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故被称为“诗三百“。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具有”史诗“色彩。《诗经》思想辽阔,内容丰富,采编了辽阔地区的民间诗歌,内容涵盖了恋爱婚姻的婚恋主题,描写农业生产的生活主题,以及关于战争徭役的爱国主题。《诗经》语言生动活泼,朴素真诚,清新自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充满了感染力。具有多方面的艺术魅力。
1.《诗经》六义的魅力。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风,也被称为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特色的民间诗歌,共15国风。这部分语言简白,情感动人,反映了广大先民的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是普遍认为价值最高的一部分。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大雅主题多是朝会宴席,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小雅主题多是个人抒情。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的乐歌,带有宗教性质,有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直指其名,直叙其事的意思,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例如《七月》和《卷耳》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比,引物为比者,就是比喻或者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等方式。例如《螽斯》的”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此物,可以创造意境,烘托气氛,比较典型的就是《关雎》。
2.《诗经》的语言之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是指语言中文采和美化表达的重要性,说明了诗经的语言美丽和对文字的处理,比如,《王风·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用秋字指代年字,语言表达上更美。
《诗经》中经常使用叠韵字,重叠字,描写细致入微,容易引发联想,经常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只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深化主题和情感。使诗歌富有形象美和音律美,读起来韵味十足。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依依“有柳枝摆动,恋恋不舍的意象之感,”靡靡“二字也能引发雨雪纷飞的想象,物情融合。《邶风·燕燕》也是一篇音韵动人的诗歌,”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每一句都以“燕燕”开始,既描绘了燕子上下翻飞的景色,又引起对诗的爱情主题的联想。
此外,由于古代汉语的发音和今天有所不同,《诗经》中很多看似不押韵的诗句其实都是押韵的。比如,根据流沙河先生的考据,“南”和“音”“今”是同韵的,“下”的古代发音为“hu”,在《殷其雷》一篇中,“殷其雷,在南山之下。“应该是押韵的。《关雎》一篇中,”采“的古代发音为”qi“,”友“的古代发音为”yi“。”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句应该是押韵的。
3.《诗经》的史诗色彩。
《诗经》的内容广播,题材多样,有婚恋诗,怨刺诗,爱国诗和农业生活诗。这些诗多出自民间百姓之手,反映了周王朝由盛而衰,奴隶制社会的方方面面,真实而深刻地展示了先民丰富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和精神面貌。
《关雎》《静女》《蒹葭》等爱情诗,或是表现了男女相爱的快乐或是表现了求之不得的辗转痛苦,展示了先民热烈追求爱情的真挚炽热的情感,《关雎》中的采集荇菜也被猜想为當时的一种具有相亲性质的民俗。
《七月》《臣工》《隐嘻》等农业诗,描写了先民繁忙欢快的农业劳作,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文学理念。也表现了当时的重农思想意识。
国风中还有一些借古讽今之作,大多出自民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怨愤,痛苦和愿景。例如《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奴隶主剥削阶级称为可恶的大老鼠,满含愤怒地警告责喊不要吃自己的粮食。表现了对剥削阶级的憎恨和厌恶,将其比作贪婪无度的硕鼠。后几句“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进一步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绝情,多年养活“你们”,却连一点恩惠也不愿意施舍。后四句喊出了下层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渴望去到一个没有硕鼠,没有剥削,可以安居乐业的乐土,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
此外,《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带有浓重的传说色彩,是《诗经》中最具史诗色彩的组诗,也因此格外珍贵。模糊粗略的反映了周族的农业分工状态,祖先公刘勤劳创业,周族人口绵延兴盛,再到周王朝的开国领袖太王,王季,文王的德行和功勋,歌颂赞美了祖先的功业,记叙了周王朝显赫壮阔的漫长历史。
《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其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被其后的汉乐府作家,建安文学继续发扬。其高超多样的艺术手法也被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学习继承的模本。其中的史学价值也在不断被后人发现挖掘,《诗经》至今仍发挥着耀眼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细细品读。
参考文献
[1]《诗经》 王秀梅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年9月
[2]《流沙河讲诗经》 流沙河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6月
