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背诵 模仿 分类 应用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诗篇,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学诗“多识乎鸟兽草木之名”,又说“不学诗,无以言”。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80首古诗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为了培养我们班的孩子对这些琅琅上口的文化瑰宝感兴趣。我经常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吟诵出几句诗来。比如,某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我会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十年后,我们重回学校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会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学生觉得老师这样说得很好听。借此,我便告诉他们,老师之所以说得这样好听,是因为《小学生古诗必背80首》里的古诗老师都能背下来,熟了就会用了,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开始想背了,我就领他们背,可是又遇到了困难,由于他们不理解诗句的意思,所以背时只能跟着我鹦鹉学舌,过后忘得快。因此,我一边领他们背,一边给他们稍做解释。因为一首古诗的含义很丰富,如果给孩子们一种权威的解释后,反而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发挥古诗的熏陶感染作用。所以我只对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略作提示,点到为止,给孩子们留下较多的独立思考余地。如《夜雪》,在孩子们熟读的基础上我提示: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一个孩子说,我感到很冷。另一个孩子补充说,我感到雪下得很大。有了这样的感受就证明他们基本上读懂了。我进一步问:诗人直接写冷和雪大了吗?以此让孩子们领略诗人在写法上的巧妙。
当背到一定量时,我又帮学生分类,如离别诗、思乡诗、爱国诗、借物言志诗、田园诗、边塞诗等等。在背诵形式上也力求多样化,一个小组背一类(包括几首),组内分配任务商量背诵的形式,可以一人背一首,也可以几个人合作一首,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团体合作的精神。我还找到许多与之相配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背诗。学生们受到音乐的感染与震撼便很快进入意境,背出了诗的韵味。虽然有的还不够味道,但看着他们小脸上那严肃认真投入的神情,我的心里多少有些成就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学生再背陌生的古诗时,他们凭感觉就能分辨出诗的类别。
我在偶然一次翻阅学生们看的《中华古诗文读本》时,看见上面一幅幅的彩色诗意图来了灵感:为什么不训练学生看图猜诗呢?这不也是指导他们运用的一种途径吗?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多幅彩色画面,孩子们背诵的兴致极高。这不仅诗情画意交相辉映,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自古以来,诗画的联系就密不可分。为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我又下载了许多诗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并鼓励他们根据对诗的理解亲手去写、去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为了“古为今用”,在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用上某些诗句。例如,我和学生谈起春天的话题时,一个学生脱口而出“万物生光辉”。又如王一斐在作文《月亮》中引用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嘉欣在作文《我喜爱的植物——梅花》中引用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再如,刘越由于受委屈想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袁里安看到餐厅有浪费粮食的现象,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史业成颇为幽默,他说如果他哄哭着的弟弟时会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于潜移默化,有些学生还学着做诗,如“天上雪花如鹅毛,地上大雪满弓刀”。
诵读千古经典,将获得很多文化的滋养:“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出淤泥而不染”的操守。这一切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让学生熟背并学会运用中华古诗文经典,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而且能成为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关键词:背诵 模仿 分类 应用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诗篇,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学诗“多识乎鸟兽草木之名”,又说“不学诗,无以言”。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80首古诗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为了培养我们班的孩子对这些琅琅上口的文化瑰宝感兴趣。我经常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吟诵出几句诗来。比如,某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我会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十年后,我们重回学校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会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学生觉得老师这样说得很好听。借此,我便告诉他们,老师之所以说得这样好听,是因为《小学生古诗必背80首》里的古诗老师都能背下来,熟了就会用了,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开始想背了,我就领他们背,可是又遇到了困难,由于他们不理解诗句的意思,所以背时只能跟着我鹦鹉学舌,过后忘得快。因此,我一边领他们背,一边给他们稍做解释。因为一首古诗的含义很丰富,如果给孩子们一种权威的解释后,反而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发挥古诗的熏陶感染作用。所以我只对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略作提示,点到为止,给孩子们留下较多的独立思考余地。如《夜雪》,在孩子们熟读的基础上我提示: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一个孩子说,我感到很冷。另一个孩子补充说,我感到雪下得很大。有了这样的感受就证明他们基本上读懂了。我进一步问:诗人直接写冷和雪大了吗?以此让孩子们领略诗人在写法上的巧妙。
当背到一定量时,我又帮学生分类,如离别诗、思乡诗、爱国诗、借物言志诗、田园诗、边塞诗等等。在背诵形式上也力求多样化,一个小组背一类(包括几首),组内分配任务商量背诵的形式,可以一人背一首,也可以几个人合作一首,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团体合作的精神。我还找到许多与之相配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背诗。学生们受到音乐的感染与震撼便很快进入意境,背出了诗的韵味。虽然有的还不够味道,但看着他们小脸上那严肃认真投入的神情,我的心里多少有些成就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学生再背陌生的古诗时,他们凭感觉就能分辨出诗的类别。
我在偶然一次翻阅学生们看的《中华古诗文读本》时,看见上面一幅幅的彩色诗意图来了灵感:为什么不训练学生看图猜诗呢?这不也是指导他们运用的一种途径吗?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多幅彩色画面,孩子们背诵的兴致极高。这不仅诗情画意交相辉映,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自古以来,诗画的联系就密不可分。为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我又下载了许多诗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并鼓励他们根据对诗的理解亲手去写、去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为了“古为今用”,在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用上某些诗句。例如,我和学生谈起春天的话题时,一个学生脱口而出“万物生光辉”。又如王一斐在作文《月亮》中引用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嘉欣在作文《我喜爱的植物——梅花》中引用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再如,刘越由于受委屈想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袁里安看到餐厅有浪费粮食的现象,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史业成颇为幽默,他说如果他哄哭着的弟弟时会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于潜移默化,有些学生还学着做诗,如“天上雪花如鹅毛,地上大雪满弓刀”。
诵读千古经典,将获得很多文化的滋养:“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出淤泥而不染”的操守。这一切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让学生熟背并学会运用中华古诗文经典,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而且能成为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