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女的面包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799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老板娘。
  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了,她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错过婚姻的女人真不少,但同玛莎小姐一比,她们的条件可差得远啦。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
  他说英语时带很重的德国口音。他的衣服有的地方磨破了,经过织补,有的地方皱得不成样子。但他的外表仍旧很整饬,礼貌又十分周全。
  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却可以买两个。除了陈面包之外,他从来没有买过别的东西。
  有一次,玛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顧客是艺术家。毫无疑问,他准是住阁楼的人物,他在那里画画,啃啃陈面包,呆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里各式各样好吃的东西。
  玛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面包卷、果酱和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
  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猜测得是否正确,她把以前拍买来的一幅绘画从房间里搬到外面,搁在柜台后面的架子上。
  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矗立在画面的前景。此外,还有几条小平底船,有云彩、苍穹和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
  “两个陈面包,劳驾。”
  “夫人,你这幅画不坏。”她用纸把面包包起来的时候,顾客说道。
  “是吗?”玛莎小姐说,她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便大为高兴。“我最爱好艺术和……” “和绘画。”她改口说。“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
  他拿起面包,欠了欠身,匆匆走了。
  是啊,他准是一个艺术家。玛莎小姐把画搬回房间里。
  他眼镜后面的目光是多么温柔和善啊!他的前额有多么宽阔!一眼就可以判断透视法——却靠陈面包过活!不过天才在成名之前,往往要经过一番奋斗。
  最近一段时间他来的时候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似乎渴望着同玛莎小姐的愉快的谈话。
  他一直买陈面包。从没有买过蛋糕、馅饼,或是她店里的可口的甜菜点。
  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的食物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来。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
  玛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熬了一种神秘的温棒子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
  一天,那个顾客又像平时那样来了,把五分镍币往柜台上一捆,买他的陈面包。玛莎小姐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
  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会这样做的。玛莎小姐突然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
  柜台后面最低的一格架子里放着一磅新鲜黄油,送牛奶的人拿来还不到十分钟。玛莎小姐用切面包的刀子把两个陈面包都拉了一条深深的口子,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
  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他们分外愉快地扯了几句。顾客走了,玛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
  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绝对不会的。食物并不代表语言。黄油并不象征有失闺秀身份的冒失行为。
  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时的情景。
  他会放下画笔和调色板。画架上摆着他正在画的图画,那幅画的透视法一定是无可指摘的。
  他会拿起干面包和清水当午饭。他会切开一个面包……想到这里,玛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吃面包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只把黄油塞在里面的手呢?他会不会……
  前门上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
  玛莎小姐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她以前从没见过,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
  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捏紧拳头,狠狠地朝玛莎小姐摇晃。竟然向玛莎小姐摇晃。
  “Dummkop!(笨蛋!)”他拉开嗓子嚷道,接着又喊了一声Tausendonfer!(五雷轰顶的!)或者类似的德国话。
  年轻的那个竭力想把他拖开。
  “我不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非跟她讲个明白不可。”
  他擂鼓似的敲着玛莎小姐的柜台。
  “你把我给毁啦。”他嚷道,他的蓝眼睛几乎要在镜片后面闪出火来。“我对你说吧。你是个讨厌的老猫!”
