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电力学院,上海 201300)
【摘要】: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不断地大幅度扩招,少数民族大学生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特殊团体,由于他们的民族习俗,对于校园生活的融入,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所以需要学校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
1、调研开展情况
本次调研覆盖上海电力学院各个二级学院,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186份。问卷设计共有37个问题,其中男生有120人,女生66人。经调查走访,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共有19个少数民族,大一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7%,大二大三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均衡,大四人数最少,仅占11%,其中维吾尔族人数最多,约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24%,回族、壮族、土家族、满族人数次之,其余14个少数民族较为均匀。其中共青团员学生人数高达82.26%,有4人已是党员,13人为预备党员,群众仅有16人。
2、少数民族学生大学生活现状
2.1学习
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学习方面,有的基础知识较牢固,有的不大扎实,其更本原因在于教科书的选择,有的地区用的是农村版本、有的地区用的是城市版本;有些地区小学就开设了英语教学,有的地区初中才开设;有的地区别说小学了,就初中毕业时都没见过电脑长什么样;考查学生时有的用的是一类考卷,有的用的是二类、三类,甚至是四类卷,现在到了大学,统一一个老师来教,所以出现了频率反差现象。因此,对于自己目前的成绩,仅有29%的学生的选择在较为满意及以上,说明这一部分同学在学习上问题不大;52%的学生对自己目前成绩的满意度为一般;19%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从调查结果上看,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其求助的主要对象是同学,其次为自己(自主思考或查阅资料),而选择向老师求助的学生人数最少。求助同学是因为图书馆里的书有时候找不到急需要找的答案,当然,课余时间,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学习;不选择向老师求助是因为在学习或作业时遇到问题老师不在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发现问题时都希望能够及时解决,而不是一拖再拖,所以向其他同学求助或自行思考比等待下一节课或答疑时间的来临要来得快得多。而这些困难又主要体现在一些科目中,比如“数学类”“英语类”“计算机类”及“专业课程”。在这四类科目中,同学们都认为原因是双方的,一方面之前已说过,学生基础有差异;另一方面老师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教学进度是否太快以至于学生跟不上,或在备课时、教学时是否因材施教了等等问题。
2.2人际交往
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语言不通,普通话不标准,交流时,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说家乡话,普通话受方言的影响而说得不好,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听不懂,但时间长了也就听懂了一些,而非少数民族学生说普通话,这些并不影响交流及感情。在遇到困难或不开心的事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向大学同学、室友倾诉、求助,说明在大学期间,大家确实能够相处和睦,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能在一起聊天、学习,没有限制,没有拘束,关系紧密,情谊深厚。但也有少數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平时交流机会不多,除了上课以外没有其他方面的交流,但没有出现矛盾。更可喜的是调查得知77%的汉族同学愿意接受和少数民族同学谈恋爱,他们认为没有民族之分,重要的是看两人之间的相处是否合适,随缘就好,不需要强求;17%的汉族同学认为不一定,但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看法,而遗憾的是竟然有6%的同学则选择了不愿意。由此看来,学校、社团、部门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以增进各民族学生交流的,这样,不仅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而且也是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相互认识、了解民族文化、增进友谊的机会。
2.3饮食习惯
由于区域不同,人们的饮食口味也不同。学校首先要考虑各地区学生的饮食差异,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特点,增加西北面食供应。增加清真食品窗口,并宣传到每个回族学生,尊重穆斯林学生的特殊饮食需求。在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中,听取学生关于膳食的反馈意见。另外,了解各少数民族节日及其习俗,结合民族节日给学生送去关爱与祝福。 根据实情多增加窗口,让学生在饮食方面得到保障。其次,学校食堂还要在价格方面考虑,因为学生中有从城市来的、有从农村来的;有高干子弟、有穷苦孩子。另外,学校食堂还要注意饮食质量,经调查:70%的同学反映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所谓民以食为天,身体是学习的保障。虽然如今人们已经不用为温饱而担忧,但饭菜是否好吃,直接影响饭前饭后人的状态与心情,因此,希望学校在此方面能够有所改进并努力做好。
2.4就业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所受教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语言等差异,他们的就业出路是一个很揪心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参加面试感受的分析发现,不同的用人单位表现出不同用人的理念,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非常看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现有工作经验、能力,在招聘面試中就侧重这方面的考核,要求也很严格。据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选人最看中的是工作经验,有37%的企业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时最缺乏的是工作经验,有23%的企业认为还缺乏专业知识,还有11.4%的企业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汉语表达能力。因而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59.68%感到就业压力过大,30.24%的学生认为未能就业是因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而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有63.32%的生活完全依靠父母,愿意通过自己努力过活的只有3.53%。从面临毕业的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问卷显示,有84.83%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人才招聘会,有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数追求高薪和高层次岗位。这说明汉语水平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困难,以及少数民族同学对于招聘会的不了解和不参与,造成就业渠道的狭窄。 2.5文化融入
