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实践经验探讨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的认识、历史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认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5 -01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已实施了几年,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些看法和见解,有的颇有意义,有的需要更正,更多的则需要在探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以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理论,从而来指导新课程下的教改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面来谈谈我对创新的认识和学生历史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阐述各种历史概念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当前,围绕着“创新”和“创造”,在新课程中形成了许多新概念,人们用的较多的,如“历史创新教育”、“历史创造能力”、“历史创新意识”、“历史创新精神”等等。然而,由于在实践中人们对上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有许多模糊的地方,在贯彻落实的时候,也就出现了一些偏差。其集中表现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历史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在历史教学的多项目标中,过分强调所谓“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整个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方向和“唯一”目标的气氛越来越浓。因此,在新课程中能否科学地认识“创新”、“创造”问题,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对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来说,意义重大。
我们认为,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能力”,首先应该规范各种有关“创新”、“创造”概念的表述,并对这些概念本身进行科学的定义。这是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必备前提和重要条件。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势必会使当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教育新思想的工作,缺乏应有的扎实基础,这样不仅可能会导致本来是一种很好或很有价值的历史教改思路或设计,在实践中无法实现,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会对历史基础教育科学体系的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历史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处于落后的尴尬位置,更得不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二、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是需要通过一个明显阶段性的漫长过程,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
创造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简单说,它是个体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化,是以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托的一种行为表现。就个体人的创造能力来说,其所必备的心理因素或者说素质,是通过先天遗传得来的;而这种心理活动的不断外化,即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则是后天的事情。因而,人的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可分成若干阶段的。它们相互融合,但同时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可是,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有许多提法和做法,却忽视了创造能力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上述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过于笼统地使用“创造能力”这一概念,从而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造成了一个误区,即脱离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和中学生自身发展水平与规律的要求和制约,过分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在新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它也与历史教育各项目标的落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改革中学历史教育,是有效培养中学生历史创强的意识和历史创新思维习惯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呢?由于目前一般都把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归属于能力的范畴,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教学目标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首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包含着一定的能力成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它们与其他各项能力一起,共同构成了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的内容;同时,历史教学中的各项具体能力培养里,又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再如,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又一重要能力,如果采用一般思维的智力品质分类方法的话,完整意义上的历史思维可以划分为历史再现性思维和历史创造性思维。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能力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当务之急。
其次,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与历史知识相互依存。
大量的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已知的知识和信息为前提条件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是与其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分不开的。离开了已知的知识和经验就没有发明和创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在新课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测量和评价之间都有着广泛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真正要做到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就必须从历史教育的整体改革入手,全面解决当前历史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问题。我愿意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去开创自己教学一块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韩飞.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J].学科教育,2002(2).
[2]马平的.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师素质[2].福建三中,2002.
[3]张增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J].历史教学,2002(2).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认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5 -01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已实施了几年,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些看法和见解,有的颇有意义,有的需要更正,更多的则需要在探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以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理论,从而来指导新课程下的教改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面来谈谈我对创新的认识和学生历史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阐述各种历史概念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当前,围绕着“创新”和“创造”,在新课程中形成了许多新概念,人们用的较多的,如“历史创新教育”、“历史创造能力”、“历史创新意识”、“历史创新精神”等等。然而,由于在实践中人们对上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有许多模糊的地方,在贯彻落实的时候,也就出现了一些偏差。其集中表现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历史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在历史教学的多项目标中,过分强调所谓“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整个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方向和“唯一”目标的气氛越来越浓。因此,在新课程中能否科学地认识“创新”、“创造”问题,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对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来说,意义重大。
我们认为,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能力”,首先应该规范各种有关“创新”、“创造”概念的表述,并对这些概念本身进行科学的定义。这是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必备前提和重要条件。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势必会使当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教育新思想的工作,缺乏应有的扎实基础,这样不仅可能会导致本来是一种很好或很有价值的历史教改思路或设计,在实践中无法实现,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会对历史基础教育科学体系的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历史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处于落后的尴尬位置,更得不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二、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是需要通过一个明显阶段性的漫长过程,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
创造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简单说,它是个体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化,是以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托的一种行为表现。就个体人的创造能力来说,其所必备的心理因素或者说素质,是通过先天遗传得来的;而这种心理活动的不断外化,即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则是后天的事情。因而,人的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可分成若干阶段的。它们相互融合,但同时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可是,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有许多提法和做法,却忽视了创造能力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上述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过于笼统地使用“创造能力”这一概念,从而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造成了一个误区,即脱离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和中学生自身发展水平与规律的要求和制约,过分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在新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它也与历史教育各项目标的落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改革中学历史教育,是有效培养中学生历史创强的意识和历史创新思维习惯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呢?由于目前一般都把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归属于能力的范畴,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教学目标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首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包含着一定的能力成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它们与其他各项能力一起,共同构成了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的内容;同时,历史教学中的各项具体能力培养里,又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再如,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又一重要能力,如果采用一般思维的智力品质分类方法的话,完整意义上的历史思维可以划分为历史再现性思维和历史创造性思维。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能力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当务之急。
其次,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与历史知识相互依存。
大量的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已知的知识和信息为前提条件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是与其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分不开的。离开了已知的知识和经验就没有发明和创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在新课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测量和评价之间都有着广泛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真正要做到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就必须从历史教育的整体改革入手,全面解决当前历史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问题。我愿意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去开创自己教学一块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韩飞.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J].学科教育,2002(2).
[2]马平的.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师素质[2].福建三中,2002.
[3]张增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J].历史教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