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教师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也需要给学生创造较好的实践机会和空间,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方式,尝试科学探索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的世界探索观。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科学有丰富实验内容,教师要注意做好精心选择,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向展开思考,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注意精选实验类型、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给学生布设更多互动性实验任务、拓宽实验教学长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当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平时的科学实验课程当中采取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主动动手实践,增加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这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学习探索都有很大的益处。比如在课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当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轴心,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声音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科学实践的本领。
二、做好实验准备,调度动手意识
在实验准备阶段,教师不妨让学生参与进来,对实验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对实验步骤进行主动探究,对实验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预设,对实验替代方案进行深入分析,都能够形成丰富参与机会,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是极为丰富的。在教学《观察与测量》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设了观察实验,并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准备:蚯蚓是比较常见的,它对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要求呢?我们要通过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准备一些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子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还有蚯蚓若干条。教师任务下达后,学习小组立刻进行了具体分工,哪些人负责准备哪些材料。任务设定后,每一个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生活之中,搜集到相关的实验材料。特别是搜集蚯蚓时,教师事先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到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搜集。教师在实验之前为学生布设了准备工作,让更多学生都进入到实践操作环节,在实验材料搜集整合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已经有一定感知。科学实验对材料要求不是很高,学生对实验材料的筛选没有太多难度,也为学生顺利进入实验操作创造良好条件。
三、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最强烈的,遇到有意思的事情,总是希望追根问底。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选择创设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出学生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关心周围的科学知识,在实践当中研究科学,不断强化对于“科学寓于现实,现实包含科学”这句话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实践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课程《盘山公路》,可以提前准备生动有趣的盘山公路图片,让学生亲眼看到公路的蜿蜒环绕特点,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产生想要了解从山下到山顶为什么修建的斜坡不是笔直的原因。这样可充分启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在随后进行斜面实验的时候,产生出浓厚的探索兴趣。
四、通过生活实践,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下的教育,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针对性地锻炼小学生的大脑和双手,使他们的动手能力都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这样就需要为他们多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实践性强,而且與生活的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依据小学生的生活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对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的理论中提出的教学观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这一理论,在科学设计社团活动的时候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得到激发。例如,在小学教材《树叶变黄了》这一课程内容当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树叶变黄的一般规律为:树叶是先从远离叶柄的位置开始变黄的”,老师在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去寻找变黄的树叶,并探究树叶变黄的规律,在课后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找到的变黄的树叶,发现的规律有:有的树叶是从左到右变黄的,有的树叶是从从右到左变黄的,还有的树叶是从中间向两边变黄的等等,这个类型的社团活动简单易举行,且活动过程当中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所收集的树叶对树叶变黄的规律进行探讨,分析树叶变黄的原因,进而让学生对影响树叶变黄的因素有更深入的认识。
结束语
小学科学学科是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方面的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当关键,作为科学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以及生活实践等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信在广大小学科学老师的认真教研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事业也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许超.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94-296.
[2]周梦涛.关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20):17.
[3]张翠莲.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0):71-72.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小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科学有丰富实验内容,教师要注意做好精心选择,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向展开思考,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注意精选实验类型、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给学生布设更多互动性实验任务、拓宽实验教学长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当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平时的科学实验课程当中采取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主动动手实践,增加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这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学习探索都有很大的益处。比如在课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当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轴心,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声音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科学实践的本领。
二、做好实验准备,调度动手意识
在实验准备阶段,教师不妨让学生参与进来,对实验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对实验步骤进行主动探究,对实验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预设,对实验替代方案进行深入分析,都能够形成丰富参与机会,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是极为丰富的。在教学《观察与测量》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设了观察实验,并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准备:蚯蚓是比较常见的,它对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要求呢?我们要通过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准备一些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子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还有蚯蚓若干条。教师任务下达后,学习小组立刻进行了具体分工,哪些人负责准备哪些材料。任务设定后,每一个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生活之中,搜集到相关的实验材料。特别是搜集蚯蚓时,教师事先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到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搜集。教师在实验之前为学生布设了准备工作,让更多学生都进入到实践操作环节,在实验材料搜集整合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已经有一定感知。科学实验对材料要求不是很高,学生对实验材料的筛选没有太多难度,也为学生顺利进入实验操作创造良好条件。
三、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最强烈的,遇到有意思的事情,总是希望追根问底。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选择创设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出学生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关心周围的科学知识,在实践当中研究科学,不断强化对于“科学寓于现实,现实包含科学”这句话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实践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课程《盘山公路》,可以提前准备生动有趣的盘山公路图片,让学生亲眼看到公路的蜿蜒环绕特点,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产生想要了解从山下到山顶为什么修建的斜坡不是笔直的原因。这样可充分启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在随后进行斜面实验的时候,产生出浓厚的探索兴趣。
四、通过生活实践,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下的教育,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针对性地锻炼小学生的大脑和双手,使他们的动手能力都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这样就需要为他们多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实践性强,而且與生活的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依据小学生的生活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对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的理论中提出的教学观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这一理论,在科学设计社团活动的时候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得到激发。例如,在小学教材《树叶变黄了》这一课程内容当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树叶变黄的一般规律为:树叶是先从远离叶柄的位置开始变黄的”,老师在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去寻找变黄的树叶,并探究树叶变黄的规律,在课后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找到的变黄的树叶,发现的规律有:有的树叶是从左到右变黄的,有的树叶是从从右到左变黄的,还有的树叶是从中间向两边变黄的等等,这个类型的社团活动简单易举行,且活动过程当中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所收集的树叶对树叶变黄的规律进行探讨,分析树叶变黄的原因,进而让学生对影响树叶变黄的因素有更深入的认识。
结束语
小学科学学科是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方面的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当关键,作为科学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以及生活实践等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信在广大小学科学老师的认真教研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事业也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许超.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94-296.
[2]周梦涛.关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20):17.
[3]张翠莲.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0):71-72.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