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实力的进步,如何强化基础教育是全社会重视且亟需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1]指出,为小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意识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在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发散思维的学科,单一的想法无法全面的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首先探究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基本原则,最后结合数学课堂,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创新意识;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1
引言
创新意识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我国教育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提高,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的部分,数学素养的高低离不开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促进学生未来有积极意义。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能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兴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从而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根据我国长久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来看我国的教育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课堂上多为教师为为主导,以按照课本框架传授知识为主[2],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及学校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力,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他们想象空间。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往往为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机械式的吸收,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课堂氛围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其次,现在的课堂内容缺乏创新,内容传统且枯燥,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且老师为了完成课堂内容,忽略了正确引导学生走近学习内容这个过程,因此,一堂无法吸引学习兴趣的课堂难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
(一)质疑性
学习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存在未知的地方,且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多增加一些提问环节[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加深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同时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问题都需要予以正面回应,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追求真知,敢于提出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主体性
必须重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事实,避免学生一味的输入,机械化的听课无法让学生产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神参与进课堂中来,增加一些合作探究的机会,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三)实践性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会存在难度,因此,一些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起来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枯燥乏味。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书本上虚幻的概念,引用更加新颖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在生活情境中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的内容较为简单且多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将生活情境与课堂内容结合到一起,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实物图形,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比如如二年级下册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知[4]。教师可以利用教师中的实物,比如手中的教具,书本以及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角的数目及区别,在脑海中首先形成对长方形的初步概念,然后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引出角度概念,通过确定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角都为直角来确定分类。这样从操作到思考;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象到本质;既促進了学生外向性行为向内向性心智活动的转变,又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二)激活认知经验,培养学生推陈出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很多新知识都是基于学生对旧知识的认识理解,因此,教师早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知经验,抓住新旧知识连接点,以“旧”带“新”,运用类比的办法,促进学生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技能和思想。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推行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维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9,(3):199.
[2]李成枝.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6):54-55.
[3]宋家宁.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7):129.
[4]夏少游.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7,(25):20-21.
【关键词】小学;创新意识;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1
引言
创新意识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我国教育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提高,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的部分,数学素养的高低离不开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促进学生未来有积极意义。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能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兴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从而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根据我国长久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来看我国的教育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课堂上多为教师为为主导,以按照课本框架传授知识为主[2],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及学校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力,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他们想象空间。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往往为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机械式的吸收,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课堂氛围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其次,现在的课堂内容缺乏创新,内容传统且枯燥,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且老师为了完成课堂内容,忽略了正确引导学生走近学习内容这个过程,因此,一堂无法吸引学习兴趣的课堂难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
(一)质疑性
学习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存在未知的地方,且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多增加一些提问环节[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加深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同时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问题都需要予以正面回应,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追求真知,敢于提出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主体性
必须重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事实,避免学生一味的输入,机械化的听课无法让学生产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神参与进课堂中来,增加一些合作探究的机会,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三)实践性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会存在难度,因此,一些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起来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枯燥乏味。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书本上虚幻的概念,引用更加新颖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在生活情境中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的内容较为简单且多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将生活情境与课堂内容结合到一起,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实物图形,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比如如二年级下册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知[4]。教师可以利用教师中的实物,比如手中的教具,书本以及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角的数目及区别,在脑海中首先形成对长方形的初步概念,然后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引出角度概念,通过确定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角都为直角来确定分类。这样从操作到思考;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象到本质;既促進了学生外向性行为向内向性心智活动的转变,又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二)激活认知经验,培养学生推陈出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很多新知识都是基于学生对旧知识的认识理解,因此,教师早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知经验,抓住新旧知识连接点,以“旧”带“新”,运用类比的办法,促进学生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技能和思想。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推行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维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9,(3):199.
[2]李成枝.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6):54-55.
[3]宋家宁.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7):129.
[4]夏少游.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7,(25):20-21.