不管哪个民族都有自己固守的文化,民族文化本就应该传承下来,调研结果表明,95%的少数民族学生身边的汉族同学不论是否了解其文化习俗,都会尊重他们的文化与习俗,但仍有3%的汉族同学不够尊重他们,并让他们感到很不愉快。对此,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都应该学会尊重、包容与理解。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人群接触过少,可能是语言的沟通能力不足,不愿意与其交流,这些同学则需要多增加与汉族同学交流的机会,通过与同学的相处慢慢改善。
3、促进少数民族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思考
3.1加强学风建设
针对这些学习自主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时间管理、制订学习计划、提供榜样学习和学习方法指导等,来帮助这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进行宣传,加大课外学困帮扶的针对性和持续性,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寻求帮助的主动性、自觉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普通话及汉语训练,帮助他们消除语言障碍,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3.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
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于2016年成立了民族事务部,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组织一系列活动,团结少数民族学生,送达关怀,给予帮助。 每学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校期间予以全程跟踪关怀与支持。并且会定期举报少数民族舞会,给同学们一个展现自己,展现民族文化的平台。
当然,学生民族来源的多样化,是高校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活动、组织少数民族文化沙龙、普及少数民族风俗常识等,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交流融合,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生动、多姿多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3就业指导
其实有很多的同学,他们有着抱负,有着自己的理想,但是因为家人或者其他的原因,他们从而放弃了最初的那份坚持,这样的人才流失,也是国家的损失。虽然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有一场校园招聘会,但往往前去投简历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汉族同学,反观少数民族同学,基本上没有人去。可能他们对于招聘会的理解不够,不了解招聘会会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索性就不去投简历了。
这些心理思想,也会给少数民族的同学造成很大的压力或者误解。虽然近几年,在国家的一系列扶持下,少數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渐渐有了起色,但仍然存在就业难题。希望学校在生涯规划及求职就业方面,要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多具體的帮助与指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毕业后的目标,是就业,还是考研,或者是出国深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简介:龙开锋(1994.09—),籍贯:贵州锦屏,院校学院:上海电力学院。
【摘要】: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不断地大幅度扩招,少数民族大学生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特殊团体,由于他们的民族习俗,对于校园生活的融入,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所以需要学校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
1、调研开展情况
本次调研覆盖上海电力学院各个二级学院,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186份。问卷设计共有37个问题,其中男生有120人,女生66人。经调查走访,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共有19个少数民族,大一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7%,大二大三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均衡,大四人数最少,仅占11%,其中维吾尔族人数最多,约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24%,回族、壮族、土家族、满族人数次之,其余14个少数民族较为均匀。其中共青团员学生人数高达82.26%,有4人已是党员,13人为预备党员,群众仅有16人。
2、少数民族学生大学生活现状
2.1学习
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学习方面,有的基础知识较牢固,有的不大扎实,其更本原因在于教科书的选择,有的地区用的是农村版本、有的地区用的是城市版本;有些地区小学就开设了英语教学,有的地区初中才开设;有的地区别说小学了,就初中毕业时都没见过电脑长什么样;考查学生时有的用的是一类考卷,有的用的是二类、三类,甚至是四类卷,现在到了大学,统一一个老师来教,所以出现了频率反差现象。因此,对于自己目前的成绩,仅有29%的学生的选择在较为满意及以上,说明这一部分同学在学习上问题不大;52%的学生对自己目前成绩的满意度为一般;19%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从调查结果上看,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其求助的主要对象是同学,其次为自己(自主思考或查阅资料),而选择向老师求助的学生人数最少。求助同学是因为图书馆里的书有时候找不到急需要找的答案,当然,课余时间,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学习;不选择向老师求助是因为在学习或作业时遇到问题老师不在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发现问题时都希望能够及时解决,而不是一拖再拖,所以向其他同学求助或自行思考比等待下一节课或答疑时间的来临要来得快得多。而这些困难又主要体现在一些科目中,比如“数学类”“英语类”“计算机类”及“专业课程”。在这四类科目中,同学们都认为原因是双方的,一方面之前已说过,学生基础有差异;另一方面老师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教学进度是否太快以至于学生跟不上,或在备课时、教学时是否因材施教了等等问题。
2.2人际交往
