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之一。一直以来,潮州市社会主义学院致力于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的总规划和党建工作的年度考核内容,科学规划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但是,我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等。本文把潮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最终提出不断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党外代表人士 教育培训机制 对策
一、潮州市党外人士的基本情况
摸清和了解潮州市党外人士的基本情况,是我市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潮州来看,党外人士基本情况如下:
(一)民主党派人士
我市共有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其中,除台盟外,2002年4月30日致公党潮州市委员会成立后,我市七个民主党派组织已全部建立。目前,全市各民主党派共建立基层组织45个,共有民主党派成员878人(附表如下)。
(二)无党派人士
2013年12月31日,我市成立了潮州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由潮州市知识界代表人士自愿组成,是以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非盈利性、联合性社会组织,是具有统战性、知识性、联谊性的社会团体。该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共潮州市委统战部。目前有会员78人,凡是加入知联会的无党派人士,按照中央有关无党派人士政治面貌规范使用的规定,可以认为是已正式确认的无党派人士,其他人员,我市没有正式办理手续确认。
(三)民族界人士
除了世居的畲族外,潮州外来少数民族共有39个,全市共有41个民族。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6652人,其中世居畲族人口2353人,占全市人口的0.086%,零星分布在三个县(区)九个行政村,即潮安区归湖镇的溪美村、碗窑村、山梨村,凤凰镇的石古坪村,文祠镇的李工坎村;饶平县饶洋镇的蓝屋村;湘桥区意溪镇的古痷村、桂坑村和荆山村。流动人口大概15000人。
(四)宗教界人士
我市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10个,其中佛教128个,天主教26个,基督教56个,宗教教职人员经定247人,佛教192人,天主教4人,基督教51人,宗教团体11个,其中佛教5个,天主教3个,基督教3个。全市共有30名宗教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市人大代表3名,市政协委员5名,县(区)人大代表4名,县(区)政协委员18名。
综上所述,我市统一战线工作面广线长,人才众多,资源较丰富,组织抓好代表性人士队伍建设,特别是开展代表性人士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更好地为潮州凝心聚力,为潮州新一轮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二、潮州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教育培育工作的开展。
根据调查,目前我市党外代表人士不到七成的人认可教育培训的作用和地位,部分人甚至对此持否定态度。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应有的地位和实际地位存在的巨大落差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一些部门和领导缺乏真正的统一战线意识、多党合作意识和广纳群贤意识,存在“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仅仅是政治需要,工作很难抓好”,“行政领导班子有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工作起来不方便”等错误的思想,最终导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被看成是一项可有可无、可紧可松的工作,缺乏内在动力和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对教育培训的人士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思想政治培训是政治教化和“洗脑”,因此产生思想抵触,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和主动性。
(二)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尚未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1.没有建立起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协商机制。我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由统战部门协调、管理和组织,没有列入党委和政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这说明在调训过程中,统战部、组织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主义学院等部门的协调不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事实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涉及人、财、物多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开展,只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2.培训与选拔任用存在脱节,培训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将教育培训结果与干部任用选拔完全联系起来,教育培训还没有成为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的硬性指标,对于积极参与培训、表现良好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积极性。由于长期以来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远不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因此党外代表人士主动自觉参加主体班次培训的意识薄弱,难以受到制度约束。
3.培训效果跟踪反馈不及时,一是我市社会主义学院对于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展不及时,没有将培训不同阶段的评估结果作为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托。二是目前采取的培训效果评估办法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没有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评估指标进行细化,分类不科学。三是忽视对培训效果跟踪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没有根据结果认真总结教学培训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素质能力的提高。
1.教育培训的“面”不广。我市党外代表人士多集中于科教文卫等部门,因此针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多集中于这些单位,培训范围没有拓展到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专业人员、工商界代表人士。 2.培训教学的实践性不强。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足,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对统战工作实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情况和特点、培训对象需求等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导致培训教学难以做到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党外代表人士关心的问题涉及较少,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较少,学习内容显得比较空洞乏味,教非所需,学非所用。
3.培训方式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参训学员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目前,教学培训的方式多半以“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为主,这种以听专题、看电教、组织讨论为主的培训模式,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和尝试交互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兴趣教学等方式,但由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加上在短期班次中无法安排等原因,交互式、研究式教学在整体培训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少,极大影响教学培训的实效性。
(四)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的特色难以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学院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教学场地不足、软件和硬件还不成熟等共性问题,影响了统一战线理论教育培训特色的发挥。就我市社会主义学院而言,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工作机制还没完全理顺,目前突出的问题是采取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模式,没有成立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办班数量和办学动力不足。其次是统一战线理论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学科研队伍基数太小,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构成不太合理,严重制约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不相适应。
