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使学校教育面临挑战,学生长期宅家网上学习后学习积极性下降,其中原因之一为学生与任课老师、学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基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理论并结合具体网络课堂教学的实际,班主任需要积极主动地多方面了解学生在家状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情感交流,比如与个别学生电话交流、开展在线德育小课堂、利用好所任教的科目等,以此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动力”提升学生网络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情感;交流;班主任;学习积极性
1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六十年代,但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发展个性的全面育人方针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他关于“情感动力”的论述更是发人深省。情感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他认为儿童“情感动力”的激发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有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法,要善于对具体的学生实施鼓励,使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得到表现。
2 “情”缺之处
2.1 学生与任课老师
在录播的网络课堂上,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不能实现面对面的交流,缺乏学生和任课老师间的情感交流。学生能观看老师准备的课件,听到老师授课的声音,但是接收不到老师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自己做出的解答也得不到老师的评价。传统教学中那种能引导教师点播欲望的活生生的学习者文化群体形象,和能触发学习者群体进行知识感悟的教师文化个体形象,已不复存在。而教师的行为举止、语言、情感都会时刻感染学生,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持续性的集中注意力听课、面对问题时积极动脑思考都有決定性作用。
2.2 学生之间
在学校学习中,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交流,也互相竞争。他们在课堂上会有合作学习,会进行讨论甚至激烈的辩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得到提升,而且学习动机得到强化,积极的学习情感得到培养与发展。学生们在课间也会有情感交流,无论是安静聊天,还是追追跑跑嬉嬉笑笑,都能获得身心的轻松愉悦,让一天的学习也不会沉闷无聊。而在家中独自面对电子屏幕,他们缺乏了上述交流的机会,学习动力减弱的同时还会想去弥补情感上的空缺,有些孩子沉迷于微信、QQ等交流软件,有些甚至投身到游戏中去,不可自拔。
2.3 家校之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热情地讴歌赞美家校合作,视其为“最完美的教育”。学校教育接力家校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从而才能使教育更加温馨,更为给力,更具成效。在家校合作中,班主任是不可缺少的角色。“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现在学生和班主任之间有着这么远的距离,班主任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学生们在家学习情况怎么样?怎么促进学生们自觉自律?……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和家长进行不断的沟通和交流。面对孩子长期在家学习“不听话”,手机里各科任课老师不停的通知,有部分家长已经心中烦闷,沟通的意愿比较低。而学生,远离了班主任的“监控”,难得获得“自由”,交流的意愿更低。
3 “情”补之法
“儿童是脆弱无助的一朵娇嫩的花儿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的、和谐的、亲密合作的师生关系,激发儿童的自尊感、自信感及对教师的信任感,,要寻找学生的优点,就要善于挖掘、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在这个特殊时期,该如何以“情”战“疫”呢?
班主任要经常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态,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沟通,确保学生健康正常地成长。在这个特殊时期,了解学生难度陡然增大,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多方面去了解学生情况,如自己任教科目的作业完成情况、家长主动提供的信息、其他任课老师处获得的信息等。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创设一些特殊的途径来了解学生,比如可以布置小作文,让学生写一写在家进行网络学习的感受和自我评价,再比如钉钉中有一项功能“填表”,在里面可以设置问卷,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便于快速了解学生在家情况。
了解学生状态后,班主任需进行有针对性地情感交流。如果是问题比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可采用电话直接沟通,但是也要适度,由于有些家长对孩子长期在家学习已经有烦闷情绪,多打电话反而使家长更着急,动辄对学生一顿臭骂,使得学生对家长和班主任产生厌烦情绪,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是普遍性的现象,班主任可以在线开展类似学校班会课一样的德育小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社会要求和个人需要融为一体,为学习和智力发展提供社会心理条件,造成、确立和保持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这样一种内在心理状态。据此,班主任可围绕“新冠疫情”开展一系列德育小课堂,比如由疫情之下医护人员们前线奋战,我们安心学习延伸至“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由关键时期靠科技靠人才延伸至“知识的力量”,由河南女孩郭翠珠为学习“凿壁偷光”和杨秀花爬一小时山路窝在崖壁边上课等事例延伸至“自律—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等。另外,班主任可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德育小课堂,较为常见的有与父母无法友善沟通、沉迷于手机电脑、不注意保护眼睛不注意锻炼身体等。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一味的说教和批评,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缓解学习者的现实生活压力,排除不良情绪。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空中课堂”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时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滑,学校教育也面临巨大挑战。而网络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反思,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来促进情感动力的产生,才能陪伴学生度过这个特殊时期,才是在自己岗位上为全国“战疫”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汤小龙.苏霍姆林斯基“情感动力”理论浅探(上)[J].全球教育展望,1993(05).