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语言不通,普通话不标准,交流时,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说家乡话,普通话受方言的影响而说得不好,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听不懂,但时间长了也就听懂了一些,而非少数民族学生说普通话,这些并不影响交流及感情。在遇到困难或不开心的事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向大学同学、室友倾诉、求助,说明在大学期间,大家确实能够相处和睦,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能在一起聊天、学习,没有限制,没有拘束,关系紧密,情谊深厚。但也有少數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平时交流机会不多,除了上课以外没有其他方面的交流,但没有出现矛盾。更可喜的是调查得知77%的汉族同学愿意接受和少数民族同学谈恋爱,他们认为没有民族之分,重要的是看两人之间的相处是否合适,随缘就好,不需要强求;17%的汉族同学认为不一定,但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看法,而遗憾的是竟然有6%的同学则选择了不愿意。由此看来,学校、社团、部门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以增进各民族学生交流的,这样,不仅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而且也是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相互认识、了解民族文化、增进友谊的机会。
2.3饮食习惯
由于区域不同,人们的饮食口味也不同。学校首先要考虑各地区学生的饮食差异,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特点,增加西北面食供应。增加清真食品窗口,并宣传到每个回族学生,尊重穆斯林学生的特殊饮食需求。在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中,听取学生关于膳食的反馈意见。另外,了解各少数民族节日及其习俗,结合民族节日给学生送去关爱与祝福。 根据实情多增加窗口,让学生在饮食方面得到保障。其次,学校食堂还要在价格方面考虑,因为学生中有从城市来的、有从农村来的;有高干子弟、有穷苦孩子。另外,学校食堂还要注意饮食质量,经调查:70%的同学反映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所谓民以食为天,身体是学习的保障。虽然如今人们已经不用为温饱而担忧,但饭菜是否好吃,直接影响饭前饭后人的状态与心情,因此,希望学校在此方面能够有所改进并努力做好。
2.4就业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所受教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语言等差异,他们的就业出路是一个很揪心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参加面试感受的分析发现,不同的用人单位表现出不同用人的理念,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非常看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现有工作经验、能力,在招聘面試中就侧重这方面的考核,要求也很严格。据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选人最看中的是工作经验,有37%的企业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时最缺乏的是工作经验,有23%的企业认为还缺乏专业知识,还有11.4%的企业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汉语表达能力。因而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59.68%感到就业压力过大,30.24%的学生认为未能就业是因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而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有63.32%的生活完全依靠父母,愿意通过自己努力过活的只有3.53%。从面临毕业的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问卷显示,有84.83%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人才招聘会,有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数追求高薪和高层次岗位。这说明汉语水平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困难,以及少数民族同学对于招聘会的不了解和不参与,造成就业渠道的狭窄。 2.5文化融入
不管哪个民族都有自己固守的文化,民族文化本就应该传承下来,调研结果表明,95%的少数民族学生身边的汉族同学不论是否了解其文化习俗,都会尊重他们的文化与习俗,但仍有3%的汉族同学不够尊重他们,并让他们感到很不愉快。对此,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都应该学会尊重、包容与理解。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人群接触过少,可能是语言的沟通能力不足,不愿意与其交流,这些同学则需要多增加与汉族同学交流的机会,通过与同学的相处慢慢改善。
3、促进少数民族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思考
3.1加强学风建设
针对这些学习自主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时间管理、制订学习计划、提供榜样学习和学习方法指导等,来帮助这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进行宣传,加大课外学困帮扶的针对性和持续性,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寻求帮助的主动性、自觉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普通话及汉语训练,帮助他们消除语言障碍,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3.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
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于2016年成立了民族事务部,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组织一系列活动,团结少数民族学生,送达关怀,给予帮助。 每学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校期间予以全程跟踪关怀与支持。并且会定期举报少数民族舞会,给同学们一个展现自己,展现民族文化的平台。
当然,学生民族来源的多样化,是高校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活动、组织少数民族文化沙龙、普及少数民族风俗常识等,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交流融合,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生动、多姿多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3就业指导
其实有很多的同学,他们有着抱负,有着自己的理想,但是因为家人或者其他的原因,他们从而放弃了最初的那份坚持,这样的人才流失,也是国家的损失。虽然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有一场校园招聘会,但往往前去投简历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汉族同学,反观少数民族同学,基本上没有人去。可能他们对于招聘会的理解不够,不了解招聘会会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索性就不去投简历了。
这些心理思想,也会给少数民族的同学造成很大的压力或者误解。虽然近几年,在国家的一系列扶持下,少數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渐渐有了起色,但仍然存在就业难题。希望学校在生涯规划及求职就业方面,要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多具體的帮助与指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毕业后的目标,是就业,还是考研,或者是出国深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简介:龙开锋(1994.09—),籍贯:贵州锦屏,院校学院:上海电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