乐”,充分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双方产生默契,进而形成教学合力,达到效果最优化的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善于做具体分析,保持冷静机智、明察善断,果断采取措施,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作出即兴安排。
四、分类设计,科学评价
就操作层面而言,课堂提问本身也要进行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从而更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实施正确、全面的评价,即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提问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由语言操练到语言产生的过程,要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不断发展的个体,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问题。同时,老师要能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適时调整自己的评价体系,要关注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使其均能感受到成功感,在点点滴滴中逐步培养他们的信心与兴趣。
此外,在5年多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要学以致用,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外,我还要求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要乐于、善于应用英语,最简单莫过于见面说“hello”,“请”说“please”,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年级的跨升,也还相应提高提倡说用英语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英语 综合应用能力
一、活用教材,还原生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教具、学具、课本等)和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录音、电脑、录像等)在辅助教学上的不同特点,按照教材需要组合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变抽象为直观,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我自作了一些Flash动画,充分利用动态的画面揭示知识的关键环节—“正在进行”,这样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态语境中学习知识,并能在此情景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较大的强化。
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哑剧等手段把一切必要的事物表达出来,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教授新单词surprised(惊讶的)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英语小故事,在故事中插入了这个单词,并在讲到该处时作出惊讶的表情,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营造一种讲英语的氛围。例如在学习right、left、back等表示方位的单词时,为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首先作为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同参与绕口令的游戏。在活动中,我不断的发出:Attention、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集体的纠错,不但掌握了表方向的单词,同时还复习了祈使句的用法。
二、区别背景,认清异同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知语言,还要使学生知背景文化。如:我们平时常听到学生称呼他们的老师为“Teacher Li”(李老师),“Teacher Chen”(陈老师),即便对外籍教师也是如此称呼。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于称呼。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中小学的男教师为“Sir”,女教师为“Miss”。但不管英语和汉语之间有多少差异,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却有着众多相似和相通之处。例如:英美人极不喜欢13,这是因为《圣经》中记载的出卖耶稣的犹大就是他的第13个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中坐在第13个的也是犹大。而我们中国人极不喜欢数字的是4,究其原因是汉语中“4”与“死”谐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往往重视英汉之间的差异,而忽视英汉之间的相同,其实教学中把握着英汉之间的相通之处 ,一些难讲难练的词汇、语法、习惯用语也就迎刃而解了。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不少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碰上难点就用习惯用法、固定搭配之类的方式来解决,这显然是不动脑筋的搪塞之举,学生也不会满意这种答复。英语中有许多令人头痛的介词用法大都可以用思维的一致性来解释:如“我在第二中学教书”这个句子中的“在”有人用“in”,有人用“at”,中国人和英美人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吃、住和工作都在这个学校,那么你的活动天地就基本上限定在这个范围内,自然要用“in”了;如果仅在该校教书,不在该校吃、住,那么上完两节课就走的你肯定只把该校当作空间中的一个点罢了,自然要用“at”来表示。
三、以人为本,讲求艺术
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
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以及他们内心的丰富世界,而不是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的东西。应该“爱学生之所爱,想学生之所想,错学生之所错,乐学生之所乐”,充分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双方产生默契,进而形成教学合力,达到效果最优化的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善于做具体分析,保持冷静机智、明察善断,果断采取措施,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作出即兴安排。
四、分类设计,科学评价
就操作层面而言,课堂提问本身也要进行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从而更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实施正确、全面的评价,即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提问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由语言操练到语言产生的过程,要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不断发展的个体,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问题。同时,老师要能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適时调整自己的评价体系,要关注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使其均能感受到成功感,在点点滴滴中逐步培养他们的信心与兴趣。
此外,在5年多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要学以致用,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外,我还要求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要乐于、善于应用英语,最简单莫过于见面说“hello”,“请”说“please”,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年级的跨升,也还相应提高提倡说用英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