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鱼的记忆时间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所以在那小小的鱼缸里,鱼儿永远不会感到无聊……这是真的吗?科学家是如何了解鱼儿的记忆到底有多久的呢?
告诉大家一个“惨绝人寰”的消息:开学了!
开学,就意味着不能像在暑假里一样愉快地玩耍了,因为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说到考试,也许很多同学都有倒不完的苦水。比如一个很常见的情况就是:考试之前认真复习过,很多时候明明觉得自己记得清清楚楚,可是第二天一到考场就忘了大半,然后再一紧张,头脑中就空空如也,什么也答不出来了。从考场走出来,只有仰天长叹:“唉,为什么我不是《最强大脑》里的记忆达人?”
很多同学都经常抱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因此烦恼不已。其实很多时候,人的记忆力并非天生不好,而是由于环境影响或自身训练不够,使得自身的记忆潜力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不信?那我们先看看一直被认为“健忘”的鱼吧!
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个都市传说:鱼的记忆时间只有7秒(有的说法甚至只有3秒),所以7秒钟之后,鱼就记不起来曾经的事情了。而且据说,正是因为鱼的记忆时间短暂,所以成天待在小小的一个鱼缸之中才不会觉得无聊。
这是真的吗,鱼的记忆时间真的这么短暂?科学家用实验告诉我们,传说只是传说。
在生物学实验中,有一种经常被用来作为实验对象的鱼,称作斑马鱼。斑马鱼体长只有几厘米,因此它的脑子小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然而,就是这么小的鱼,它的记忆时间也不止7秒。例如,科学家们在喂食斑马鱼前,用光给出一个信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斑马鱼就记住了“有光”代表“有吃的”。然后,科学家中止了训练。10天之后,当科学家再次给出光信号时,斑马鱼仍然产生了取食行为,说明“有光就是有食物”这一记忆,斑马鱼至少保持了10天。
对于稍大一点的金鱼来说,记忆力同样不差。早在1965年就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长长的水槽的一端加上灯光和电极,电极会在灯光亮起20秒后放电;金鱼们被电击了几次之后,就记住了这个教训——有灯光就会被电到,于是在灯光亮起后纷纷游到没有电极的一端。科学家发现,经过这样的训练后,金鱼可以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记住避免被电击的技巧。
鱼的记忆甚至还能保留更长时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的教授埃里克森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召唤鲶鱼”实验:他在鱼池中养了一些鲶鱼,在喂鱼之前,埃里克森教授会大喊几句:“鱼!鱼!”这样训练了3天,就有19条鱼“学会”了听到喊声就游到教授旁边讨食。这样的训练持续了大约3个月。第二年春天,等埃里克森教授再次召唤时,居然还有16条鱼能够聚集过来。又喂了几个月后,教授由于其他事情离开了。一晃过了5年,教授再次回到鱼池边时,他想试试自己养的鱼是否还保存着过去的记忆,于是他再一次喊起来:“鱼!鱼!”令他惊奇的是,最终仍然有14条鱼响应了召唤。可见,鱼类的记忆的确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与它们只有短短几年的寿命相比。
那么,既然一向被认为“记性差”的鱼类都能保留相当长的记忆,为什么我们人类很多时候会出现本文开头提到的现象呢?这实际上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
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对于短期记忆来说,通常只能持续十余秒到数分钟,例如别人给你报一个电话号码让你记下来的过程就是一个短期记忆,之后就很快忘记了。对于学习来说,更重要的是长期记忆。长期记忆需要人类大脑中一些重要区域内的神经细胞间建立起长期而稳定的联系。那么这种联系要如何建立呢?就像前面提到的鱼的例子,反复的刺激是一个很有效的记忆方式。比如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诗词、反复做题等,这些都是一种通过反复刺激,从而使得神经细胞间建立稳定联系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进行记忆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斑马鱼的实验中科学家就发现,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用其他刺激分散鱼儿们的注意力,那么它们的记忆时间就会大大缩短。这可能是因为分散的注意力无法让大脑内神经细胞形成稳定的连接,因此造成记忆力下降。这也就是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要开小差的原因。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维持好记忆力的重要因素。在鱼类和小白鼠的实验中都表明,处于长期紧张和压力状态下,记忆力会严重下降。科学家的研究指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人体会较多地分泌一类叫作皮质醇的激素,而如果血液中这类激素的水平较高,那么就会影响大脑中负责长期记忆的区域,甚至导致其受损,从而影响记忆力。所以说,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不要带有太多压力,一定程度上就会提高记忆水平。
因此,除了平时保持健康的身体、合理的膳食以及充分的休息外,上面提到的三点,即反复的刺激、集中注意力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因素。这些连鱼儿们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当然也一定能做到啦!
