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光潜的美育思想及其对语文审美教育的启示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学术史上,朱光潜是以美学家的身份出现的。纵观他的美学体系,有两大命题支撑他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人生艺术化”和“艺术人生化”。在这里,我们仅谈他的美育思想,故重在他“人生艺术化”的美育核心理念。他是这样阐释“人生艺术化”的涵义的:“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作到的时候,我们要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超脱到哪里去?超脱到理想界去。……现实界没有尽善尽美,理想界是有尽善尽美的”“美感活动是人在有限中所挣扎得来的无限,在奴隶中挣扎得来的自由
其他文献
当前,“国学热”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兴起。探究“国学”,诵读经典,已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华学子面前的课题。做好这一课题,不仅对于广大高中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国学是什么?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中就有“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的记载。后来,汉、魏、晋、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初中语文记叙类阅读材料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不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提高品鉴能力获得主动发展呢?在“三究四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探究理念”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品鉴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一、树立学生探究意识  传统语文教学,学生对知识处于被动的接受
“开放”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鲜明旗帜。“守株待兔”式的传统阅读教学弊病显而易见:教师就像守着“标准答案”的农夫,等待着学生“自投罗网”,可是由于“诱饵”不太新鲜或难以下咽
高中阅读分析,常是教师一方或师生双方预先知答案。这样阅读分析会围绕着答案转,或者说所谓的分析不过是“求证”答案,师生双方自主解答的意识与能力势必有影响。如果师生都不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对传统教学中因过度强调预设而导致的封闭、单向灌输和教学过程的确定性进行反思
用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制备含铬类石墨镀层,研究了石墨靶电流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类石墨镀层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等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
目的探究小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4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都通过病理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