  玛莎小姐虚弱无力地倚在货架上,一手按着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
  “走吧,”他说,“你也骂够啦。”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拖到门外,自己又回来了。
  “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你,”他说,“那个人姓布卢姆伯格。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
  “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五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
  “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
  玛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哗叽衣服。接着,她把温棒子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
  (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王老师点读】
  这篇小说设置了一个合理又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令人为之惊叹,揭示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不要主观臆断的哲理。悬念设置这一写作方法使读者耳目一新,这篇小说采用了多重悬念,小说开门见山地说明女主人公有一颗多情的心,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中年人的外貌、动作描写同他的设计师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高潮部分,欧·亨利运用设悬再释悬的方法,把人物的发怒写在前面,把原因放在后面,这样的设计将读者的好奇心带到极点。最后谜底揭开,既在情理之中,更在意料之外,展示了微型小说的吸引艺术。
其他文献
王伟珍,浙江省青田县伯温中学高级教师,丽水市学科带头人。曾获丽水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全国“教育艺术杯”初中语文课堂大赛一等奖。在《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均发表过论文。潜心课堂教学研究,对课堂教学热情如一,追求“简约、灵动、文气”的语文课堂。  古人写章回小说,每到一章结尾,常有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后事究竟如何?就
期刊
王雅红,浙江省平湖市文涛中学语文教师,现交流于平湖市林埭中学,嘉兴市第十三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贾龙弟名师网络工作室成员、平湖市初中语文“智慧教育空中课堂”讲师团成员。  (注:以下學生均来自浙江省平湖市文涛中学,文中不再标注)  一 列提纲:《 二三事》的写作提纲  《老沈二三事》的写作提纲  文章的中心:老沈爱抽烟,他很爱我。  1. 开门见山,简单交代老沈爱抽烟,但在家却很少抽,并选取一个
期刊
在这个世界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我的家乡——一座顶小的城,名叫慈城。  慈城分新、旧两个城区,新开发的城区当地人都叫“新城那边”。而我真正熟悉的是老慈城,或者说是老慈城的一条街几条巷罢了。  历史总是很神奇,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宁绍平原的一个拐弯处,筑了这座城。于是,有了现在一大串的人、一大串的房子和一溜儿一溜儿的田地。而恰好,我的祖辈在这里早早安了家,于是,那些人,他们成了我的亲
期刊
“什么,采访?”当语文老师布置完本周写作实践,教室里顿时炸开了窝。“学校那么多的老师,该找谁呢?”思来想去,我决定选择严厉、较真的闫老师,作为我采访的首选对象。  午餐一结束,我一路小跑,兴冲冲地来到闫老师的办公室,刚想敲门,突然发现手不自觉地有点抖。要知道闫老师在我们心中一直都是很“威严”的。我深深吸了三口气,再轻轻地叩了三下门。  “请进!”一声清脆的声音传来,我打开门的那一刻,我的手脚有点不
期刊
曾黎明,杭州天外教育集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主持集团名师工作室,杭州市教育科研大众评审专家,浙江省级、杭州市级精品课程获得者,主持多项省级、杭州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曾获省市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浙江省中小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初中和高中語文教学一线实践研究颇有心得,倡导学生写作要以文化的名义,绽放生命的精彩。  (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杭州天目双语实验学校,文中不再标注)
期刊
弹唱会上漂亮姑娘真多,全是从城里来的。老头儿们也着实修饰了一番,不约而同地戴上了豪华隆重的传统帽子。一顶一顶蒙着绸缎的面子,翻着狐狸皮的金毛,又高又沉,也不管会不会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小孩子们一个个被包裹得花花绿绿,闪闪发光。尤其是刚刚举行过割礼仪式的孩子,还披着金丝绒斗篷,背后挂着猫头鹰或白天鹅的羽毛,神气活现。最出风头的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孩,穿着一件半旧的蓝色条绒坎肩,坎肩前前后后竟然密密麻麻缀
期刊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葡萄出窖。把葡萄窖一锹一锹挖开。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
期刊
中秋节日的记忆,是一轮明月和香甜的月饼,我记得的是那一轮明月下浓浓的温馨。  ——题记  中秋月夜,我走在月光下,悟在月色里,手捧外婆给的月饼回家。  一路走啊,一路看。月光如水,流过家家户户的窗户,流进人们的心田,汇入的都是甜甜的滋润。  多少如圆月的脸庞,倚靠窗门,仰望那一轮圆圆的明月,渐露笑意。我看到天空的那轮明月,嘴角上扬,笑出了蜜甜味。  月光之下,普天同乐。亲人团聚,友人欢聚,就是异地
期刊
我爸爸,那可是有着情怀的人,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一个爱家有情调的人。  首先,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他总对我说,干工作要有事业情怀,热爱就是责任。  爸爸工作出色,经常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  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  记得那一次,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更是焦急万分,下班回家了还一直记挂着单位的机器。吃饭时
期刊
疫情至暗时刻,居家学习的我竟然光荣地晋级为居家大厨师。第一次做红烧肉的经历,每每想起来就回味无穷,场景如在眼前。搁在以前,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记得那天早晨阳光明媚,但依旧不平常。不能出门离家,家家户户居家抗疫,每家两天只许一人凭通行证外出购置食材。  来之不易的珍贵猪肉,搁在厨房砧板上。冰箱里的囤货早已消耗殆尽,眼前的猪肉特别新鲜。家人还在纳闷,疫情非常时期,小区街道从哪里调配来的猪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