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关键词】感恩;教育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激他人已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这种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当今的学生,大都生长在十分优越的环境,家庭里的所有资源基本上以孩子为中心在进行运转,使得一些孩子自我中心的思想也越来越严重。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越来越缺乏。
近日有新闻说,张家口的67岁的赵先生在北京某大学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
2004年11日,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控诉了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偷改入学通知书,虚报学费的事情。
2003年2月7日晚上,豫西三门峡市区的一个17岁的中学生小于的父亲酒后到其外祖父家,让小于回去给爷爷、奶奶拜个年,小于不同意。为此,二人发生争吵,小于挥刀砍在父亲脸上,其父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随后,失去理智的小于认为这一切皆因爷爷、奶奶引起,拣起一把斧头,直奔爷爷、奶奶家,用斧洋朝爷爷、奶奶身上乱砍,致使奶奶身体多处受伤,爷爷因颅脑严惩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事件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青少年缺乏感恩意识。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由此可见,很多青少年缺乏感恩情怀,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懂得和学会感恩,成为时代的呼唤。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地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了一颗善良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民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我们需要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衷别人之所衷,乐别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用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来,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尊、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因父母、感恩他人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前面提到的赵先生,他的“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的感恩情怀,才是参他们真正的爱。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相统一,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可以围绕感恩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拓展,比如开展“说出我心中的爱”“让我们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写一篇感谢某某的作文;让他们回家帮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饭等活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寻找爱、思索爱并回报爱。
在這个社会里,爱从来都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回报的义务,谁也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感恩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让我们的社会在爱的氛围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宪章,姜雪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
[2]张志阳,孙铁牛,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走向的探讨[J],探索,2000,(4).
[3]郑涌,马建吉,黄希庭,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
【关键词】感恩;教育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激他人已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这种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当今的学生,大都生长在十分优越的环境,家庭里的所有资源基本上以孩子为中心在进行运转,使得一些孩子自我中心的思想也越来越严重。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越来越缺乏。
近日有新闻说,张家口的67岁的赵先生在北京某大学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
2004年11日,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控诉了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偷改入学通知书,虚报学费的事情。
2003年2月7日晚上,豫西三门峡市区的一个17岁的中学生小于的父亲酒后到其外祖父家,让小于回去给爷爷、奶奶拜个年,小于不同意。为此,二人发生争吵,小于挥刀砍在父亲脸上,其父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随后,失去理智的小于认为这一切皆因爷爷、奶奶引起,拣起一把斧头,直奔爷爷、奶奶家,用斧洋朝爷爷、奶奶身上乱砍,致使奶奶身体多处受伤,爷爷因颅脑严惩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事件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青少年缺乏感恩意识。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由此可见,很多青少年缺乏感恩情怀,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懂得和学会感恩,成为时代的呼唤。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地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了一颗善良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民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我们需要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衷别人之所衷,乐别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用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来,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尊、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因父母、感恩他人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前面提到的赵先生,他的“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的感恩情怀,才是参他们真正的爱。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相统一,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可以围绕感恩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拓展,比如开展“说出我心中的爱”“让我们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写一篇感谢某某的作文;让他们回家帮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饭等活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寻找爱、思索爱并回报爱。
在這个社会里,爱从来都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回报的义务,谁也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感恩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让我们的社会在爱的氛围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宪章,姜雪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
[2]张志阳,孙铁牛,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走向的探讨[J],探索,2000,(4).
[3]郑涌,马建吉,黄希庭,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