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听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看老师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看老师如何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的教学程序,看老师如何控制学生的活动,欣赏老师的板书设计等等。听课时偏重关注老师的教,而忽视注意学生的学。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听课的关注点也变了。教师要更多地观察师生之间如何互动,更多地观察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主、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除此之外,对于小学生来说,听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师的教学方及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否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教师是否从实际出发,是否关注到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而不是传统式的只关注教师的演练。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生的听课应该关注一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在学生身上蕴藏的学习潜能及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课堂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潜能应该在课堂上得到保护和发掘,而不是像以往的让学生配合教师早就准备好的课堂演练。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更多地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问、质疑、探索、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视角,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和发问精神,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应当成为教师在听课和自身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二、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
现在一些观摩课教师都会较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老师舍得下工夫花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电视、实物展示台等先进设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应当克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不要认为没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能够根据实际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
三、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以往听课很少注重评价,以为评价是阶段、单元测验或者期中期末考试的事。在课堂上,最多也只是关注学生课堂练习或当堂小测试的结果,注意力较多集中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结果上。然而,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过程性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教师、学生各自评价主体的能动作用,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的即时评价,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以及诊断、反思提高作用,理所当然成为听课应关注的重要方面。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
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关注,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听课中,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的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可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各种身体语言及面部表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以培养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发现问题,考虑问题,并尝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课才是好课,才是成功的课。
五、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底参与教学活动
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把学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点燃的火把。课堂上不从不唱独角戏,要是给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发问,让学生讨论,真正做到学生的学习和探讨,而不是教师只顾展现自己教学模式的演课。当然,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在学习上亦步亦趋,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带动学生的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
六、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改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是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能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任何割裂三个目标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听评课中,一些老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或为活动而活动以及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些都是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教师也常把“教教材”作为教学的重点,认为只要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讲全、讲深、讲透、讲细就行。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是否善于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八、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
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教师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教师只有注重能力的培养才能算得上好课。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教学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发展。
九、关注教学环节的创新和亮点
教学是门创新的艺术,只有有创新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一节课,结构合理,四平八稳,充其量就只能称为一节完整的课。想上成一节好课,还必须有创新和亮点。听课时认真去捕捉发现他人课堂上的创新和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能力,所以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尤为重要。课堂的教学实效最能直接反映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教育的机智以及对学情的掌控等。积极、充满张力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反之,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总之,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听课关注点也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笔者暂谈以上几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还需教师批评指正。
一、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在学生身上蕴藏的学习潜能及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课堂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潜能应该在课堂上得到保护和发掘,而不是像以往的让学生配合教师早就准备好的课堂演练。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更多地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问、质疑、探索、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视角,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和发问精神,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应当成为教师在听课和自身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二、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
现在一些观摩课教师都会较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老师舍得下工夫花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电视、实物展示台等先进设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应当克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不要认为没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能够根据实际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
三、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以往听课很少注重评价,以为评价是阶段、单元测验或者期中期末考试的事。在课堂上,最多也只是关注学生课堂练习或当堂小测试的结果,注意力较多集中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结果上。然而,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过程性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教师、学生各自评价主体的能动作用,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的即时评价,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以及诊断、反思提高作用,理所当然成为听课应关注的重要方面。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
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关注,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听课中,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的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可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各种身体语言及面部表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以培养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发现问题,考虑问题,并尝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课才是好课,才是成功的课。
五、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底参与教学活动
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把学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点燃的火把。课堂上不从不唱独角戏,要是给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发问,让学生讨论,真正做到学生的学习和探讨,而不是教师只顾展现自己教学模式的演课。当然,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在学习上亦步亦趋,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带动学生的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
六、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改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是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能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任何割裂三个目标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听评课中,一些老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或为活动而活动以及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些都是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教师也常把“教教材”作为教学的重点,认为只要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讲全、讲深、讲透、讲细就行。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是否善于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八、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
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教师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教师只有注重能力的培养才能算得上好课。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教学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发展。
九、关注教学环节的创新和亮点
教学是门创新的艺术,只有有创新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一节课,结构合理,四平八稳,充其量就只能称为一节完整的课。想上成一节好课,还必须有创新和亮点。听课时认真去捕捉发现他人课堂上的创新和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能力,所以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尤为重要。课堂的教学实效最能直接反映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教育的机智以及对学情的掌控等。积极、充满张力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反之,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总之,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听课关注点也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笔者暂谈以上几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还需教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