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有利于创设恰当的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等。但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失去了传统课堂的美感并淡化了师生间的情谊。因此,我们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扬长避短,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作用限制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抓住课堂教学就抓住了主要切入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更多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学”, 可引入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对傳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评价等等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还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面对这一技术,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希望从自己参与的课堂实践中,通过冷静的尝试与反思,摸索出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的路子,同时要谈一下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失误。
一、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的作用
(一)有利于创设恰当的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任务,文字之美固然是最终想要学生体会和了解的,文中传达的意境有时却并不是初中学生以自己的经历可以体会的。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只能通过教师的一张嘴来描绘,或者通过一幅简笔画来揭示,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上曾经使用过的方法,整体感觉效果并不明显。自从使用多媒体之后,这种因语言表达难以被理解而产生的无奈感越来越少了。比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是我在学校所讲的一节公开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优美的意境,千百年来为很多人所心驰神往。但是作为一所北方地区的农村学校,我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海,这个场景就不是他们所能够想象出来的了。引入多媒体之后,我把这一课制成了课件。当《二泉映月》的乐曲声响起时,画面渐渐清晰,呈现出一幅海天相连、明月映照的画面,下面的学生一片赞叹之声,此时在他们的脑海中,也清晰地烙印了这一画面。恰当地创设有利于教学的课堂情境,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在教学中注重“怀情而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能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利用配画朗读、配画音乐等手段,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使动态的图画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教师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动情的语音传入学生的耳朵,加上那优美真切的图画映入眼帘,定会使学生怦然心动,激起情感。这种意境、情感与课文相通,更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使每一篇文章的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通过音乐、图画传递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么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使学生在情感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
例如《乡愁》一诗中,余光中那难以言表的思乡之情,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意象上得到了体现。如果我们在多媒体制作中采用flash课件,加上音乐,配合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这种意境一定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跃跃欲试;再者即使不用flash课件,一些网络上的美图,也是可以切合文章的意境。在精美的图片的引导下,学生一定愿意去探讨,去思考。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如何。在学习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如果收到这样的效果,不能不说是多媒体技术的成效。
(三)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蕴含着教师创作的心灵之火、智慧之花,它的使用正是教师们博采名师之长,创自己之优的劳动结晶。在每一个课件中,教师都充分利用作品中“意趣”这一内蕴力,催动学生在领会和接受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使学生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的“意”,让学生从感情的体会过渡到理智的接受,使学生理智地产生“悦态”“悦神”的审美领悟效应,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在课件的展示中,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或画面,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让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
二、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的限制
(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语文一般是文本的东西,要学生学习和体会的,一般情况下也是文本之美。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经历不足、见闻不广的缺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想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不足。他们认为,中国的小说、诗歌、散文和许多别的题材,都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而电影、电视剧,包括多媒体在内的这些视觉媒体却打破了原有的想象格局,而直接把一些定性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更多想象之中的美。例如,我们说一位美人“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如果只在头脑中想象,可能体会出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而利用视觉的效果把她呈现出来,她就成为了定型的东西。所以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快餐式的信息量,已经影响到了语文课堂,尤其影响到了下一代对抽象的文字之美的体会。
(二)失去了传统课堂的美感
虽然多媒体技术很好,也可以扩大知识容量,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可是如果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广为运用的话,那么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将不复存在。
中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中学语文教学。因此,语文多媒体课堂上更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放声朗读。