另外,办班模式随意性较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就我市社会主义学院而言,办班模式以短班为主,培训时间只有一周以内,半个月以上的中班和长班极少,既缺少三个月以上的重点培训班次,又缺乏长期稳定的精品理论课程。
三、进一步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不仅要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在教育培训上创造更多的条件,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切实抓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党委统战部和组织部要根据各自的分工,定期联系、交流、研究商讨培训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有关工作,在制定名单、培养锻炼、考核任用等方面做到“同一套工作计划、同一份干部名单、同一个工作目标”,努力实现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再次,党委统战部要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和港澳台同胞实现良性互动。民主党派委员会和民族宗教团体应及时向党委统战部介绍优秀后备干部,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后备队伍结构,实行动态管理。党委统战部和民主党外要与后备干部所在的单位保持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定期请他们协助考察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表现,请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为后备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学习机会。
(二)推进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首先,要积极制订学科建设规划,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围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使科研切实发挥支撑作用,为提高教学水平、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服务。其次,要切实采取措施,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要坚持走“内培骨干、外聘名师、专兼结合”的路子,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修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坚持公开选拔、择优聘用的原则,探索兼职教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选聘优秀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型、实践型、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和建立教师竞争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三)创新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
创新党外人士培训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是深化潮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一个稳定、高效运转的基地,是建立健全培训体制的保障。潮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党外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更加需要重视提升自我的综合优势,在创新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上下工夫。从提高潮州党外人士思想政治素质这个目标来说,可以采取基础理论培训、社会实践与外出考察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争取建立与省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协同培训的联系制度。在教学实践中,借用个案调研的方式方法,结合现场教学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在中青年党外人士培训过程中采用研究式教学,变学员“要我学”为“我要学”,打破传统教学教法中教师一人独大和学员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在常规教学之余穿插研究式教学,学员可以从潮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个案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了解我市在改革发展中的尚需解决和改进的重点问题,为以后的工作实际积累素材。积极拓展和创新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能力建设途径,强化教学效果,提升学员的能力素质。另外,进一步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共享,一方面,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探索与著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模式,着重打造精品班次,力求提高党外人士培训质量,走出一条从内涵上提高培训质量的新路子,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外人士教育培训创新路子。
(四)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第一,明确培训效果评估层次。要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通过有效评估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师资水平和教学管理,调整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这有赖于多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柯氏模式”提出评估培训效果有四种方式:一是观察学员的反应,二是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三是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四是主体单位经营业绩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把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次。相应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面加以展开:首先是观察党外代表人士对教育培训整体的满意度;其次是检查党外代表人士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再次是着眼了解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后业务水平的提高;最后是衡量学员所在单位和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整个培训效果评估中,社会主义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及各个主体班次的具体情况,突出对某个层次的评估。
第二,细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在明确培训效果的评估层次之后,就要通过细化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通过评估指标的具体规定凸显党外人士培训的独特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首先是培训的预期目标设定的合理性,能否顺利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其次是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各个单元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能否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再次是师资配置上能否达到在主体班次施教应有的层次。最后是社会主义学院的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事宜对培训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完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比如在培训效果验收方式上,组织学习情况汇报会。可以在学员中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将所学习的内容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强化培训效果。在统筹培训个各个阶段的工作上,通过座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培训情况,将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反馈给跟班组织员,使之成为强化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确保学员跟上培训进度,实现预期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青林.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求是,2011(15).
[2]崔巍.努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
[3]刘晓楠.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的探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4).
[4]蒲跃.关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5]赵广君.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机制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
[6]汕头市社会主义学院.注重实效开拓创新 努力建设好统一战线培训基地[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
[7]张瑜.公共管理视觉下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研究[J].统战理论与实践,2014(4).
