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要途径,是职业教育的内涵所在。产教融合能够有效的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多赢,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优质高质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在内涵发展阶段需要从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笔者从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措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提供保障,从而优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措施
产教融合模式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的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经营实体培训相结合,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双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就是让用人单位也参与到专业教育中,利用实训实习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更是在十九大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产教融合已经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和方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首先,产教融合的实施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还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产教融合能将职业教育与生产进行对接,有效的提高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实现了企业发展转型的目标。最后,专业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市场导向”,产教融合使高职学生更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产教融合从宏观而言也关系到我国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给未来经济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采取的是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种较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了人才培养。通过合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同时,在产教融合中还需要注意实现五个对接。其中包产业与专业的对接、生产与教学的对接、职业与课程的对接、专业能力与学历的对接以及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对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用人单位提供了实训的基地和岗位,极大的丰富了院校的教学资源,同时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提高学生就业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产教融合过程为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同时院校也为其科研助力,对企业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夠帮助学生深入的学习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这种方式能够将社会、企业、服务部门、学校完美结合,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就业率大大的提高,不但能够使企业的用人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三、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需求与学校需求之间的矛盾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会在中小企业寻找工作,但中小企业对会计这个岗位却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中小企业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低成本的付出,并且追求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往往要求会计人才一到岗位就能胜任工作。很多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只收综合能力强、经验丰富、独立性强的会计人才。中小型企业往往为了节约时间与培训的成本,总是希望实习的学生能够固定的停留在一个岗位上。而高职院校则希望中小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业财一体化,使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岗位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满足会计岗位的要求。
(二)学生岗位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保密比较强,大多数企业不愿接受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即使接受了学生实习,也不太愿意让实习生接触企业会计内部的财务资料,学生在企业往往扮演着文员、勤杂工等角色,这使得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难以达到企业会计岗位的用人需求。由于企业没有有效的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工作当中,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很难使学生的实习质量得到保证,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达成,这也严重的阻碍了会计专业的发展。
四、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专业课程有效性
在产教融合深度的过程中,行业,企业和学校一起共同开发有效的专业课程。首先,理论课程项目化。为了配合实践课程的展开,在理论教材的总体设计上,注重与实际会计工作相联系,具体章节按照会计的工作流程安排,按照任务模块进行编制,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培育出适合现代化市场所需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用型人才,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实践技能的操作。其次,实践课程阶梯化。对会计实践课程实施阶梯式教学,课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阶向上。依次分为:课内演讲、模拟实训、校外实训三个梯次。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学习中实现在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零距离过渡。
(二)产教融合的主体责任要明确
产教融合是一个多方参与,参与面广的一种模式。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上,应该主动积极的承担起主导责任。学校在履行自身的的主导责任时,应把一个整体进行多层次分解并落实任务。学校应从建立保障机制,完善运行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训平台、加强实训室建设、建立学生反馈和跟踪机制由专业带头人完成;按照“双师双能”型标准对骨干教师和课程带头人进行动态的培养,课程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从业务流程、岗位任务、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在各层面各环节都应该着眼于企业岗位、行业的需求,主动积极引导企业、行业的参与,促使参与的企业数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中到大,并由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让参与的形式由被动接收到主动承担,校企双方积极探讨合作共赢的切入点,促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校内外多层次多样化的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由于财务部门是涉及到公司重要信息的部门,并且公司不对学生负有教学培训义务,许多业务学生根本无法接触,校外实践内容并无法保证,学生难以达到提高专业能力的目的。学校需要通过各不同的途径争取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多形式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形成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多种类型且分布在不同省市的实习基地。保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校外实习的机会,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训制度,鉴于财务人员实习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轮换的办法,学生去实习单位后,可以采用业务流程与财务科室轮实训的方法,使学生对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财务核算能够真正认知和实践,也缓解了企业的关键岗位压力,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收益,学生也掌握了专业技能,提升了职业能力,这样真正达到“双赢”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使校外实训常态化,真正发挥了人才培养的作用。
(四)优化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保障
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是要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功能和相互间的关系与作用,深化产教融合,从政府层面做好政策引导,将校企合作纳入整体规划,制定操作性强的专门法规,利用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手段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用高校评价体系,基金会项目扶持等方法建立穩定、长效的动力机制,从企业、行业、学校层面,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制度、建立校企合作洽谈会制度等,从产教融合的参与方教师(校企双方)、学生等角度,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评估考核制度、企业人员进校园管理制度,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制度、学生校外实践学分认定与考核评价制度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不仅仅是学校和企业的任务,还应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引导等多方面有效推进。通过改革会计人才培养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拓宽路径、探讨合作共赢的切入点,从而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加强供给侧会计人才的输出质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杜希杰。基于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7期
[2] 杜希杰。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探求[J].《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4期
[3]李永生,刘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05-24 月https://www.sohu.com/a/234322305_532369
[4]陈苡.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探求[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4-6.
[5] 易玉珏.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实践现状[J].中外企业家,2017(02):165+167.
[6]王月,拓展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的路径问题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07):50-51.