(三)淡化了师生情谊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经验的老师会根据学情驾驭课堂,随时调整课堂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由于事先制好的课件的限制,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了限制,学生发言、质疑的环节被忽视了,课堂灵感、师生的交流和碰撞减少,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这就减少了语文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时间长了,学生厌烦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会提高。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情谊会变得越来越淡薄,失去了原来的那种深厚感。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将不仅扩大知识的容量,而且可以激活语文课堂,优化课堂结构,降低教学的难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要尽力避免上述的不足,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让它不再是“萧何”。愿更多的教师能合理运用多媒体,在多媒体的百花园里,开出更多鲜艳的花朵。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作用限制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抓住课堂教学就抓住了主要切入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更多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学”, 可引入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对傳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评价等等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还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面对这一技术,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希望从自己参与的课堂实践中,通过冷静的尝试与反思,摸索出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的路子,同时要谈一下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失误。
一、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的作用
(一)有利于创设恰当的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任务,文字之美固然是最终想要学生体会和了解的,文中传达的意境有时却并不是初中学生以自己的经历可以体会的。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只能通过教师的一张嘴来描绘,或者通过一幅简笔画来揭示,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上曾经使用过的方法,整体感觉效果并不明显。自从使用多媒体之后,这种因语言表达难以被理解而产生的无奈感越来越少了。比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是我在学校所讲的一节公开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优美的意境,千百年来为很多人所心驰神往。但是作为一所北方地区的农村学校,我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海,这个场景就不是他们所能够想象出来的了。引入多媒体之后,我把这一课制成了课件。当《二泉映月》的乐曲声响起时,画面渐渐清晰,呈现出一幅海天相连、明月映照的画面,下面的学生一片赞叹之声,此时在他们的脑海中,也清晰地烙印了这一画面。恰当地创设有利于教学的课堂情境,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在教学中注重“怀情而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能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利用配画朗读、配画音乐等手段,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使动态的图画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教师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动情的语音传入学生的耳朵,加上那优美真切的图画映入眼帘,定会使学生怦然心动,激起情感。这种意境、情感与课文相通,更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使每一篇文章的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通过音乐、图画传递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么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使学生在情感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
例如《乡愁》一诗中,余光中那难以言表的思乡之情,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意象上得到了体现。如果我们在多媒体制作中采用flash课件,加上音乐,配合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这种意境一定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跃跃欲试;再者即使不用flash课件,一些网络上的美图,也是可以切合文章的意境。在精美的图片的引导下,学生一定愿意去探讨,去思考。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如何。在学习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如果收到这样的效果,不能不说是多媒体技术的成效。
(三)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蕴含着教师创作的心灵之火、智慧之花,它的使用正是教师们博采名师之长,创自己之优的劳动结晶。在每一个课件中,教师都充分利用作品中“意趣”这一内蕴力,催动学生在领会和接受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使学生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的“意”,让学生从感情的体会过渡到理智的接受,使学生理智地产生“悦态”“悦神”的审美领悟效应,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在课件的展示中,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或画面,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让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
二、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的限制
(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语文一般是文本的东西,要学生学习和体会的,一般情况下也是文本之美。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经历不足、见闻不广的缺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想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不足。他们认为,中国的小说、诗歌、散文和许多别的题材,都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而电影、电视剧,包括多媒体在内的这些视觉媒体却打破了原有的想象格局,而直接把一些定性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更多想象之中的美。例如,我们说一位美人“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如果只在头脑中想象,可能体会出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而利用视觉的效果把她呈现出来,她就成为了定型的东西。所以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快餐式的信息量,已经影响到了语文课堂,尤其影响到了下一代对抽象的文字之美的体会。
(二)失去了传统课堂的美感
虽然多媒体技术很好,也可以扩大知识容量,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可是如果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广为运用的话,那么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将不复存在。
中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中学语文教学。因此,语文多媒体课堂上更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放声朗读。
(三)淡化了师生情谊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经验的老师会根据学情驾驭课堂,随时调整课堂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由于事先制好的课件的限制,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了限制,学生发言、质疑的环节被忽视了,课堂灵感、师生的交流和碰撞减少,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这就减少了语文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时间长了,学生厌烦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会提高。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情谊会变得越来越淡薄,失去了原来的那种深厚感。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将不仅扩大知识的容量,而且可以激活语文课堂,优化课堂结构,降低教学的难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要尽力避免上述的不足,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让它不再是“萧何”。愿更多的教师能合理运用多媒体,在多媒体的百花园里,开出更多鲜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