[8]朱维华.健全并完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探讨[J].老区建设,2015(04).
关键词: 党外代表人士 教育培训机制 对策
一、潮州市党外人士的基本情况
摸清和了解潮州市党外人士的基本情况,是我市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潮州来看,党外人士基本情况如下:
(一)民主党派人士
我市共有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其中,除台盟外,2002年4月30日致公党潮州市委员会成立后,我市七个民主党派组织已全部建立。目前,全市各民主党派共建立基层组织45个,共有民主党派成员878人(附表如下)。
(二)无党派人士
2013年12月31日,我市成立了潮州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由潮州市知识界代表人士自愿组成,是以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非盈利性、联合性社会组织,是具有统战性、知识性、联谊性的社会团体。该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共潮州市委统战部。目前有会员78人,凡是加入知联会的无党派人士,按照中央有关无党派人士政治面貌规范使用的规定,可以认为是已正式确认的无党派人士,其他人员,我市没有正式办理手续确认。
(三)民族界人士
除了世居的畲族外,潮州外来少数民族共有39个,全市共有41个民族。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6652人,其中世居畲族人口2353人,占全市人口的0.086%,零星分布在三个县(区)九个行政村,即潮安区归湖镇的溪美村、碗窑村、山梨村,凤凰镇的石古坪村,文祠镇的李工坎村;饶平县饶洋镇的蓝屋村;湘桥区意溪镇的古痷村、桂坑村和荆山村。流动人口大概15000人。
(四)宗教界人士
我市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10个,其中佛教128个,天主教26个,基督教56个,宗教教职人员经定247人,佛教192人,天主教4人,基督教51人,宗教团体11个,其中佛教5个,天主教3个,基督教3个。全市共有30名宗教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市人大代表3名,市政协委员5名,县(区)人大代表4名,县(区)政协委员18名。
综上所述,我市统一战线工作面广线长,人才众多,资源较丰富,组织抓好代表性人士队伍建设,特别是开展代表性人士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更好地为潮州凝心聚力,为潮州新一轮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二、潮州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教育培育工作的开展。
根据调查,目前我市党外代表人士不到七成的人认可教育培训的作用和地位,部分人甚至对此持否定态度。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应有的地位和实际地位存在的巨大落差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一些部门和领导缺乏真正的统一战线意识、多党合作意识和广纳群贤意识,存在“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仅仅是政治需要,工作很难抓好”,“行政领导班子有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工作起来不方便”等错误的思想,最终导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被看成是一项可有可无、可紧可松的工作,缺乏内在动力和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对教育培训的人士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思想政治培训是政治教化和“洗脑”,因此产生思想抵触,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和主动性。
(二)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尚未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1.没有建立起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协商机制。我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由统战部门协调、管理和组织,没有列入党委和政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这说明在调训过程中,统战部、组织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主义学院等部门的协调不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事实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涉及人、财、物多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开展,只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2.培训与选拔任用存在脱节,培训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将教育培训结果与干部任用选拔完全联系起来,教育培训还没有成为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的硬性指标,对于积极参与培训、表现良好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积极性。由于长期以来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远不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因此党外代表人士主动自觉参加主体班次培训的意识薄弱,难以受到制度约束。
3.培训效果跟踪反馈不及时,一是我市社会主义学院对于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展不及时,没有将培训不同阶段的评估结果作为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托。二是目前采取的培训效果评估办法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没有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评估指标进行细化,分类不科学。三是忽视对培训效果跟踪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没有根据结果认真总结教学培训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素质能力的提高。
1.教育培训的“面”不广。我市党外代表人士多集中于科教文卫等部门,因此针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多集中于这些单位,培训范围没有拓展到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专业人员、工商界代表人士。 2.培训教学的实践性不强。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足,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对统战工作实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情况和特点、培训对象需求等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导致培训教学难以做到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党外代表人士关心的问题涉及较少,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较少,学习内容显得比较空洞乏味,教非所需,学非所用。
3.培训方式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参训学员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目前,教学培训的方式多半以“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为主,这种以听专题、看电教、组织讨论为主的培训模式,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和尝试交互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兴趣教学等方式,但由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加上在短期班次中无法安排等原因,交互式、研究式教学在整体培训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少,极大影响教学培训的实效性。
(四)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的特色难以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学院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教学场地不足、软件和硬件还不成熟等共性问题,影响了统一战线理论教育培训特色的发挥。就我市社会主义学院而言,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工作机制还没完全理顺,目前突出的问题是采取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模式,没有成立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办班数量和办学动力不足。其次是统一战线理论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学科研队伍基数太小,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构成不太合理,严重制约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不相适应。
另外,办班模式随意性较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就我市社会主义学院而言,办班模式以短班为主,培训时间只有一周以内,半个月以上的中班和长班极少,既缺少三个月以上的重点培训班次,又缺乏长期稳定的精品理论课程。