告诉大家一个“惨绝人寰”的消息:开学了!
开学,就意味着不能像在暑假里一样愉快地玩耍了,因为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说到考试,也许很多同学都有倒不完的苦水。比如一个很常见的情况就是:考试之前认真复习过,很多时候明明觉得自己记得清清楚楚,可是第二天一到考场就忘了大半,然后再一紧张,头脑中就空空如也,什么也答不出来了。从考场走出来,只有仰天长叹:“唉,为什么我不是《最强大脑》里的记忆达人?”
很多同学都经常抱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因此烦恼不已。其实很多时候,人的记忆力并非天生不好,而是由于环境影响或自身训练不够,使得自身的记忆潜力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不信?那我们先看看一直被认为“健忘”的鱼吧!
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个都市传说:鱼的记忆时间只有7秒(有的说法甚至只有3秒),所以7秒钟之后,鱼就记不起来曾经的事情了。而且据说,正是因为鱼的记忆时间短暂,所以成天待在小小的一个鱼缸之中才不会觉得无聊。
这是真的吗,鱼的记忆时间真的这么短暂?科学家用实验告诉我们,传说只是传说。
在生物学实验中,有一种经常被用来作为实验对象的鱼,称作斑马鱼。斑马鱼体长只有几厘米,因此它的脑子小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然而,就是这么小的鱼,它的记忆时间也不止7秒。例如,科学家们在喂食斑马鱼前,用光给出一个信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斑马鱼就记住了“有光”代表“有吃的”。然后,科学家中止了训练。10天之后,当科学家再次给出光信号时,斑马鱼仍然产生了取食行为,说明“有光就是有食物”这一记忆,斑马鱼至少保持了10天。
对于稍大一点的金鱼来说,记忆力同样不差。早在1965年就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长长的水槽的一端加上灯光和电极,电极会在灯光亮起20秒后放电;金鱼们被电击了几次之后,就记住了这个教训——有灯光就会被电到,于是在灯光亮起后纷纷游到没有电极的一端。科学家发现,经过这样的训练后,金鱼可以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记住避免被电击的技巧。
鱼的记忆甚至还能保留更长时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的教授埃里克森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召唤鲶鱼”实验:他在鱼池中养了一些鲶鱼,在喂鱼之前,埃里克森教授会大喊几句:“鱼!鱼!”这样训练了3天,就有19条鱼“学会”了听到喊声就游到教授旁边讨食。这样的训练持续了大约3个月。第二年春天,等埃里克森教授再次召唤时,居然还有16条鱼能够聚集过来。又喂了几个月后,教授由于其他事情离开了。一晃过了5年,教授再次回到鱼池边时,他想试试自己养的鱼是否还保存着过去的记忆,于是他再一次喊起来:“鱼!鱼!”令他惊奇的是,最终仍然有14条鱼响应了召唤。可见,鱼类的记忆的确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与它们只有短短几年的寿命相比。
那么,既然一向被认为“记性差”的鱼类都能保留相当长的记忆,为什么我们人类很多时候会出现本文开头提到的现象呢?这实际上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
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对于短期记忆来说,通常只能持续十余秒到数分钟,例如别人给你报一个电话号码让你记下来的过程就是一个短期记忆,之后就很快忘记了。对于学习来说,更重要的是长期记忆。长期记忆需要人类大脑中一些重要区域内的神经细胞间建立起长期而稳定的联系。那么这种联系要如何建立呢?就像前面提到的鱼的例子,反复的刺激是一个很有效的记忆方式。比如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诗词、反复做题等,这些都是一种通过反复刺激,从而使得神经细胞间建立稳定联系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进行记忆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斑马鱼的实验中科学家就发现,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用其他刺激分散鱼儿们的注意力,那么它们的记忆时间就会大大缩短。这可能是因为分散的注意力无法让大脑内神经细胞形成稳定的连接,因此造成记忆力下降。这也就是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要开小差的原因。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维持好记忆力的重要因素。在鱼类和小白鼠的实验中都表明,处于长期紧张和压力状态下,记忆力会严重下降。科学家的研究指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人体会较多地分泌一类叫作皮质醇的激素,而如果血液中这类激素的水平较高,那么就会影响大脑中负责长期记忆的区域,甚至导致其受损,从而影响记忆力。所以说,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不要带有太多压力,一定程度上就会提高记忆水平。
因此,除了平时保持健康的身体、合理的膳食以及充分的休息外,上面提到的三点,即反复的刺激、集中注意力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因素。这些连鱼儿们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当然也一定能做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