作者简介:
姜琴,女, 汉族 重庆垫江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的教学与研究
【本文系2017年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73251 ,课题负责人:姜琴)】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措施
产教融合模式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的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经营实体培训相结合,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双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就是让用人单位也参与到专业教育中,利用实训实习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更是在十九大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产教融合已经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和方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首先,产教融合的实施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还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产教融合能将职业教育与生产进行对接,有效的提高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实现了企业发展转型的目标。最后,专业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市场导向”,产教融合使高职学生更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产教融合从宏观而言也关系到我国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给未来经济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采取的是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种较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了人才培养。通过合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同时,在产教融合中还需要注意实现五个对接。其中包产业与专业的对接、生产与教学的对接、职业与课程的对接、专业能力与学历的对接以及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对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用人单位提供了实训的基地和岗位,极大的丰富了院校的教学资源,同时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提高学生就业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产教融合过程为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同时院校也为其科研助力,对企业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夠帮助学生深入的学习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这种方式能够将社会、企业、服务部门、学校完美结合,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就业率大大的提高,不但能够使企业的用人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三、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需求与学校需求之间的矛盾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会在中小企业寻找工作,但中小企业对会计这个岗位却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中小企业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低成本的付出,并且追求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往往要求会计人才一到岗位就能胜任工作。很多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只收综合能力强、经验丰富、独立性强的会计人才。中小型企业往往为了节约时间与培训的成本,总是希望实习的学生能够固定的停留在一个岗位上。而高职院校则希望中小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业财一体化,使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岗位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满足会计岗位的要求。
(二)学生岗位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保密比较强,大多数企业不愿接受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即使接受了学生实习,也不太愿意让实习生接触企业会计内部的财务资料,学生在企业往往扮演着文员、勤杂工等角色,这使得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难以达到企业会计岗位的用人需求。由于企业没有有效的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工作当中,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很难使学生的实习质量得到保证,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达成,这也严重的阻碍了会计专业的发展。
四、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专业课程有效性
在产教融合深度的过程中,行业,企业和学校一起共同开发有效的专业课程。首先,理论课程项目化。为了配合实践课程的展开,在理论教材的总体设计上,注重与实际会计工作相联系,具体章节按照会计的工作流程安排,按照任务模块进行编制,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培育出适合现代化市场所需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用型人才,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实践技能的操作。其次,实践课程阶梯化。对会计实践课程实施阶梯式教学,课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阶向上。依次分为:课内演讲、模拟实训、校外实训三个梯次。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学习中实现在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零距离过渡。
(二)产教融合的主体责任要明确
产教融合是一个多方参与,参与面广的一种模式。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上,应该主动积极的承担起主导责任。学校在履行自身的的主导责任时,应把一个整体进行多层次分解并落实任务。学校应从建立保障机制,完善运行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训平台、加强实训室建设、建立学生反馈和跟踪机制由专业带头人完成;按照“双师双能”型标准对骨干教师和课程带头人进行动态的培养,课程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从业务流程、岗位任务、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在各层面各环节都应该着眼于企业岗位、行业的需求,主动积极引导企业、行业的参与,促使参与的企业数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中到大,并由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让参与的形式由被动接收到主动承担,校企双方积极探讨合作共赢的切入点,促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校内外多层次多样化的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由于财务部门是涉及到公司重要信息的部门,并且公司不对学生负有教学培训义务,许多业务学生根本无法接触,校外实践内容并无法保证,学生难以达到提高专业能力的目的。学校需要通过各不同的途径争取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多形式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形成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多种类型且分布在不同省市的实习基地。保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校外实习的机会,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训制度,鉴于财务人员实习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轮换的办法,学生去实习单位后,可以采用业务流程与财务科室轮实训的方法,使学生对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财务核算能够真正认知和实践,也缓解了企业的关键岗位压力,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收益,学生也掌握了专业技能,提升了职业能力,这样真正达到“双赢”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使校外实训常态化,真正发挥了人才培养的作用。
(四)优化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保障
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是要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功能和相互间的关系与作用,深化产教融合,从政府层面做好政策引导,将校企合作纳入整体规划,制定操作性强的专门法规,利用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手段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用高校评价体系,基金会项目扶持等方法建立穩定、长效的动力机制,从企业、行业、学校层面,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制度、建立校企合作洽谈会制度等,从产教融合的参与方教师(校企双方)、学生等角度,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评估考核制度、企业人员进校园管理制度,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制度、学生校外实践学分认定与考核评价制度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不仅仅是学校和企业的任务,还应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引导等多方面有效推进。通过改革会计人才培养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拓宽路径、探讨合作共赢的切入点,从而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加强供给侧会计人才的输出质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杜希杰。基于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7期
[2] 杜希杰。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探求[J].《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4期
[3]李永生,刘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05-24 月https://www.sohu.com/a/234322305_532369
[4]陈苡.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探求[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4-6.
[5] 易玉珏.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实践现状[J].中外企业家,2017(02):165+167.
[6]王月,拓展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的路径问题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07):50-51.
作者简介:
姜琴,女, 汉族 重庆垫江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的教学与研究
【本文系2017年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73251 ,课题负责人:姜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