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特点探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ond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知行合一”的观念是阳明心学的重要内容,在王阳明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中的地位也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基于朱熹“知先行后”的弊端,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调“践履德行”,王阳明认为“知行”是“良知”本体,并且还强调只有“行”后才能得到真知,注重实践的重要性。“知行合一”是体现主体能动性的哲学命题,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的一个缓解,表明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希望在理论和实践上统一的一次伟大尝试。
  【关键词】: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特点
  1 “知行合一”思想与“知行”传统概述
  “知行”的哲学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和表现形式,“知行”关系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知行先后,知行高低,知行难易等论争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哲学问题中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唯物唯心的争论焦点。“知行合一”也一直发挥着伦理规范的作用 。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明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知行合一 ”是王阳明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对现在的伦理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先秦时代起,对知行关系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尚书》中就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相关描述,之后孟子提出“知先行后”的知行分离论,荀子也提出了“行先知后”的论述,到宋朝程朱的“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的论断,然后经王守仁的 继承发展,提出“销行以归之”知行合一的观点,虽然带有道德形而上色彩,在当时也是十分超时代的理论。
  “知行合一”观点的提出是有历史条件的,王杨明以“良知 ”为本,“知行”迸进。王阳明明确提出了道德认识论,对“知”与“行”提出了明确的解释,其提到“不行不足谓之知”,十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首次将理论实践统一的 最初尝试,强调知行二者的相互作用和渗透,认为应该化为知识为德性,再化德性为德行,从而实现知行的辩证统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提出背景比较特殊,明朝中期是朝纲混乱,政治腐败,宦官掌管权力,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拔地而起,王阳明作为儒学大师,其基本的立场还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王阳明提出要做到知行合一,倡导人民身体力行,重视“事上磨炼”。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提出是在明武宗正德四年,其理论的提出有着针对性的社会条件,在上文中有相关的阐述,他针对时弊,对道教持批判继承的作用,他对道家消极因素进行了批判,否认道家消极避世,抛弃人伦事务的观点,同时也肯定道家的修身之道,支持道本论、心本论、追求自由的境界以及内外兼顾的工夫论。
  2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中的自由意志
  “知行合一”这一命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知”的含义有很多,与理、心、是非之心等等有很多关联。宋朝哲学家为了证明传统道德的合理性以及权威性,在其哲学理论体系中首先论证了本体,也被称为形上之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可以认为是“知行合一”思想中自由意志的针对性论述。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念包含基本哲学性问题,即使知的本体与行动关系之间的问题,根据王阳明的论述进行逐一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知的本体”与行动的关系问题已经涉及,但是王阳明在“意”这个名词上没有做很明确的解释,所以在一些特定的问题论述上出现了混乱和自相矛盾。王阳明的大体思路是如果每个人有积德行善的意愿,那么积德行善就是一种顺应自己内心召唤的行为,从而就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社会也会因此和睦。这样的观点对当代的道德哲学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行动的本源可能不是理性的分析,也并不是感性的冲动,而是人的“本心”,内心固有的美德。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侧重点在于修身养性,在于培养“知的本体”的培养,人心向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他认为“良知”是人的本体,充分体现发挥自由意志的能动作用。在古代哲学史上,“知行”这一概念是自由意志的重要环节,也是千百年来哲学家们希望建立统一理论和实践的一次伟大实践。
  3 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态度
  王阳明作为明代主观唯心主义大哲学家,“知行合一”的提出是对“知行”关系的一种创新,王阳明哲学体系立足于人的感知,认为人性的伟大与崇高需要除去人的感性冲动,认为哲学创造的基础就是认识自己的本心,所谓“知吾心”,但其也一定的局限性,反对对现实世界的科学分析和认识,认为应该以良知代替知识,以道德代替学问,这样很容易导致科学蒙昧,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但是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王阳明针砭时弊,极力提倡“象山之学”,鼓励人们冲破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打破人们对程朱理学的盲目尊崇,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4 結语
  “知行”这一范畴在哲学上十分重要,对代代人的伦理塑造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程朱理学强调“知”的主导作用,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否定人的本性,以超凡入胜为目标,超出了现实,导致了对人胜利欲望和无知需求的漠视,王阳明创新了“知行”关系,提倡“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成为了后代研究的热点命题,对整个学术界以及社会有着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平略.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构建方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30-34.
  [2]李中林. 基于知行合一的手動用具设计探讨[D].南昌大学,2013.
  作者简介:彭啸,女,1990年4月出生,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儒家哲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其他文献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摘要】:量词是汉语词汇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之一。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名量词中,在语义上能够体现形状特征的量词是形状量词。本文从现代汉语量词体系中筛选出形状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在原型理论的框架内,基于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定性分析确定各形状量词的原型特征,并试图总结出形状量词内部的认知规律,以期进一步揭示量词的本质以及量词与名词搭配的深层认知规律。  【关键词】
期刊
(昭通学院管理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现实性、客观性,这些特性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
期刊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新疆大学来学习汉语学习或学习专业课。本项目旨在从入院本科留学生专业学习的角度对留学生在新疆大学专业学习的现状和问题做出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入院本科留学生学习质量提出对策。  【关键词】:入院本科;留学生;专业学习  一、引言  近些年,我校的留学生数量增加得
期刊
【Abstract】:Township landscape and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whe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full swing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
期刊
(龙陵县回欢完全小学,云南 保山 678300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发生较大的转移,尤其是中部、西部地区的山区劳动力都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在这股浪潮之下就衍生了一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年龄不一,从刚出生至18岁未成年这个年龄段。由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与父母分离在心理上极易出现问题,如:人际交往关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焦虑感等方面问题突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少
期刊
(云南省个旧市第十五中学,云南 个旧 661000)  【摘要】:美术鉴赏是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体验;教学  美术鉴赏课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必修的一门
期刊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这给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管理事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文化适应性问题遂成为热点问题之一。本课题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疆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了解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同时摸索留学生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
期刊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当今社会美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对美术的学习而成就自己的艺术梦想。但当前的应试教育主要是以培养绘画技巧为主,而将艺术理论与绘画技巧的教学分离开来,这同样不利于学生艺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当前的美术理论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美术理论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因此导致了许多学生对于美术理论学习缺乏興趣,兴趣的缺失又使得美术理论课教学更加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摘要】: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法家学派堪称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瑰宝,而秦朝无疑是法家思想的实践之地,也是法家思想人物大展身手之地。先秦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秦国和统一后的秦王朝的主导政治思想,自从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完成了法家的系统理论后,全面执行法家思想路线的就是李斯。他的法家思想极具功利性和实用主义色彩,这也是他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其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在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时,便开始了血腥的大屠杀。而一群留在南京的外国传教士则以自己的行动帮助和救助难民。在南京的岁月,福斯特用双手帮助难民,用行动传播教义,用相机记录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本文拟用史料初探福斯特在南京期间的传教行为,并为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福斯特;难民;传教  1937年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