[3]《先秦鉴赏辞典》 蒋立甫等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年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1.《诗经》六义的魅力。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风,也被称为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特色的民间诗歌,共15国风。这部分语言简白,情感动人,反映了广大先民的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是普遍认为价值最高的一部分。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大雅主题多是朝会宴席,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小雅主题多是个人抒情。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的乐歌,带有宗教性质,有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直指其名,直叙其事的意思,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例如《七月》和《卷耳》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比,引物为比者,就是比喻或者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等方式。例如《螽斯》的”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此物,可以创造意境,烘托气氛,比较典型的就是《关雎》。
2.《诗经》的语言之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是指语言中文采和美化表达的重要性,说明了诗经的语言美丽和对文字的处理,比如,《王风·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用秋字指代年字,语言表达上更美。
《诗经》中经常使用叠韵字,重叠字,描写细致入微,容易引发联想,经常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只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深化主题和情感。使诗歌富有形象美和音律美,读起来韵味十足。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依依“有柳枝摆动,恋恋不舍的意象之感,”靡靡“二字也能引发雨雪纷飞的想象,物情融合。《邶风·燕燕》也是一篇音韵动人的诗歌,”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每一句都以“燕燕”开始,既描绘了燕子上下翻飞的景色,又引起对诗的爱情主题的联想。
此外,由于古代汉语的发音和今天有所不同,《诗经》中很多看似不押韵的诗句其实都是押韵的。比如,根据流沙河先生的考据,“南”和“音”“今”是同韵的,“下”的古代发音为“hu”,在《殷其雷》一篇中,“殷其雷,在南山之下。“应该是押韵的。《关雎》一篇中,”采“的古代发音为”qi“,”友“的古代发音为”yi“。”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句应该是押韵的。
3.《诗经》的史诗色彩。
《诗经》的内容广播,题材多样,有婚恋诗,怨刺诗,爱国诗和农业生活诗。这些诗多出自民间百姓之手,反映了周王朝由盛而衰,奴隶制社会的方方面面,真实而深刻地展示了先民丰富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和精神面貌。
《关雎》《静女》《蒹葭》等爱情诗,或是表现了男女相爱的快乐或是表现了求之不得的辗转痛苦,展示了先民热烈追求爱情的真挚炽热的情感,《关雎》中的采集荇菜也被猜想为當时的一种具有相亲性质的民俗。
《七月》《臣工》《隐嘻》等农业诗,描写了先民繁忙欢快的农业劳作,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文学理念。也表现了当时的重农思想意识。
国风中还有一些借古讽今之作,大多出自民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怨愤,痛苦和愿景。例如《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奴隶主剥削阶级称为可恶的大老鼠,满含愤怒地警告责喊不要吃自己的粮食。表现了对剥削阶级的憎恨和厌恶,将其比作贪婪无度的硕鼠。后几句“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进一步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绝情,多年养活“你们”,却连一点恩惠也不愿意施舍。后四句喊出了下层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渴望去到一个没有硕鼠,没有剥削,可以安居乐业的乐土,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
此外,《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带有浓重的传说色彩,是《诗经》中最具史诗色彩的组诗,也因此格外珍贵。模糊粗略的反映了周族的农业分工状态,祖先公刘勤劳创业,周族人口绵延兴盛,再到周王朝的开国领袖太王,王季,文王的德行和功勋,歌颂赞美了祖先的功业,记叙了周王朝显赫壮阔的漫长历史。
《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其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被其后的汉乐府作家,建安文学继续发扬。其高超多样的艺术手法也被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学习继承的模本。其中的史学价值也在不断被后人发现挖掘,《诗经》至今仍发挥着耀眼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细细品读。
参考文献
[1]《诗经》 王秀梅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年9月
[2]《流沙河讲诗经》 流沙河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6月
[3]《先秦鉴赏辞典》 蒋立甫等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年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