三、进一步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不仅要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在教育培训上创造更多的条件,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切实抓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党委统战部和组织部要根据各自的分工,定期联系、交流、研究商讨培训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有关工作,在制定名单、培养锻炼、考核任用等方面做到“同一套工作计划、同一份干部名单、同一个工作目标”,努力实现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再次,党委统战部要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和港澳台同胞实现良性互动。民主党派委员会和民族宗教团体应及时向党委统战部介绍优秀后备干部,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后备队伍结构,实行动态管理。党委统战部和民主党外要与后备干部所在的单位保持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定期请他们协助考察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表现,请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为后备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学习机会。
(二)推进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首先,要积极制订学科建设规划,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围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使科研切实发挥支撑作用,为提高教学水平、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服务。其次,要切实采取措施,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要坚持走“内培骨干、外聘名师、专兼结合”的路子,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修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坚持公开选拔、择优聘用的原则,探索兼职教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选聘优秀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型、实践型、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和建立教师竞争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三)创新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
创新党外人士培训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是深化潮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一个稳定、高效运转的基地,是建立健全培训体制的保障。潮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党外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更加需要重视提升自我的综合优势,在创新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上下工夫。从提高潮州党外人士思想政治素质这个目标来说,可以采取基础理论培训、社会实践与外出考察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争取建立与省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协同培训的联系制度。在教学实践中,借用个案调研的方式方法,结合现场教学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在中青年党外人士培训过程中采用研究式教学,变学员“要我学”为“我要学”,打破传统教学教法中教师一人独大和学员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在常规教学之余穿插研究式教学,学员可以从潮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个案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了解我市在改革发展中的尚需解决和改进的重点问题,为以后的工作实际积累素材。积极拓展和创新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能力建设途径,强化教学效果,提升学员的能力素质。另外,进一步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共享,一方面,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探索与著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模式,着重打造精品班次,力求提高党外人士培训质量,走出一条从内涵上提高培训质量的新路子,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外人士教育培训创新路子。
(四)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第一,明确培训效果评估层次。要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通过有效评估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师资水平和教学管理,调整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这有赖于多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柯氏模式”提出评估培训效果有四种方式:一是观察学员的反应,二是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三是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四是主体单位经营业绩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把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次。相应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面加以展开:首先是观察党外代表人士对教育培训整体的满意度;其次是检查党外代表人士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再次是着眼了解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后业务水平的提高;最后是衡量学员所在单位和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整个培训效果评估中,社会主义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及各个主体班次的具体情况,突出对某个层次的评估。
第二,细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在明确培训效果的评估层次之后,就要通过细化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通过评估指标的具体规定凸显党外人士培训的独特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首先是培训的预期目标设定的合理性,能否顺利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其次是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各个单元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能否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再次是师资配置上能否达到在主体班次施教应有的层次。最后是社会主义学院的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事宜对培训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完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比如在培训效果验收方式上,组织学习情况汇报会。可以在学员中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将所学习的内容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强化培训效果。在统筹培训个各个阶段的工作上,通过座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培训情况,将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反馈给跟班组织员,使之成为强化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确保学员跟上培训进度,实现预期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青林.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求是,2011(15).
[2]崔巍.努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
[3]刘晓楠.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的探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4).
[4]蒲跃.关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5]赵广君.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机制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
[6]汕头市社会主义学院.注重实效开拓创新 努力建设好统一战线培训基地[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
[7]张瑜.公共管理视觉下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研究[J].统战理论与实践,2014(4).
[8]朱维华.健全并完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探讨[J].老区建设,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