[2] 李西刚,王淑娟.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交流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5(09).
[3] 胡继渊,陈文彬,沈正元.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关键词:情感;交流;班主任;学习积极性
1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六十年代,但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发展个性的全面育人方针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他关于“情感动力”的论述更是发人深省。情感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他认为儿童“情感动力”的激发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有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法,要善于对具体的学生实施鼓励,使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得到表现。
2 “情”缺之处
2.1 学生与任课老师
在录播的网络课堂上,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不能实现面对面的交流,缺乏学生和任课老师间的情感交流。学生能观看老师准备的课件,听到老师授课的声音,但是接收不到老师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自己做出的解答也得不到老师的评价。传统教学中那种能引导教师点播欲望的活生生的学习者文化群体形象,和能触发学习者群体进行知识感悟的教师文化个体形象,已不复存在。而教师的行为举止、语言、情感都会时刻感染学生,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持续性的集中注意力听课、面对问题时积极动脑思考都有決定性作用。
2.2 学生之间
在学校学习中,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交流,也互相竞争。他们在课堂上会有合作学习,会进行讨论甚至激烈的辩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得到提升,而且学习动机得到强化,积极的学习情感得到培养与发展。学生们在课间也会有情感交流,无论是安静聊天,还是追追跑跑嬉嬉笑笑,都能获得身心的轻松愉悦,让一天的学习也不会沉闷无聊。而在家中独自面对电子屏幕,他们缺乏了上述交流的机会,学习动力减弱的同时还会想去弥补情感上的空缺,有些孩子沉迷于微信、QQ等交流软件,有些甚至投身到游戏中去,不可自拔。
2.3 家校之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热情地讴歌赞美家校合作,视其为“最完美的教育”。学校教育接力家校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从而才能使教育更加温馨,更为给力,更具成效。在家校合作中,班主任是不可缺少的角色。“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现在学生和班主任之间有着这么远的距离,班主任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学生们在家学习情况怎么样?怎么促进学生们自觉自律?……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和家长进行不断的沟通和交流。面对孩子长期在家学习“不听话”,手机里各科任课老师不停的通知,有部分家长已经心中烦闷,沟通的意愿比较低。而学生,远离了班主任的“监控”,难得获得“自由”,交流的意愿更低。
3 “情”补之法
“儿童是脆弱无助的一朵娇嫩的花儿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的、和谐的、亲密合作的师生关系,激发儿童的自尊感、自信感及对教师的信任感,,要寻找学生的优点,就要善于挖掘、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在这个特殊时期,该如何以“情”战“疫”呢?
班主任要经常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态,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沟通,确保学生健康正常地成长。在这个特殊时期,了解学生难度陡然增大,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多方面去了解学生情况,如自己任教科目的作业完成情况、家长主动提供的信息、其他任课老师处获得的信息等。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创设一些特殊的途径来了解学生,比如可以布置小作文,让学生写一写在家进行网络学习的感受和自我评价,再比如钉钉中有一项功能“填表”,在里面可以设置问卷,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便于快速了解学生在家情况。
了解学生状态后,班主任需进行有针对性地情感交流。如果是问题比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可采用电话直接沟通,但是也要适度,由于有些家长对孩子长期在家学习已经有烦闷情绪,多打电话反而使家长更着急,动辄对学生一顿臭骂,使得学生对家长和班主任产生厌烦情绪,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是普遍性的现象,班主任可以在线开展类似学校班会课一样的德育小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社会要求和个人需要融为一体,为学习和智力发展提供社会心理条件,造成、确立和保持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这样一种内在心理状态。据此,班主任可围绕“新冠疫情”开展一系列德育小课堂,比如由疫情之下医护人员们前线奋战,我们安心学习延伸至“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由关键时期靠科技靠人才延伸至“知识的力量”,由河南女孩郭翠珠为学习“凿壁偷光”和杨秀花爬一小时山路窝在崖壁边上课等事例延伸至“自律—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等。另外,班主任可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德育小课堂,较为常见的有与父母无法友善沟通、沉迷于手机电脑、不注意保护眼睛不注意锻炼身体等。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一味的说教和批评,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缓解学习者的现实生活压力,排除不良情绪。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空中课堂”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时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滑,学校教育也面临巨大挑战。而网络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反思,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来促进情感动力的产生,才能陪伴学生度过这个特殊时期,才是在自己岗位上为全国“战疫”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汤小龙.苏霍姆林斯基“情感动力”理论浅探(上)[J].全球教育展望,1993(05).
[2] 李西刚,王淑娟.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交流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5(09).
[3] 胡继渊,陈文彬,沈正元.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