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通过班主任来具体实施。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又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
一、强化职责意识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教师,其劳动是双重的,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班主任工作都应持付出的态度,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反复练知,提升素质。中学班级的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实施工作时必须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学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增强专业素养,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班主任的威信也是其内在素质的表现结果。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职业规范,讲究技能技巧,不仅要重“言传”,更应重“身教”,言行一致,时时处处努力做好表率;一个班主任作风正派,处事公道,则班风必然正派,正气抬头。“其身正,不令则行”,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无法估量,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中就会将这些品质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小小的习惯会形成闪光的美德。
二、制定规范计划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给班级明确一系列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更易使班集体凝聚力量,瞄准方向,其任重而道远。
1.掌握趋势,因地而宜。素质教育是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开发人的潜能,着力培养人的个性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制定出有实质性、远见性和为学生的未来全面负责的规范计划。
2.学生工作,攻心为上。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3.关注个案,因人而宜。班主任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从其平时表现中了解他们的才能、爱好和个性特征。对于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引导他们去感染个别内向不爱说话的同学,让学生之间主动交流,进而达到全班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要耿耿于怀,要学会以德报怨,不要跟学生一般计较。对于那些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学生的教育工作很重要,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轻描淡写,不能无为而治。该执行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执行,该有的惩罚一定要实施,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惩罚小的错误是为了避免他将来犯更大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想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很困难的,而对于班级中出现的“异类”,应适当给予更多关爱。
三、确保实施工作
班主任要实现对班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应注重挖掘利用学生主体这一重要资源。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师生互动,让班级焕发异彩呢?
1.建立凝聚的班级核心。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培养出独特的班级风格和健康的班级风气,使整个班集体沿着一个良性轨道去发展,是每位优秀班主任的努力方向。班级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受制于占据班级主导地位的多数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及行为水平。班主任在实施计划时应高屋建瓴,把握特定时期学生的共性及个性差别,充分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个坚强的核心,中学生集体能否形成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为班集体成员所信服、所拥护的班干部和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一批积极分子,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2.创设丰富的展示平台。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班级的各项活动要推陈出新,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螺旋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启迪、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勇创佳绩。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最强烈的欲望就是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班主任应抓住他们特定时期的独特心理,由教师牵头,学生自行组织创设展示平台,开展特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教育目标。
3.给予适当的知情权。每位学生在做完一件事后,都希望了解一下大家对他的评价,以及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倘若班主任抓住契机,给学生一个“知情权”,不失为一个妙招。在与其平等交谈的过程中适当评价,逐步深入,根据各位学生的实际能力及特点把握评价尺度。在表扬学生时,可采取不同方式,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让表扬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每位班主任要不断反思,推进“理论——实践”之间的转换;要与学生家长联系,尊重并倾听家长意见,与家长们协调一致;学校所有班主任之间要相互学习,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共同提升彼此的管理能力。
一、强化职责意识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教师,其劳动是双重的,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班主任工作都应持付出的态度,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反复练知,提升素质。中学班级的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实施工作时必须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学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增强专业素养,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班主任的威信也是其内在素质的表现结果。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职业规范,讲究技能技巧,不仅要重“言传”,更应重“身教”,言行一致,时时处处努力做好表率;一个班主任作风正派,处事公道,则班风必然正派,正气抬头。“其身正,不令则行”,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无法估量,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中就会将这些品质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小小的习惯会形成闪光的美德。
二、制定规范计划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给班级明确一系列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更易使班集体凝聚力量,瞄准方向,其任重而道远。
1.掌握趋势,因地而宜。素质教育是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开发人的潜能,着力培养人的个性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制定出有实质性、远见性和为学生的未来全面负责的规范计划。
2.学生工作,攻心为上。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3.关注个案,因人而宜。班主任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从其平时表现中了解他们的才能、爱好和个性特征。对于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引导他们去感染个别内向不爱说话的同学,让学生之间主动交流,进而达到全班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要耿耿于怀,要学会以德报怨,不要跟学生一般计较。对于那些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学生的教育工作很重要,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轻描淡写,不能无为而治。该执行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执行,该有的惩罚一定要实施,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惩罚小的错误是为了避免他将来犯更大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想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很困难的,而对于班级中出现的“异类”,应适当给予更多关爱。
三、确保实施工作
班主任要实现对班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应注重挖掘利用学生主体这一重要资源。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师生互动,让班级焕发异彩呢?
1.建立凝聚的班级核心。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培养出独特的班级风格和健康的班级风气,使整个班集体沿着一个良性轨道去发展,是每位优秀班主任的努力方向。班级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受制于占据班级主导地位的多数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及行为水平。班主任在实施计划时应高屋建瓴,把握特定时期学生的共性及个性差别,充分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个坚强的核心,中学生集体能否形成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为班集体成员所信服、所拥护的班干部和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一批积极分子,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2.创设丰富的展示平台。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班级的各项活动要推陈出新,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螺旋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启迪、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勇创佳绩。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最强烈的欲望就是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班主任应抓住他们特定时期的独特心理,由教师牵头,学生自行组织创设展示平台,开展特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教育目标。
3.给予适当的知情权。每位学生在做完一件事后,都希望了解一下大家对他的评价,以及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倘若班主任抓住契机,给学生一个“知情权”,不失为一个妙招。在与其平等交谈的过程中适当评价,逐步深入,根据各位学生的实际能力及特点把握评价尺度。在表扬学生时,可采取不同方式,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让表扬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每位班主任要不断反思,推进“理论——实践”之间的转换;要与学生家长联系,尊重并倾听家长意见,与家长们协调一致;学校所有班主任之间要相互学习,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共同提升彼此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